《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22 18:02:19 笔记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合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合15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每个人都经历过父母的善良和教导。看了这本家庭书,感觉是另一种教学,好像找到了另一种家长的儿子,是大多数孩子体验不到的。那些家书,像一次次珍贵的推心置腹的倾诉,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看完《傅雷家书》,我真的被傅雷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孩子的关爱感动了。家庭书籍从事业和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什么都管。父母可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学艺术的,尤其是学钢琴的,可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对解放初期到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从傅雷对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书里的话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是指自己。傅雷要求儿子树立三个原则:不要对祖国说对不起,不要对祖国做对不起,不要进入自己的国籍。爱儿子教儿子的精神是感动的。

  有些人认为字母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诚实的词。是的,因为所有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当下的想法,想法去哪里,文字就去哪里。给亲戚写信时尤其如此,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认错,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的书。我们读的应该是傅雷本人。傅雷还因材施教。在傅聪的音乐教育中,他最初强调技巧,然后反复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也就是他总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看事物的本质。傅雷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体验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傅雷身上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贵的父母造就成功的孩子。傅雷和他的妻子辛苦了一辈子,两个孩子都很成功。父母对我家书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真诚的交流,字里行间溢满的情意,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示。

  看了傅雷的书,我学到了很多,也更了解我的父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性的书,更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距离的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8];[8]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8];[8]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8]"[8]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8]"[8]。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8][8]《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8][8]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8][8]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8]——[8]着名钢琴大师、傅敏[8]——[8]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8]"[8]家[8]"[8],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8][8]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8]"[8]为什么[8]"[8]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先生的《家书》中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多封家书,这些家书读起来亲切又温暖,纯真、质朴的文字让人好像在面对面同他对话一般。傅雷夫妇给傅聪的谆谆教诲,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字里行间中都透出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爱。

  通过《傅雷家书》,我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也许他们不善于用言辞表达,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虽然有些举动微不足道,但是真正的爱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而是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但他们不会叫一声苦,不会喊一声累。有时,父母也许对我们严厉了点,但是他们对我们严厉,其实是为了我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我们向父母发脾气时,是否应该想一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呢?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将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風雨絕隔,呵護着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舍徘徊,尋找一個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将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緻。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解脫的喜悅進入大學的,抛在身後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爲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爲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後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

  初讀了《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确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麽。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噜哩噜蘇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隻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随時随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怅。?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麽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諔┑卣f: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态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曆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論吹男模?檬С蓴”M置之度外,隻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彙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麽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自古就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来的话更好的流露。《傅雷家书》就是这个例子。

  《傅雷家书》摘编了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充满了父爱。

  傅雷老先生曾说过,他给儿子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年轻人的思想,

  三、训练傅聪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看了这本书,就似看到了傅雷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国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从书中读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当我遇到困难时,看了这句话,会马上斗志昂扬。读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使我明白无论得失成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读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让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过。

  有一段话一直令我有无限感慨:“其实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块镜子的碎片一直想寻找另外几块碎片,由于有棱角,他走得慢,欣赏了许多美景,但当他找到其他碎片,圆镜子太完美了,但他们看不到风景了。

  《傅雷家书》虽是父母与孩子普通的书信,但却影响了很多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本站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7

  花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傅雷家书》,虽然网上褒贬不一,尤其是说到傅雷早期的个人生活,但我想不能因他早期的过错来降低对此书的看法。此书作为父母对儿女的教导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婚恋观、家庭储蓄观、生活个人篇章都是非常好的,谆谆善诱,不厌其烦,非常系统和细化,有极大的耐心,虽然很多人认为傅雷对儿女管的过多,但我认为作为父母这是情不自禁的,无法抑制的,而他的这种管绝非简单的说教,是让人可以接受的,能做到这样的父母中国恐怕不多,而哪一个孩子的成功的背后不是父母日复一日操心出力不厌其烦的结果呢。不要相信天才,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也不要相信父母不管不问孩子自有出息的。也都是父母懒散的自我安慰,这种概率轮不到你。

