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25 22:35:02 金丽 笔记 我要投稿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精选2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精选29篇)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前四年我基本没有怎么看书,也正应了另一句俗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这段心灵和知识匮乏期,我在教学上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有困惑却不知如何解,有疑问却不知如何答,教学对于我来说就如同闭门造车,到最后发现造出来的车千疮百孔,教学水平原地踏步。

  到了镇小之后,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20xx年是我初次订阅这本杂志,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问了自己很多遍:为什么不早早地订阅呢?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就是力量”,她马上给了我回报。20xx年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百分数的认知”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但是对我来说进步非常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这三年来一直订阅她。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据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

  看过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什么样的呢?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和家长。那么怎样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儿教师呢?

  幼儿教师应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的知识,并细心的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当然专业知识并不是只懂得自己的一点专业,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等问题发表的拙劣看法,时常成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儿老师应该胸宽广,富地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理想的老师应该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确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

  (一) 爱心

  如果一个教师在孩子做错事以后也不告诉原因就斥责或打骂,而不是耐心的讲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顽固、冷酷、残忍,会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内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 有一定的影响。

  (二) 耐心

  对待孩子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该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潜在的能力。如果培养出来的人辨别不出人间的好坏和善恶,对世界没有思考的认识,这类人越多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三) 责任心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责任心,他不管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他一概不知,这样的教师我想是不会教出好学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责任或对工作不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四) 沟通和理解

  沟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在幼儿园学会与教师同位的沟通技巧,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更重要的是与他们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讲理的乱说一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因此我们教师应取长补短,尽力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3

  读过这本书《教师人文读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读后我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不知所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5

  读完《新教师成长手册》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教师,不再是以前那个有一桶水就能教学生了的人,现在的教师,必须要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土,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成长”。我们的工作就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工作就有动力。孩子们是多么可爱的,他会好好学习来回报你。

  慢慢地,我感受到当你真正进入学生世界时,你就会爱了,你就会耐心地倾听了,细心的引导了,你就会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了。因为你的付出得到了很多的回报。当看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的心,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我笑了,因为我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最喜爱的人。

  一个小学教师,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爱。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我是小学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我就要平等地欣赏,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没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子的自负或伤害孩子的.自尊。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样健康成长。

  《新教师成长手册》引领我们不断地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帮助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是教师。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手教师,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诸多的困惑,如何赢得个性不同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如何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等等问题。而通过阅读《新教师成长手册》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其中的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为新教师工作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通过学习,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我认为,我们个人也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给了我们很多的机遇,但是也给我们很多的挑战,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学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做为新教师,我更要多向教师请教,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会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利。

  是的,我们要成长,而成长,不能脱离我们自身的努力,要记住,“读书是教育之母;成功者往往是一个阅读者。”我要把读书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让书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一个真正有诗意的教师。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6

  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

  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7

  曾经不止一次的看到欧也妮·葛朗台这个名字,也不止一次的听人们谈论起吝啬鬼这个名词,我总是浅尝辄止的认为这或许又是某个人物的传记,或是外国某一时期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被作者改写后的硕果,我不以为然,甚至不愿意去了解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时过境迁,当我在《名著导读》中看到对这部小说如此评价时: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浅陋,所以决定认真研读,品味悲剧。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在这篇文章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我慨叹于他得吝啬,更无言于他得欲望。当他以四大吝啬鬼之一的形象站在世人眼前时,我不得不极力赞叹作者里力透纸背的文笔。我们先来看看他极端吝啬的几个片段:

  事例一: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

  事例二:葛朗台虽已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是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还得买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做奢侈品看待……

