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02-22 08:54:58 晶敏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

  一段难忘的社会实践结束了,我们一定积累一些相应的社会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践报告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实践报告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1

  迈入大学校门已经有两个年头,很少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也很少参加与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这个暑假过得更加充实,为了提前锻炼自己的工作实践技能,也为了检验一下自己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安排剩余两年的学习,我参加了xx市xx辅导中心的教学工作。以下就是我这次实践的具体情况与心得体会。

  教学对象:

  xx市xx教育辅导中心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

  教学科目:

  语文

  教学目的:

  语文基本知识学习:继续巩固学习汉语拼音,并利用汉语拼音自学生字生词;继续认读并且学写生字词,扩大字词储备;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要求背诵重要段落和复述重要章节;学会在写作中正确的使用标点和划分段落,掌握几种作文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上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学生开学后能更加方便快捷的吸收、学习和应用。

  学生素养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写规范字,说普通话,预习、复习,,乐于观察,善于表达等习惯;秉承xx教育辅导中学的教学传统,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语文教学的灵活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知道xx。学会xx,乐于xx。

  实践过程:

  刚刚进入xx教育辅导中心时,我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也尽量满足自己教学实践的目标,我主动向学校申请担任中学或小学语文教师,并且顺利通过考察,担任了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本是丰富而多彩的,有情深意切的追忆,有爱国励志的奋斗人生,有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有大自然的异彩纷呈等。但是语文课程的丰富多彩并不代表语文教学过程杂乱无章,无序可循。每一堂课虽然都会有差异性,但是课堂的安排都有共性。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要求与摸底考试的考试情况对比,发现学生的以下现状:

  第一,拼音知识非常薄弱,面临着会读字、不会书面注音,能听写、不会看拼音写汉字的窘境;

  第二,另外学生的字词储备量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但对形近字容易混淆;

  第三,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字词的意思,但用词造句的能力有限;

  第四,关联词掌握不牢固,应用不规范。

  第五,基本能够概括文章大意,但很少善于从中发掘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第六,写作上能够掌握简单叙事,有意识的简单抒情,但是分段杂乱无章,点号错误很多。

  在教学期间我积极探索最适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主动的向其他教师请教,尤其是向在职多年的老教师请教,我一有时间就去听课,并且在课下向老教师学习经验,自己主动总结;另外我也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努力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次,我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在校期间尽量做到不离教室,主动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接受他们的反馈。对于我而言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了解他们便于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另外他们有时也是我的老师,由于辅导班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接触他们,部分学生甚至能够主动提供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时会有意外惊喜。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另外,我把视野放到更广阔,寻求更多的老师。下午下班后,我经常去附近的文化书店借阅相关材料以弥补教参不足的缺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当然是借助网络,所以网络也是我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根据以上教与学现状,在语文课上:

  首先我让他们自读课文,寻找拦路虎不认识的字词。然后采取学生帮扶的方式,让认识的同学交给不认识的同学。然后随机点名读课文,让学生纠错,最后我来正音。同学们不仅要学会课标要求的生字词,也要及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要求学生做笔记,方便复习。在教授生字词时,一般要靠形近字来帮助记忆字音字形,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分辨,否则造成学生记忆混乱。这些知识学生大部分接受比较快,但是记忆不很牢固,所以要带领学生反复学习,不断巩固,扎实基础。

  其次,要求学生流利的朗读课文,采取分别朗读,部分齐读,全班齐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在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讲解课文大意,总结课文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感情。其间主要采取提问学生,老师补充总结的办法。

  第三,在复习总结课文时,常常会涉及一些语文术语,如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篇末点题、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呼应、铺垫、衬托、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要耐心讲解。把写作技巧讲解寓于课文总结讲解中,每一篇课文都当做一篇作文范文来讲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最后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习效果。在不断地悉心教导下,虽然学生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但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拼音拼读和写作方面,相信他们在新的学期会先人一步,敢为人先。

  另外,人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非同小可,我不厌其烦的教导学生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勤,敢于发言,学会交流等习惯。并为此特意举办了硬笔字比赛,朗读比赛,比赛,故事讲事等活动各一次。虽然由于条件有限和组织不力,比赛的性质有所偏离,但却是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好习惯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最佳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适时的传授xx教育的宗旨----知道xx、学会xx、乐于xx。比如,在讲《老师,您好》《师恩难忘》时,以xx教师为切入点;在介绍徐悲鸿等历史人物时以爱国为切入点,再通过讲大量生活中相关故事让他们学会xx父母,感谢他人,xx集体,xx社会,xx国家。

