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3-05-26 18:31:38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1月28日-2月18日

  调查地点:梅州市梅县松口镇

  调查对象:当地居民

  调查方法:面对面访谈、实地调查

  调查人:廖颂畅

  二、调查报告

  (一)前言梅州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梅州的文化在不等程度上被削弱,而人们对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这份调查报告目的在于对梅州历史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梅州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程度,探究梅州文化的去从。

  (二)关键词:梅州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三)我们眼中的客家传统文化现状

  调查中,89%的当地居民都听说过或参加过客家人的传统节日。对于梅州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这些称号,同学们都普遍认可。另外,有87%的同学认为客家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客家山歌和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

  (1)客家山歌:虽然它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近30%的同学认为它——腐朽老旧,难以理解。认为它缺乏时代感的稍次。据调查统计,80%的家庭中,有参加与客家山歌有关类活动,但这80%的家庭中参加的主体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客家人的传统戏剧——客家山歌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去。

  (2)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对于客家妇女的能力和地位,大部分同学认为这只是个人品质,还没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但是在分性别统计中发现,女生有相当部分认为:客家妇女的勤劳与朴实,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要得到很好的保存、流传,必须要更加注意性别间的接受差异。

  (3)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中心的一支方言。它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全省约有二十多个县市属客家方言区。它以梅县话为标准,因为梅县话影响大,语言较清晰。客家方言也是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东晋以前,客家先民原来聚居在中原一带。西晋末,中原地区发生了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南移。有的移居于湖北、湖南等地,后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又有的进一步南迁移居江西、福建等地。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进一步移入广东,逐渐入居粤东一带。宋代户口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分,后来者入客户,故有客家之称。在移居的过程中,由于在湖南湖北停留了近四百年时间,至唐、宋时期方入粤,因此其方言较接近两湖方言。在广东四种方言中,也显得与普通话差异最小。客家方言有六个音调,平、

  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人声韵尾。其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语音上有较大差别。此外,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话,入居广东后,受着不同广东方言和地理历史环境影响,因而逐渐消失了卷舌音

  (4)梅县围屋:梅县“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它的建筑和设计艺术之独特,给这个侨乡带来了浓郁的乡土风情。人们说,梅县“围屋”充满着客家人的“客味”。“围屋”是由一座狐形或方形的辅助建筑群,象城堡一样将主体住宅包围着的建筑。屋内布局“三堂四廊,十厅九井”:进深三座高堂,以天井和屏风墙隔开;

  横向是四排住房和过厅,错落有致;后面由一排排列成半圆形的房屋围成天井,叫花头。屋内房间数十间,可以住上几代数十口人家。整个“围屋”靠山坡而建,前低后高,自成阶梯形,最外围墙筑得很高,窗子开得很小,显得壁垒森严。

  梅县“围屋”历史悠久,它与古代中原人南迁后,不时发生的“土“、“客”之争有关。客人为适应当时的环境,便建筑了能集群聚居的房子,以抵御来犯者。他们为了便于生活,把防盗、防火、饲养、加工、贮存、凉晒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一体,以图达到安居乐业的要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围屋”的建筑也日趋完善精美。然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和变革中,古老的“围屋”,将成为一种住宅形式而载入史册。

  三、客家传统文化的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的体现不仅在思想观念上,也在生活方式上;弘扬客家传统文化对于梅州当下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客家文化的未来,大部分人持保守的态度,“比较乐观”和“很难说”占到很大比例。调查显示,同学认为传统文化要发扬,必须要有政府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和政策,必须要要个人提高意识。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同学们意见很多,比如:

  (1)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发展与客家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及产业及传统节日文化消费品以及精神生活方式。

  (2)媒体应起到积极宣传作用,多创作与客家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作品。

  (3)教育引导,在中小学开展包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的传承性。

  四、总结

  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为客家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中国社会史等学科的研究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而客家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客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客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传承与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去思考,从而使梅州客家传统民俗文化真正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谈民间舞的复归与发展的论文07-14

民间传统文化优秀作文400字09-06

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06-10

温州民间信仰调查报告04-07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01-18

职业发展的调查报告02-06

学校发展的调查报告04-05

家乡发展调查报告03-16

网络发展调查报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