  从我们懂事起就给自己定下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不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或有多大的差异,但不变得出发点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摆脱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但葛朗台却表现出了反常的一面:虽是巨富,日子过得却如乞丐;虽是巨富,却因害怕花钱让病魔轻而易举的夺取的妻子的生命;我不渴望他能为女儿办一次风光华丽的生日宴会,更不敢奢望他能大大方方的给妻子一个月足够的零用钱,我只希望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他不亲力亲为,给自己也给他人一点生活的空间。他,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金钱是这个新社会的轴心,他得疯狂地追求,以及疯狂占有,让我们看不到丝毫人的影子,在他眼里只有金钱,任何事物,只有它和金钱发生联系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在金钱与亲情的较量中,他不看重妻子、女儿、弟弟、侄子,他被金钱缠绕,限制与剥夺;在金钱与亲情的'纷争中,他向金钱妥协,成了金钱的奴隶,这也正好印证了我们经常所说的那句话——恐怖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灵魂的裸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葛朗台又成了这个即将离世群体中的特例。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了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朝窗前走去,哦,是真金,他连声叫嚷,这么多金子。作者对他动作的刻画、语言的描写以及如老虎般的比喻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资本家唯利是图、视财如命的本性,他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甚至在他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给欧也妮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不关心将要孤身一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女儿在自己长期苛刻与吝啬的保卫下有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也不关心在没有亲人的帮助与照顾下女儿能否顺利走完自己的一生,而惦念最多的还是他的金子,在女儿和他生活的五年里,没有发生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甚至为自己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便宜而沾沾自喜。看到这里,我突然对这个人物生出了厌恶之情,甚至是憎恨。不管说什么也不愿意把有关父亲的任何高尚与美好品质和他牵扯上任何关系,同胞与骨肉,非摇钱树即陌路人,这我一度认为,他枉为一个父亲……

  或许,在我们斥责葛朗台的同时,会惊奇地发现我们身边同样不乏这种守财奴,他们把工作的目的定位为赚钱,把金钱的多少作为是否奋斗的见证,用金钱来体现自己奋斗的成果。更令人觉得无比可悲的是整天为生计奔波的人们现在早已未老先衰,每每谈及有关梦想、志气的话题时所流露出的近乎奢侈的神情让人心酸,或许人们早在表面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已无言地接受了个人的拜金主义,但至少我们应时刻谨记:在这个和谐而又充满真情的时代,金钱,它仅仅只是维系生活的工具,除此之外它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读完之后,我掩卷长思,作为丈夫,他有愧于自己的妻子,作为父亲,他称不上是一个好爸爸。人们常说的血浓于水在他这里没有丝毫的价值,亲情高于一切的至理名言他也置若罔闻,我在想,是什么样的爱好与性格让他像巨蟒一样贪得无厌,对每笔交易都锱铢必较,对每个细节都吹毛求疵,以致成了金钱的奴隶,黯淡了自己的一生。

  古人说过:人心贵乎光明洁净,一个坦荡的人,必然是一个淡泊私利的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只有那些心胸坦荡,宁静安详的人,才明白争夺是最大的负累,而且九年级的政治课本中也教导我们对于金钱的态度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益。人生在世就要大气的活着,不斤斤计较,不贪大求全,宽容的对待他人和自己,若人人都是吝啬鬼,人人都是守财奴,不仅少了个人生活的乐趣,也无法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相信葛朗台至死不明。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8

  《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

  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

  天冷了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担心孩子着凉,天热了户外活动温度过高会中暑,还会有蚊虫叮咬等等。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9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0

  近日读了本《班主任兵法》,有了一些想法,在此写下来,与同好者共分享。

  1、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

  2、学生总是帮学生的。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教师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受到攻击。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

  3、最好不要当众骂个别学生,当众罚个别学生,原理同上。

  4、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

  5、对新教师而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自保的一条途径。

  6、师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战壕,教师可以藉以藏身,一旦消除这个距离,那就是与学生短兵相接了,这时候其他武器就没有用了,就得靠教师的真功夫了。

  7、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径。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8、自保得比较好的老师通常都是有一些“绝活”的。教室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

  9、教师的幽默感也是学生很看重的。

  10、经常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教师自保的一个良方。

  11、真正懂得自保的老师,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

  12、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13、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