  实践结果:

  在最后考察中,两个年级学生优秀达65人,达到及格101人(两个年级共103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为学生开学后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在作文《××,谢谢你》的写作中,既体现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可喜的是他们已经学会发现生活中需要xx,开始懂得xx,走在了xx的路上。

  实践体会:

  第一次登上讲台,难免心情紧张,但是听到校长、同事们尤其是学生和家长等诚恳地称呼自己郭老师时,面对同学们期待与信任的眼神和家长的再三请求照顾自己的孩子时,我明白我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一名教师,并且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要让谈们失望。下面是我一些教学心得与体会。

  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生活中充满了安全隐患,即使我们准备的在充分,也难免危险向我们靠近。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全更加重要。在学校我们要尽量和学生在一块,及时解决问题;在学生接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秩序的接送学生。我们不可能在校外也伴学生左右,但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尽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秩序是达到一切宏图的阶梯。首先,由于学生年龄局限,自制能力还有限,另外,不必讳言我们的教育中缺少关于秩序的教育。只有维持好良好的秩序才能更大的发挥教学效果。维持好良好的秩序,有的老师采用严厉的惩罚制度,并且学生家长成为同谋。我坚持探索一套适用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其自觉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秩序的自觉。比如课堂故事化(尽量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办法。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刻苦专研和广博的知识。教不同于学,自己会,未必就能教会学生。我为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要知道怎么教。为此我又翻阅了《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书籍,并且根据课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比如社科类资料、科普类资料。教学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努力探索适用于相应年龄的教学方式,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他们既然喜欢听故事,就要想尽办法把知识寓于故事当中;他们喜欢做活动,尽量把课堂安排成活动课堂。这需要教师刻苦的专研,认真准备。

  第四,责任心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面对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 ,教学过程中切忌想当然。虽然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但是我们首先要做到对学生负责。有些知识的讲解要不厌其烦,对待学生遇到的问题要耐心仔细地讲解。责任心是重中重,没有责任心,所有都是空谈。只有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更是一层。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月的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培养了自己教学技能;锻炼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众多不足,以便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不断的弥补和提高。

  最后感谢xx教育辅导中心的领导与同事,感谢给予我支持的学生和家长,也感谢在背后不断支持我的亲朋好友,感谢培育我的老师。正是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才使我顺利完成这次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2

  1.课题研究缘由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整合教学资源,遵循“以人为本”宗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生本教育”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所以,构建开放的、互动的“生成性”课堂,尊重学生生命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的设计中来,加强课堂的动态变化,是对课堂实质的一种回归和深刻认识。

  新课改以来,虽然出现了很多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课堂预设,轻学生的状况的现象。学生仍然学得被动,学得辛苦,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参与不积极,思维不活跃,学习被动、机械,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导致学生厌学、高分低能、无创造精神等恶果。我们认为,“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落实“生本教育”的新理念,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学习场”,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场”。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研读文本,更要关注课堂生成,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充分尊重课堂中学生的问题生成,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目前,国内各地对动态生成性课堂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华东师大叶澜教授首先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她认为课堂应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提出了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新理念。但是关于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研究还处于一种尝试的状态,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对“动态生成性”课堂缺乏规律性认识,认为生成具有不可预估性,对预设重视不够,而且没有进行系统有效的策略研究。

  (2)没有探索出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

  (3)在“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形成有学科特色的有效调控策略。这些研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而不足给了我们继续研究的空间和创新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进发展,我们将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层面,探索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对教学预设策略、课堂应对策略两大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开放、和谐、动态、愉快,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动态性组织教学,对学生生成资源进行精心整合、开发,规避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3.研究的目标、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全面理解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内涵及其特征,并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具体研究内容有:

  1、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现状研究;

  2、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内涵研究;

  3、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预案设计教学策略的研究;

  4、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有效应对策略的研究。

  4.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初期:收集资料、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现状;中期: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研究;末期: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研究、课堂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研究等方式,试图从理论内涵和实践运用方面探探究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规律和操作模式

  5.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系统的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研究资料库。

  2、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3

  本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xx年7月1日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批准,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及在座教师做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2)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实践意义:

  (1)我们必须要把德育教育从小就渗透到学科的教育中,尤其是人文为主的语文学科,让学生从知识中感悟德育,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