  回想起自己很多年前跌跌撞撞进入社会,进入婚姻,而一切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可以说是“无知则无畏”,现在回想起来是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个人总有局限性,但若能把自己以身实践得出来的经验、智慧给孩子们事先做好心理建设或是指导,相信对孩子的人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急于读完,这次读的很是匆忙,算是第一遍的大致过滤,很多篇章值得一读再读,细细回味转化吸收。摘抄一些自认为的好片段如下: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做艺术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难;你要不预先明白这一点,即使你知道“责人太严,责己太宽”,也不容易学会明哲、体贴、容忍。只要能代你解决生活琐事,同时对你的事业感到兴趣就行,对学问的钻研等等暂时不必期望过奢,还得看你们婚后的生活如何。眼前双方先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插图]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我以为订婚期间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充分准备去了解现实,面对现实。现实与年轻人纯洁的心灵所想象的情况截然不同。生活不仅充满难以逆料的艰苦奋斗,而且还包含许许多多日常琐事,也许叫人更难以忍受。因为这种烦恼看起来这么渺小,这么琐碎,并且常常无缘无故,所以使人防不胜防。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这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明智,意志力与极大的耐性,再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办得到!这种人生艺术我们不能期望很快就学会,因此最好及早开始,尤其是在婚姻生活开始的时候。

  人的发展总是波浪式的,和自然界一样:低潮之后还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转,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来一个新天地呢!所以古人说对人要“盖棺论定”。

  我很明白在西方社会中物质生活无保障,任何高远的理想都谈不上。但所谓物质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准,其次要看你会不会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经常有规律的储蓄。生活水准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坏程度、高低等级多至不可胜计的;究竟自己预备以哪一种水准为准,需要想个清楚,弄个彻底,然后用坚强的意志去贯彻。唯有如此,方谈得到安排收支等等的理财之道。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单身汉还可用颜回的刻苦办法应急,有了家室就不行,你若希望弥拉也会甘于素衣淡食就要求太苛,不合实际了。为了避免落到这一步,倒是应当及早定出一个中等的生活水准使弥拉能同意,能实践,帮助你定计划执行。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你既要保持你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

  青年初出校门,未经锻炼,经不起挫折。过去的思想训练,未受实际生活陶冶,仍是空的。从小的家庭环境使他重是非,处处认真,倒是害苦了他。在这个年纪上还不懂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即使理性上认识到,也未能心甘情愿的接受。只好等社会教育慢慢地再磨练他。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8

  好句好段摘抄:

  1、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雷

  2、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 《傅雷家书》

  3、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 一种心 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傅雷 《傅雷家书》

  4、 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傅雷 《傅雷家书》

  5、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傅雷 《傅雷家书》

  6、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傅雷 《傅雷家书》

  7、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傅雷 《傅雷家书》

  8、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傅雷 《傅雷家书》

  9、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就好了” ——傅雷 《傅雷家书》

  10、 “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傅雷 《傅 雷家书》

  11、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 ——傅雷 《傅雷家书》

  12、 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傅雷 《傅雷家书》

  13、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傅雷 《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序》

  14、 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 ——傅雷 《青年一代》

  15、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

  16、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 《傅雷家书》

  17、 有一天夜里,她劝你明天再练,你回答说,象你那样,我还会有成绩吗?对付人家的好意,用反批评的办法,自然不行。 从这些小事情上推而广之,你我无意之间伤害人的事一定不大少,也难怪别人都说我们骄傲了。 人们常常都会这样,对自己亲近的人更是。我有时也会。所以要反省啊。 待人要谦 和有礼 ,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傅雷 《傅雷家书》

  18、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 《傅雷家书》

  19、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傅雷 《傅雷家书》

  20、 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傅雷 《傅雷家书》

  21、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 《傅雷家书》

  22、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 "love," love的人只是童话中任务,在现实世界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 ——傅雷 《傅雷家书》

  23、 只要你能坚强 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傅雷 《傅雷家书》

  24、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 ——傅雷 《傅雷家书》

  25、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傅雷 《傅雷家书》

  26、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傅雷 《傅雷家书》

  27、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傅雷 《傅雷家书》

  28、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 爱绝不 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 ——傅雷 《傅雷家书》