  14、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纠正方向,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读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是醍醐灌顶的。很多方面都是我现在正在疑惑的。最近我在思考如何与班上行为习惯很差,影响课堂纪律,作业不完成的同学进行沟通,尤其是在几次沟通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决心努力改正。也希望各位班主任前辈提点一二。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1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们便去捡拾成长中的碎片,一页又一页,直到最后,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已汇集在一起,合成一个奇妙的名字——书。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意在告诉人们,当你“不识庐山真面目”时,只有去读书,它可以直接,清楚的告诉你“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清了庐山,就背起你的书籍,朝着理想出发。

  法莱赛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当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时,也要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才会有激情,有了激情,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不怕理想离你而去。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中,我们缺不了书籍,因为书籍可以为你插上理想的翅膀。

  有人告诉我:“书籍,就是一把打开心扉之门的钥匙。”但我认为,书籍能使浪子回头。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母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短,熟悉的话语也渐渐淡忘,在我身心疲惫时,不如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我们会有感动和内疚的心跳。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我们最爱和最爱我们的人竟是父母。所以,书籍可以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良知。

  我们游戏玩耍,心中洋溢着欢乐;我们纯真美好,偶尔也会多愁善感;我们伤心难过,因为有时的不理不睬;我们彼此关怀,温暖和感动常驻心间;我们永不言弃,因为有书籍相伴我们一生。所以书籍,是我们最纯真的朋友,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是我们最可信的朋友。

  试问:“是谁把甘露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浇灌呵护?”

  是它,书籍。我们这一株株花朵的幼苗,沐浴着书籍智慧的'阳光。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们在知识的蓝天下一展宏图。所以,书籍可以使生命之花怒放。

  书籍让我们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书籍让我们感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书籍让我们铭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许,我们曾想成为太阳,但却是一颗星星;也许我们曾想成为一棵大树,但却只是一棵小草;也许我们曾想成为大海,但却只是一泓小溪。但读了书籍,我们知道: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里发热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做不了大海,就做小溪,以自己的甘甜蕴育生命。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逐渐学会了思索;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还有许多坎坷和波折。相信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无悔与美好的青春。充满自信的去面对下一秒,因为成长还在继续,记忆的碎片还在飘洒,人生的故事还在上演,这本书还在编写。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2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构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但仅能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还能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

  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十分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能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

  应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身所选取的需要正应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推动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转变,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忙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推动学习的重要方式。

  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能理解而哪些行为不能理解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3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升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身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身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身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身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身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4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5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6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这本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它是窦桂梅老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不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己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同境界。

  其中“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在窦桂梅老师说的七件事中,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读了多少书?说真的,当时面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惭愧。我是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从来没有过读书计划,想看时就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己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很赞同她的观点。掩卷沉思,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感觉自己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坚持,记读书笔记还很欠缺。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7

  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传统的音乐教唱,多是教师教唱与学生跟唱相结合,教学中仅仅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理解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演唱时往往是机械的重复而缺乏感情。通过多媒体描绘歌曲所表现的景象,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唱,则更容易学会、唱好。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过课件播放彝族人民衣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幸福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热闹氛围之中,通过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开始学唱就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内涵。因此,只有借助信息技术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真正触动学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训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本着作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环节元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协调各类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所学得到的教学策略理论,认真思考、积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断努力。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8

  教师,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滋养着无数的个体,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和人生。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感启发和认同。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宝贵教育理念,他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关怀和尊重,教育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其中,我深受触动的一个章节是“教育的艺术”。在这个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激励,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和发现。”这句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意识到有时候过于直接和强硬的教导方式可能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应该以更加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个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终身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他写道:“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段话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变革的浪潮。

  在摘抄部分,我选择了书中一些富有哲理和启发性的语句。例如,“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激励”这句话提醒我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创新。“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这句话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的精神,以应对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我深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和力量。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19

  最近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听教育的真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写《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读书致远。教书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优秀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中的人,应该是渊博如一座图书馆的人。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说,“我们在座的中小学教师朋友,也许你可以说,我是语文老师,我是数学老师,我是英语老师,我是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但我说,在”教师“这一称号之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就是”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的人,而且最好如台湾的严家淦先生那样,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毕业,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0