  (2)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应该传承前人的理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关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方向性、客观性、科学性、实际、实用、实效性原则,探索新形式下讲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从省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目前许多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山西省忻州市第四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方面,许多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课程设计探索,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诸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教学资源上,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也被很多学校证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但这样的课程设计只是突出了特色,强调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并没有产生整合的课程设计体系。

  四、研究的目标:

  目标一:通过课题的研究,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标二: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目标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研究内容:

  1、实施学科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

  (1)德育方法的研究

  (2)德育途径的`研究

  2、各学科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初中1—3年级)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初中1—3年级)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七、研究的步骤和保障性条件:

  课题保障措施:

  1、本校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课题组,思想重视,领导支持,加强组织,有足够的经费保证。

  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

  3、具备科学的实践态度和精神,刻苦钻研、改革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逐步修改与完善改革方案。

  4、加强实验过程的整理,强化实验过程的监控。坚持定期召开实验总结会,理论研究会。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xx.6-20xx.9)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10—20xx.3)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设计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学科德育现状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尝试进行德育的渗透性研究。

  第三阶段(20xx.4—20xx.xx)发放问卷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本阶段还将邀请各科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20xx.1—20xx.6)侧重于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侧重于学科德育渗透性深化研究,把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论文达10篇以上。

  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出一本教师论文集,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主报告“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相关子课题研究论文

  3、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个案专辑

  4、相关著作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4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针对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的教学就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纵观一些学校低段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重心过分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而且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少趣味。这与低段学生最具模仿性,可塑性大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入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已接触过汉语拼音,因此大部分老师开展复习性的教学,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尽管老师借助各种媒体来吸引他们,还是难以让大部分学生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

  因此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仅仅依靠多种媒体与各种方法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基于以上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其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实质则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还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设备不齐全,课堂存在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的现状——认知目标几乎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情意目标,以及指向学生的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交往意识诸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教学目标的素质化。教学过程比较简单——教师教的过程总是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的过程少得可怜或只是形式而已,教师仍然顽强地固守着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语文教育的过程也便成了学生跟着教师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语文的应用能力、学习语文的态度被粗暴地淡化了、忽略了、抹杀了。加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各种自认为合理的环节和问题去填满一堂课,粗暴地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被埋没了,思想的火花被掐灭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发言的热情逐步丧失,各种语文能力也随之下降,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

  三、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诵读、收集、创编儿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探索游戏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语文课堂成为有趣的课堂,让乐学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思路

  1.随课教学。根据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诵读感受儿歌语言美。

  2.专项训练。虽然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儿歌、韵文,但教材里这些内容低段学

  生不能及时的掌握,我们应采取游戏教学,尽量创造各种环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角色中去。在教法上应多样化,用富于情趣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以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3.搭建平台。游戏教学能把基本的教学过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这就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认知提供了阶梯,为孩子们不同的爱好、特长及其他潜力的表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观点的展开

  (一)、利用儿歌、巧解拼音难点

  儿歌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编唱儿歌,不仅使学生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了错误的读音,提高了发音的质量,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无意中认识了汉字,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1、“ei”的联想

  小朋友们刚接触拼音,对复韵母既难记住又显得枯燥,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把儿歌引入课堂,记忆变得容易,教学也变得有趣味。如教“ei”这个复韵母,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它的读音及音形,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小鸟飞飞,爱喝咖啡(fei)。

  e 前i后,干了一杯 (bei)。

  这样一编,学生不但易记,而且学得快活。

  2、“ing”的故事

  虽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彩色情境图,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但终究所及有限,特别是浙江方言前后鼻音不分等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教学要在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譬如“ing”这个后鼻韵母的教学,容易与“in”混淆,我们就写了这首儿歌:

  天上一颗星(xing),树上一只鹰(ying),墙上一颗钉(ding),地上一块冰(bing)。

  学生一读就记住了ing的读音,也知道了这几个常用字都是后鼻韵母ing。

  通过儿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用儿歌、理顺字词形义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又很快进入遗忘曲线的定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低段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儿歌教学这块阵地,采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识字。

  1、单字“拆拆拆”

  新教材仅一、二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1200多个汉字,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有的字还很难,在老教材要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采用了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相结合的方法:

  如“爽”字:大字腰身四把叉

  “品”字,上下左右全是嘴

  一个人什么字(大);两个人呢(从或天)

  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朝)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

  如此富有想象与充满乐趣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训练了他们的思维。

  2、生字“串串串”

  有时一篇课文生字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生字,就把整篇课文的生字串编成一首儿歌,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如一年级下册《识字2》中的生字有:洗、认、扫、真、父、母共六个,小结时编了这么一首儿歌:

  小朋友,有诚心,帮同学,可认真;

  小朋友,真乖巧,听父母,记得牢;

  小朋友,爱劳动,洗衣裤,把地扫。

  要自强,先自立,个人事,宜自理。

  这样教学不但让孩子掌握了生字,同时也进行了情感熏陶。

  (三)、妙用儿歌、助推阅读深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对于低段孩子来说,要掌握文本中所有的生字,把握好文本的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学习的实效性,我把儿歌与文本相结合,效果不错。

  1、教学中的“放大镜”

  有位教育家说过:“低年级的课文只是为了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因而,教师要注重在文本情境中识字。文本情境识字就是把同样的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让学生多次认读,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的动物名称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为了巩固识字教学,我把这些小动物串编成一首韵语:

  虫字旁,昆虫多:

  小蜻蜓,像飞机;小蝴蝶,穿花衣。

  虫字旁,有动物:

  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地里钻;

  小蚂蚁,爱劳动;小蜘蛛,忙结网。

  通过对这则韵语的学习,学生不但知道了虫字旁的字表示昆虫,而且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2、教学中的“三棱镜”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慢慢地可以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为中高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

  五、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进行一年多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游戏教学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无穷魅力。

  (一)、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语文游戏教学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前提。一年多来,随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的实践研究的开展,语文各种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语文游戏教学方案:

  1、竞赛游戏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这种竞赛有语文识字课中开展,如:男生与女生进行比赛、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比赛等等。比赛内容如看看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记住的生字多、看谁的记字的方法好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

  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这种竞赛有语文口语交际课开展,如:吹气球(羽毛球)、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标调游戏类

  标调游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标调方法,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念标调儿歌,在流动的节奏感中不但感受了美,培养了语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拼音标调时我们就设计 “标调游戏”。如教师把ɑ、o、e、i、u、ü这六个单韵母卡片发给学生,学生每人持一个韵母按顺序排好,老师指着它们教儿歌:“ɑ,o,e,i,u,ü,他们是六兄弟,标声要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一直找到小弟弟。”再教给一段顺口溜:“iu字母真特殊,标声标调找小u。”

  (二)、总结了语文游戏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

  1、人人参与游戏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语文教学游戏。把所有学生引入语文游戏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投身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拼音,学习生字、掌握难以记忆的知识,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游戏的馈赠。

  2、人人获得体验

  语文游戏教学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也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游戏乐于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3、人人展示自己

  低段语文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在实验班教室里布置两块“儿歌飘香”专栏,定期展示孩子课外搜集或创编的儿歌,让他们读读、背背。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建立了“游戏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

  由于我们关注到游戏是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语文知识的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拼音、识字等教学的指导新形式。

  1、快乐游戏,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里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少,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精细设计一些游戏,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学习情境,寓教于趣。

  如在拼音教学时,采取多种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拍苍蝇”游戏:让学生手拿教师自制的拍子,两人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拍到老师、或同学所指出的音节或字母;“找朋友”游戏:教师将制好的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发给学生,老师念出音节后,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韵母卡片的两名学生,迅速的将音节拼在一起。如;一个说:“我是声母x,”另一个说:“我是韵母ing ,”齐说:“我们合起来是xing.”。拼的对,说的对,全班同学就有节奏地鼓掌表示祝贺。

  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本文的中心是尊敬长辈,孝敬老人,体贴父母,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是非常难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感性地去领会,并做到呢在课终结时,我们师生共同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

  小小手,爱劳动,能写算,会画图,帮爸妈,做家务,好孩子,人人夸。

  学生只要读一读,不需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就能领悟文本的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导编儿歌、活跃课堂

  根据低段学生活泼好动,最具模仿性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着用“赏读—模仿—创编”三步在低段学生中开展创编儿歌活动。

  a、善编儿歌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教结构,用结构”,学完课文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编,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如学了《夸家乡》这篇课文,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编写欲望很高,编的儿歌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不信,你读一读吧!