  29、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傅雷 《傅雷家书》

  30、 过去我一再问及你经济情况,主要是为了解你的物质基础,想推测一下再要多少时期可以减少演出,加强学 储蓄。 生活水准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坏程度、高低等级多至不可胜计的;究竟自己预备以哪一种水准为准,需要想个清楚,弄个彻底 ——傅雷 《傅雷家书》

  读书感悟: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9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给傅聪所写的家书中的一句话,傅雷逝世后,这句话作为墓志铭镌刻在墓碑正面,它像是一句灵魂誓言,言说着傅雷正直、纯洁、真诚、高尚的一生,又时刻提醒世人,永远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傅雷家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父子之间家长里短的叙述,更充溢着整个国家民族大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有伟大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和钢琴诗人之间深刻的对话,还有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情重于山的父母之爱。

  相隔万里的离别是从1954年开始的,从此,傅聪父母联系就只能靠那一封封炽热的家书来坚持,一张张轻薄的纸,承载着数十年不变的爱与关怀。作为父亲,傅雷从来都是以严父的形象出现的,从幼时对傅聪傅敏近似严苛暴力的在各方面加以管教,在发现傅聪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后,安排了更为严格的练习计划,到之后因为跟儿子在音乐方面有意见分歧之后将儿子气得离家出走,一件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着,傅雷严肃暴脾气的形象在众人的心里是越来越真实而坚不可摧。可是也许是现实中遥远的距离拉长了对彼此的思念,所以在以写信作为一种间接的交流方式时,他收起自身的棱角,用温和且理智的姿态,表达自我对儿子最真实的爱。

  在傅聪离家去北京学习和出国波兰初期,父亲给予了傅聪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生活细节,如吃穿用度,情感问题,父亲都有提出自我的提议和劝告,此时的傅聪,在父亲眼里就像是羽翼未满的飞鸟,还需要不断提醒,帮忙。而不管大道理讲了多少遍,就像傅雷所言,他是以一个父亲的心去爱他的,总想着要他好,所以才会不厌其烦的重复。之后傅聪在波兰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本事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时候的父亲更像是朋友多一点,他会和儿子谈论音乐,文学,国事等问题,并且经常要求傅聪多多讲述音乐方面的事情,然后和傅聪一齐分析研讨,倾听他的观点。慢慢的傅聪已经开始尝试在天际翱翔,父亲就像是明灯,给予朋友一样的陪伴,同时也有光亮去指引方向。随着分别的时间越来越长,相隔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亲近。父母亲像是真正陪在他身边一样,看着他学业有成事业出色,收获感情家庭美满,无论他走到哪里,父母的家书就陪他到哪里,和他一齐分享成功的喜悦,走过音乐的低谷,指引着他更好的生活。家书从开始到沉重气息所笼罩的最终一封,父母的'爱从来都没有冷却平淡过,永远都是热烈真挚。在生活上,有父母对儿子事无巨细的提醒和劝告;在事业上,精辟,渗入灵魂的交流一向都伴随在傅聪的学习

  之路。

  除了父亲对儿子庄严伟大的爱与指引,书中还涉及了不少专业,高屋建瓴的思想,比如他的为人处世准则和对于感情婚姻的深刻意识;还有家书背后的家国背景和情怀,涉及到的数不胜数的古今中外名著。《傅雷家书》不只是记录小家里发生的单纯的爱与教育,它还是能在各个领域给予不一样人群以反思的大书。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何时重读,都会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和领悟。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每一次翻开,每一次都热泪盈眶。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

  家书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着,包裹着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似乎特别遥远。纵使远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交谈。然而在上个世纪,家书就是家中与远隔千里的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辗辗转转,短则俩三天,长则十天半日,在那个尘封的岁月里,思念和亲情在岁月里沉淀。