  细细品读着雷夫·艾斯奎斯的名著——《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仿佛就和雷夫老师经过了一次面对面的会心交谈。雷夫老师用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他的教育教学生涯,在他的书中他更着眼于对事件的描述,而避免长篇说理,给人以或警示,或借鉴,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雷夫老师的教学教育方法中,虽然有些并不适合我们,但我还是从中受益匪浅。对教育的理念以及教师的自我提升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阅读培养

  阅读在学校的教育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学生在学校里看书、做题都是阅读,所以阅读应该说是很“泛滥”,而不是缺乏的。但是学生的阅读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呢?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我们提倡终身学习,这就势必要求我们自己想读,自己会读。当我在班上看学生晚修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如果布置学生完成试卷,学生会很自觉的在那里做试卷,但是如果布置让他们预习课程,他们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所以当一本书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知道怎么去阅读,怎么去学习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

  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已经慢慢的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推广,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可以贯彻感恩教育,毕竟感恩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项长期的任务。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三、社会教育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地带,学生不仅是学校里的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所以社会的礼仪和规则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现在竞争越来越趋白热化,到处都是充满竞争,而恶性竞争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可以让学生真确处理在学校,以及在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教师的使命

  这是个及其普通的问题,然而恰恰被我所忽略。原来我以为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了一名老师,然后就要努力把书教好。但是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让学生考个好成绩、遵守好纪律、等等,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教育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的最大忌畏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要让学生听你的话,首先得让学生先信任你。对于一个表里不一的教师,学生对他的每句话都会产生怀疑,这样他的教育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为人师表,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六、从学生中学习

  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离开学生谈教育,那只能是瞎扯蛋。所以我们要研究我们的学生,了解我们的学生,实现教学相长。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新教师,我们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才能快速提高自己,最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七、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

  每个人做事最容易的就是从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所以很多事情你觉得你处理得相当完美,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所以很多老师都抱怨学生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抱怨学生逆反心理太严重。但是我们说的话、我们的做事方法是否让学生乐于接受呢?所以我们遇到问题要保持冷静的大脑,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才能找到根本的解决途径。

  当然,雷夫老师的书中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做法并不适合,例如雷夫老师采用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方法来提高成绩。我们要提倡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高效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

  对于一本好书,我们要带着批判的眼观去读,带着扬弃的思想去读,吸取书中的精华。读完了《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一本书,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1

  我利用假期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剪发展规律有了愈加深刻认识,对我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关键介绍了20世纪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地位不停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涵义,使心理学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剪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基础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相关儿童发展心理学具体内容作了铺垫。比如:孩子从幼稚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负担“学生”责任,关键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改变,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不习惯,儿童发展年纪阶段任务不一样,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不适应。一年级学生即使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差异。学生对师长依靠性尤其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专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常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显著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难度和强度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学习爱好开始分化,学科偏爱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伴随生活范围扩大,学生好奇心深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基础上,采取一系列适合学生心理诊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过程。对于不一样层面心理问题,能够采取不一样干预方法。假如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觉部分普遍性。

  可能造成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事,我们完全能够对此进行集体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措施。比如:我校设置了“心理广播站”,每七天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心理教导,开展了专题教育“我是最棒”,挖掘学生“分数”以外能力,使其重拾信心。

  学校又开展专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部分不良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教育观念与教养方法。这些不一样专题教育都是依据学生不一样时段可能发生不一样问题进行有意识集体预防性干预路径,这些特定集体干预内容,能够在不一样时段疏导学生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降低问题行为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足开发她们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方面”发展。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老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与实效性。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2

  暑期,按照“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目选择了2本书,首先阅读了《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封皮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毛杰局长的总序“做有灵魂的教育”和田保华局长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总以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学习”我们并不一定做的有效。现在教学非常关注小组建设的概念和实践,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佳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才能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通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学生找到一两处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层次也流于表面;一种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多处答案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层次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学生找到答案后会不断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三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种学生很快便能结束思考,然后无所事事;第二种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师给的时间范围内;第三种学生时间似乎怎么也不够用,即使教师再延长一两分钟,他们总还是学不够似的。