  家乡风光无限好,听我把她表一表。

  溪水清清鱼儿游,鲜花朵朵蜜蜂恋,四季果蔬样样有,绿色产品放心吃。

  乡村大门永远开,欢迎您到衢州来。

  编好后小朋友可高兴啦!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创作童谣充满了热情,同时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b、乐编儿歌

  写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动物,美好的情感,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西瓜虫,飞进教室的蝴蝶,一次精彩的比赛,借东西给同学点点滴滴,都在学生的心理装着。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

  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只小鸟在窗外的树上叫个不停,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一下子就把视线转移到了窗外,对我所教的内容毫无兴趣可言。面对此景,我灵机一动,叫大家就鸟叫编一首儿歌,看谁编得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了现在班里孩子喜欢唱的《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请你不要吵,我们上课了。

  小鸟小鸟,请你轻一点儿,千万别打搅。

  小鸟小鸟,请你快睡觉,我们学习很重要。

  还挺不错的呢!平时,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及时编成儿歌记录下来。有位小朋友,看到下着的大雨,编了这样一首有趣的儿歌:

  雨娃娃,闯祸啦!

  把雷公公的宝贝打碎啦!

  雷公公扯起了嗓门,举起了大锤,轰隆隆,吓坏了雨娃娃,噼噼啪啪往下砸。

  你瞧,一首首明快、动听有韵律的儿歌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生机,多有意思呀!

  (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课题组成员均是一线老师,他们是教育教学实践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带着科研的意识、态度、方法进课堂,首先组织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适合班级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5

  设计思路

  我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主要安排了两个语文实践活动。第一个练习是我的发现。这是一道利用形声字形旁和声旁表义表音特点来识字的练习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儿歌学习新的识字方法;第二个练习分为两个板块,其中读读记记是积累带数字的成语,我会填是复习巩固 ?、 !、 。三种标点的用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节课的组织实施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又动手,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学生在趣中练、练中拓展,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实践过程

  我的发现:

  1、我首先让学生复习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导入新课。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圈出生字来,然后让学生和同桌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究竟发现了什么?教师相应把其中有包作声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这些字左右两边分别跟字音或是字义有什么关系。

  3、教师归纳讲解形声字特点,并用课件出示新的识字方法。

  4、以游戏开火车的形式识记课件出示的生字,进一步加以巩固。

  读读记记: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成语,师生接龙,生生接龙,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练习背诵。

  2、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成语在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再到班上交流。

  3、教师用课件出示收集的1-10及百千万的'数字成语,让学生读背。

  我会填:

  1、学生自由读并自由填标点。

  2、教师肯定正确答案后,指导学生根据标点读出正确的语气,并用课件出示三种标点的正确用法。

  3、课件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加标点,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拓展内容。

  实践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是一堂复习巩固课。新课标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所以在本堂课中第一题就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汉字。在安排这个环节时,我不仅复习了原来识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等,还交给了学生利用形旁和声旁的特点进行识字,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应该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积累成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第二题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收集带数字成语的任务,为了让学生不仅记住这些带数字的成语,还得学会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安排了成语接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带数字的成语。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6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高一语文必修一二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名篇、名段,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08.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09.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国家级奖,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3、撰写相关论文:拓宽阅读空间,培养阅读情趣浅谈。

  4、撰写《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8

  开题报告

  由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陈茹主持申报的《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经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批准,列为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五批立项课题,现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综述

  1、核心概念说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土资源”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界定。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逐渐清晰,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王文彦、蔡明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

  郑国民等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则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

  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刘淼的《当代语文教育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所谓“本土资源”就是指生活在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人民由于其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所形成的习惯、惯例,并由这些习惯、惯例上升形成的文化、意识等社会资源。至于“本土资源”,我们厚街镇有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色的风俗文化(如桥头村又名“旱龙乡”,有着端午节陆地舞龙舟的习俗);特有的风景名胜(如神仙水、海月岩、天后宫、天然公园等);更有广阔的农村生活天地,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由此,我们提出了“融厚街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此项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发掘厚街镇的本土资源,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厚街镇富有内涵的文化特色,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发展要求教育领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针对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新世纪初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界对这一块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缺,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由于未能及时得到相关培训,也没有相关教材、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感到非常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尝试挖掘本土资源,有效地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力求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促进教师、学生素质的提高,沟通课内外,校内外,整合与文本相关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并从中捕捉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自行设计,并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学习中探究积累,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树立教师语文课程开发的意识,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思想,设计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促使学生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

  3.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也正是出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理论观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领域、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4.课题研究的现状简析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死盯教科书、学生死啃语文书”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各级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成了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但是当前我市小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前一段时间我校分别对部分学生和语文教师作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来,的确不容乐观。

  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作用仅占48.5﹪,有带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只占45.7﹪。

  学生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占95.5﹪,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感兴趣的只占51﹪,有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占59.7﹪。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我们更觉得有必要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探索出一条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行之路,以改变当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状况。