  整整一周,我都沉浸于《傅雷家书》中,书中的字字句句,包含着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很多时候,父亲在家中常常扮演着“一座大山”,总是在默默无言的为这个家付出。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受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这句话,我不是完全的赞同,父亲的爱,是沉重的,是无言的,但总有那么一瞬间我们是可以感受到。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柔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仅仅教导儿子关于艺术上知识,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说,书信作用有四:讨论艺术,激发思想,训练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言传不如身教”,傅雷做任何一件事都非常严谨认真,大到翻译文字,小到领带的使用,这对他的儿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很为傅雷先生对人生认真以及对子女如此关爱而感动,家书中大到行为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透过书信,傅雷跟傅聪更像是良师益友。傅雷寄给儿子的书信,有对傅聪的期望,但更多的是经验。他是一位老师,总能给傅聪许许多多的帮助,但又给他留了许多空隙,让他自己在生活中能把这些空隙填满。他是良师,更是益友,在许多事情都给予鼓励和支持。我想这一定是大家最羡慕的亲子关系吧。有人说:《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亲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天下的父母极其的相似,在我之前所读的《洛克菲勒给儿女的十封信》,也是如此,这些信件的每一封信都充满着父亲最真情最深厚的爱,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和语重心长的教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被认为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我想读傅雷家书就是读的傅雷自己吧,他勇敢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教训。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自己的孩子,孩子与父亲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在第一封的书信中,傅雷写到:“你走之后,你妈妈哭了俩天,眼睛都哭肿了,你在家的这一个半月,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看到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自从上了初中之后,回奶奶家的次数是少之又少,有时甚至是一年回一次。每年家里大团聚,都只是短短几分钟,吃了饭之后便离开了,每次离开前,奶奶总会露出不舍的表情,眼角闪着泪光,对我们每个人说:“好好学习,常回来”。想到这,我更能体会傅雷夫妇的心情。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更是一本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傅雷和傅聪都离我们太遥远,因为我们大多数父母因为知识受限,他们不懂教育,更不懂心理。语文老师说:“父母只要能让你坐在教室里读书,就够了,剩下的一切,需要你自己去争取”。叛逆的青春,总让我们过分的重视自己从而忽略了父母的重要性,傅雷的家书足以告诉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书中提到:“长大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家中那碗热汤和始终为你亮着的那盏灯。”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

  我给你写了一封长信。它不是空洞的闲聊或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它有几个功能。首先,我真的认为你是讨论艺术和音乐的对手。第二,我真的很想唤起你们一些年轻人的感情,这样我作为一个父亲可以得到一些新鲜的营养,也可以间接地传播给其他年轻人。第三,我可以通过交流来训练你——不仅仅是写作,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随时随地成为一个警钟,成为一个lsquo;忠实的镜子;无论是在生活中,在生活细节上,在艺术修养上,,或者在《戏姿》中“贯穿家书的情感是让儿子了解国家的荣辱和艺术的尊严,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成为一名“德艺兼备、人品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是他儿子的学术指导和生活伴侣。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父亲不可能像傅雷那样成为我的学术指导,但也许这值得庆祝。因为对我来说,学术上,如果我从小就在父亲的权威下生存下来,叛逆的心理不利于我自己学业的自由发展。在生活中,像傅雷一样,我父亲总是以身作则,不断督促我。我非常感激纠正道德和严谨的态度。我年轻的父亲是个权威。幸运的是,我长大后开始敢于反抗权威,但我没有病态地反抗,这让我和父亲在很多方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朋友。就像家庭信函中所述的关系一样,父亲得到一些新鲜的营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书信往来中发现弥拉读书不够,委婉的提醒傅聪,要提醒弥拉多读点书,要傅聪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与弥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出头绪,另一方面也是弥拉提高文化艺术、哲学水平。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的的关怀弥拉,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感情等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考,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立志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诱引,和她一起进步……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系。”

  在傅聪婚后,不止一次在书信中提醒傅聪要注意家庭的和谐,理性的处理家庭的琐事,包括理财方式,他的最多的还是告诉傅聪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儿,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从这些纯纯的教导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导,更看到一个儒雅的绅士,高洁的品质,和一颗真诚的心,始终保持着对家爱人浓浓的爱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我想,如果说,婚姻的美满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如傅雷这样——永远。

  带着一颗热气腾腾真诚的心去爱!