  那么,究竟给学生多长时间进行思考合适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当然,针对问题的不同,思考的时间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早早“完成任务”的第一种学生,我总是说“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地方?”这种学生,没有攻克难题的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有什么问题不用自己思考,等会儿小组合作时自然有高手帮自己解决,也就更懒得思考了。第二种学生思考时间合适,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在之后的学习时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第三种学生也是让我觉得有些无措的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但是课堂上我明显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如果真的给多了几分钟,第一第二种孩子在这几分钟内又会产生一些无用功。当然,这种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于后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能起到领头的作用。除了这三种孩子,当然还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费时间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费时间多的孩子,这些也是需要特别对待的。

  虽然说是独立思考,但是我觉得独立思考前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他们是在一点点的实践和交流中慢慢学会思考并逐渐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间,期望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时学会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交流空间,还要给学生思考空间,面对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许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以辅助。

  在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3

  最近,我精读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着手,潜心学习了学界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优秀经验。阅读中,我也在不断思索,否定旧想法,探求新观念。

  《班主任工作漫谈》和《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两本书风格迥异。横向比较来,《漫谈》为魏书生老师经典名作,个人思想在全书中得以彻底贯彻和表露。视角新颖,方法独特。《今天》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培训教材,集众家之长于一书,观点全面,论证翔实。纵向比较来,《漫谈》所谈,是魏老师自70年代工作十几年来的切身经验,是他历经普通教师、主任、校长各个角色转换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间跨度大。《今天》的编写和案例均适应当代教学,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是时代断面上精华的浓缩。对这两本书的研读,使我在互为补充的同时,达到了不同层面上的拓展延伸。收获匪浅。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在这点上,魏老师以自身的行为,为我们做了好的表率。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北师大毛志成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在笔者看来,恶教师可恶,做不得,因教误人的教师可气,不能做,以教谋生的教师可悲,不可提倡,教书匠似的教师可敬,其匠艺应得到敬重,而大教师实乃教师中的`大者,是可歌可颂可褒可扬的教育家。

  魏书生正是这样的大教师,他是教育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多一些魏书生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4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在这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杜小康。杜小康原来生活在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里,而父母更是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但在一次生意中,他父亲把所有的家产全都输了个精光,杜小康一下子从幸福的天堂跌到了低谷。后来,杜小康在桑桑的帮助下,十分从容地摆起了小地滩。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从昨天傍晚起,天空中就飘着鹅毛般洁白的雪花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了。上学的路上雪花还在飞舞着,踩在雪地里,脚下还咯吱咯吱的响呢。到了学校,教育的玻璃上、窗框上都是雪,在有趣了!

  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5

  古人云:“开卷有益”。冰心也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身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身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为此,我们工作坊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使老师们能在假期之余,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沉淀,好好总结一学年来的得失。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情况和需要而编写的。文中,虽然大部分建议都是平铺直叙,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整篇娓娓道来,但却都包含了其长期身在教育一线的心得体会。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教学的用心值得我们反省、深思,例如在书中他提到: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而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及技巧,即使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身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但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尤其是作为科学教师,很多问题学生能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都希望学生能行动起来,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里面也正是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要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尽可能的应用所学理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避免今天记明天忘,避免学生越学越困难等问题。

  品名家著作,悟教育人生,做最好老师。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希望老师们能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身,健全自身。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6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的求知欲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个假期我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这本书,再次享受了读书的乐趣。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保持学习态度,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和技能,才能始终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站在新的高度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该书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事业心——其实,这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忠诚——忠诚是信任的前提;服从是循序渐进协调的保证;相信自己——自信是成长的基本点;欣赏别人——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奉献社会——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成功,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这不会一蹴而就。成功在于平凡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在于平凡的工作。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工作,投入全部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阳光下灿烂的职业,做的是良心工作。是的,我们有责任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所以我们应该投入所有的热情和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这让我得到尊重和快乐的满足。光有爱是不够的。我想做的是如何在爱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受爱和尊重。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要求大家的想法能够信任和欣赏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亮的金子。我们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尽力为大家创造一个舞台,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孩子,用阳光的笑容感染身边的人。快乐是可以传播的。你开心,我也开心!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做起,坚持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做得很认真,学会欣赏别人,向同事学习合作,互相欣赏。有句话说“我不一定要成功,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每个人都有我们敬佩的地方,真心为身边的每个人加油!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事,先做人。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做人的方法才是根本。一个有道德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好,有一个好的品格作为保证,一个人可以有恃无恐,行为端正。做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缺点,保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事要脚踏实地。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如果你没有得到它,你就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我们不应该责怪别人,更不应该责怪生活。没有人让我们失望,只有我们自己让我们失望。

  之后,让我们感恩身边所有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成就归功于这些优秀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真诚地感谢你们!是你和我一起分享工作的喜怒哀乐。真心感谢!为了优秀的你,我以后会继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一起加油!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7

  教育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运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与空间。最近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书中写出了作者对教育的执着与情感,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与重视。作者是充满智慧的,他以自己的智慧向读者展现了教师在教育中智慧的体现,使人受益匪浅。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就有着一种特别的感觉,墨绿色的书名点缀着乳白色的封面,简单、干净,不掺杂任何别的东西,给人一种宁静。而封底上三句平实而朴素的话语: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让人震撼,热血沸腾!确实,这就像教师的职业,简单却充满生命力,这就像教师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爱!

  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如同《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等。初读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动,感动在作者提供的基础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实在,感动在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强烈而持久的特殊情节,感动在先生“豁达”、“勤奋”的学者风范;反复翻阅这本书,再次咀嚼作者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书越来越重。因为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凝聚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为什么《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是由此书的学术内涵和鲜明特色所决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实创新,科学性强。这部书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项国家级或部委级科研项目为立足点,综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客观分析了在实践中和实验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师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可以说,这是心理学研究对学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贡献。二是内容新颖,系统全面,富有真知灼见。《教育的智慧》一书从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特点、智育与德育、建构各种学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机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学生的保健医、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三是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书中,作者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践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回答了教师们普遍关心的许多重要问题。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因此,我觉得教育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智慧,而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首先得拥有师德师魂,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正如林教授在书中所讲到,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首先应该把整个心灵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除了这种大爱,我也特别认同书中所提到的教师教育观——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8

  我阅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著作。这将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改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从教师专业化的事实出发来理解教师专业化,而且从教师专业化,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引起了我的担忧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第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一帆风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师专业化呢?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事业作为人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人生的意义。(生存、生命、生命三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努力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形成风格,努力成为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 29

  湖北一所“子弟中学”有一位周教师,教化学。个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学生喜欢。但这个教师有个毛病:上课时,他从不拿正眼看他的学生。一旦上课,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即使提问学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边的窗户,不会正眼看他的学生。

  以上所提的周教师是刘良华教授在《评价的秘密》一文叙述到课堂教学的反馈和矫正的“现场感”时所举的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感触也极深。

  像周教师这样的教师,我们学校也有。他们在上课时,或者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墙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学生,却视而不见,自顾自地讲课,全然不理会学生。

  上学期我随堂听了同年级一位教师的.课,这位教师由始至终手捧着教案自我在讲,很少抬起头来正眼看学生。这样的课即使教案准备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为她没把学生装在心里,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作为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学生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从而把握他们的思维脉搏。当学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皱眉、目呆、啃笔头……)时,说明学生已经碰到不解的难题。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观察学生,没有发现他们的困惑,未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下去,就会无意地给学生积蓄疑难,增加他们的困惑感,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述:“现场感”意味着这个教师既沉浸于自我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活力中,又经常从自我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活力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阅读他面前的学生。具有“现场感”的教师总是善于从教学的现场捕捉调整教学的信息。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06-20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最新04-19

小学教师最新读书笔记04-24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15篇04-07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和心得04-17

最新活着读书笔记08-15

最新童年读书笔记03-13

最新简爱读书笔记12-23

简爱读书笔记最新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