  放下书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却并不易,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亲爱的,我该怎么来爱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爱都藏在字里行间。父爱或许不善于表达,但一定是一丝不苟的,从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谈吐等细节方面的指导与纠正就看得出来。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他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想想以前为一点小事而与父亲赌气,他的心里是多么的痛苦,我欠他的,太多,太多,我愿用以后那微不足道的孝心去弥补他心中的伤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一位伟大的父亲不仅在孩子的学习上会悉心教导,在人格品质上更是重视。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自己的儿子,教导他要爱自己的国家,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做事。

  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不仅对自己的儿子尽父亲的责任,更是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着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用了快半个月的零星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大概五六年前吧,彼时我还在读本科,那时候我曾经想要读一读这本书,但是翻了几页就觉得甚是无趣,认为不过是老父亲对儿子的家常惦念,何以成为几代人教育的典范。

  近日我再读之时,却觉得越读越投入,字字珠玑,做人,做学问,过日子,甚至交朋友的道理都深感认同,也会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他们曾经给我的箴言与劝导似乎也是如出一辙,只是彼时的自己年少轻狂,只有在经过时间的打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会回过头来觉得是至理名言。大抵人都是这样,不谙世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对长辈的教育总是不屑一顾,只有自己撞了南墙,才会明白个中道理。

  附上几段印象最深刻的节选,跟朋友们分享:

  关于做学问

  “天下事样样都要用痛苦去换来,都要从实践中学习”

  “我屡次要你生活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能空与忙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的赶任务。”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在心理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动、这才是你目前应做的事”

  傅雷的儿子傅聪是国际钢琴大师,这本书收录的便是傅聪在波兰及英国学习期间父子之间的通信。傅雷在音乐,艺术上均有很深的积累和底蕴,再加上历尽半个世纪的沧桑,对儿子的各方面均有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在学问方面,傅雷一直坚持要儿子从实践中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克制自己的感情和寂寞,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自己音乐专业的基础上,不能停止对文学,美术等其他方面艺术的修养与提高,因为文化和艺术是互通的。

  2.关于做人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需要拿出勇气来”

  “一个热情的人,尤其是青年,过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倒容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把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是话一定要说的真诚老实”

  傅雷在教育孩子做人上核心的观点就是真诚老实,正直善良,同时也要少说话多做事,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傅雷在信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傅聪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不能太主观,待人千万要和气。

  3.关于感情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的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官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不止考虑过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问候和开阔的胸襟。”

  “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跟你提到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千,但是不要刻骨铭心地上海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感情问题,务必要自己把握住,要坚定,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顾全局,不要单纯的逞一时之情,要及其冷静,要顾到几个人的幸福,短视的软心往往会对人对己造成长时期的不必要的痛苦。“

  ”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

  “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要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

  傅雷早年在感情上并不能算上从一而终,给自己的太太和家人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自己的儿子在婚姻和爱情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告诫对初恋念念不忘的儿子切勿把爱情当做生活的重心,艺术第一,真理第一,事业第一,爱情第二。一个有情饮水饱的人注定不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傅雷还在择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一跟儿子加以说明。从信中可以看到,傅雷是一个非常开明并且有阅历的父亲,他知道人无完人,不能事事求全的道理,在择偶方面更是如此,最初的热情是不能长久维持的,真正能把日子过下去需要的是二人的相互包容与磨合,这就需要在择偶时一定要认清对方的优点缺点,观察对方是否有开过的胸襟和纯良的人品,再做出决定。

  除了学问,做人和爱情之外,傅雷在信中时时叮嘱儿子不要忘记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要忘记父母亲人在时刻挂念,要常怀感恩之心,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这种感谢不是简单地藏在心里就可以,而是要真切地表达出来。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傅雷夫妇拳拳爱国之心,对孩子无所保留的爱与帮助,还有经历半生苦难与历练的字字珠玑,都让人无比动容。

  我深深有感于这样有价值的文字,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许他们没有傅雷这样的文采,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也都让我获益匪浅。曾经我也盲目地自以为是,认为他们与自己有代沟,认为他们的想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但是经历了生活,学习,感情的各种历练后,我发现有些东西是人生的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而父母带给我的就是这样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受益终生的道理。他们就像骄阳一般,不灭的阳光洒在我前进的路上,指引我的未来的方向,他们又如星光一样,温润明亮,带给我心灵的慰藉与滋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傅雷02-09

《傅雷家书》傅雷11-0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0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0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3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0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09-0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07-2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0-24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