  5、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

  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对取得课题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本课题的研究视导员为市教育科研指导员邝志伟老师,课题组成员均是本校语文科组骨干教师,构成了一个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团队。从申请立项到通过评审制定实施方案再到今天的开题,乃至今后两年的实施阶段,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很高的热情,有执着的追求、充沛的精力,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专业知识扎实,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信心。

  陈茹: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任厚街镇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科研组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对所任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和独特见解,所撰写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研讨会上呈现“成果展示课”颇受专家、学者好评,其案例《回首看桥头》获全国综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2008年被评为镇“教学能手”,同年获 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镇“十佳教师”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陈添辉:负责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桥头小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曾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语文教学工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理念新,理论水平高。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全国、广东省论文、案例评比一等奖。主持省综合实践课题研究获成果评比一等奖。

  陈启光:负责统筹、协调和评估工作。

  桥头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主管教学、教研工作。有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及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为人谦和,工作务实。

  方淦波:负责子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配合制定操作策略。

  湛江师院中文大专毕业。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曾获镇优秀论文奖,两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萧淑华: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效果研究》撰写论文;制定评价标准;收集、整理形成论文集。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所撰写多篇语文教学及德育教育论文获镇二、三等奖;多次承担镇级公开课,并获得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陈旺财:负责子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多媒体信息化资源库。

  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从教多年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初步形成“实、活、新”的课堂风格。曾被评为厚街镇优秀教师。

  陈秀青:负责子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多媒体信息化资源库。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一直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对待工作,曾获镇“优秀教师”;2008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改璋:负责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撰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陈改璋,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东莞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有20多年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担任了多年的级长工作。在工作上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多次被评为 “镇优秀班主任”、“镇优秀辅导员”、“镇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碧霞: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参加镇优质课评比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三等奖。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研讨会上呈现“开题课”颇受专家、学者好评,其案例《厚街特产》获全国综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所撰写论文多次获镇二、三等奖。2008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慧珊: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大胆创新,因材施教,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所担任班级学科成绩优异,曾多次承担学校公开课,获好评。多个教案、课例曾获市、镇、奖项。综合实践案例《走进垃圾发电厂》获国家案例评比二等奖。2008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二、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理论支撑

  1、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发掘厚街镇的本土资源,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厚街镇富有内涵的文化特色。并通过过此项研究,科学、高效地培养教师语文综性教学的能力,树立教师语文课程开发的意识,总结、掌握符合本土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使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

  2、研究内容:

  怎样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开发课程资源,将本土资源与教材有机地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解读及运用教材的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⑴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

  ⑵“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⑶ 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

  ⑷“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效果研究。

  3、理论支撑: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语文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展就在努力建设着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相联系,和自然界现象相联系。因此它的目标和内容是开放的,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它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整合、交叉,具有大语文的观念。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应该重视更加综合性的知识”;“最好鼓励学生们进行较广范围内的探索,而将较小范围内专业知识的掌握暂时放在一边,还应鼓励他们综合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在开展“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带着问题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创造性思维,多种途径进行信息交流,通过阅读、实践、体验,获得信息,习得语文能力。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为他们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挥。

  4、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已迈进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时代与社会呼唤具有高素质。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9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中,综合性学习在每个单元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然而,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2、对综合性学习认识模糊。

  3、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

  4、学校管理滞后成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障碍,使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缺乏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支持以及精神鼓励。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技能,起核心作用,又要学校加强管理,构建适合新课程体系的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适合开展活动的土壤,起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学校还没有一个让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积极探讨尝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平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全靠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外在的监督、规范与鼓励。语文教学活动还是被动的、孤立封闭的,无法很好地做到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也无法充分利用起来。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以及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不能协调合作,使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多元、多主体评价制度千呼万唤不出台,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和评价制度。学校的管理依旧是以检查教案、作业本、作文本、出勤等为主。一所学校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去做,而是想方设法专门应付学校的检查,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创新和尝试?可是通过问卷调查,有许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要进行语文综合性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与能力。新的理念与施教产生的矛盾,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神秘黑土地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激发、鼓励师生产生对综合性学习教与学的兴趣,探索积累一些经验与做法。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已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课程内容的革新,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见,建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对全面深化、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人文精神等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合作探究为组织方式的综合性专题活动,同时具有生动活泼、丰富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对语文教科书具有很强的、无可替代的补偿性。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结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具有整合性、开放性、跨学科、跨时空等特点,其适合在课堂外的广阔时空的“大课堂”里展开。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另一方面,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科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补偿语文教科书的劣势和不足,深化语文课程的价值,也是其使命的必然。因此,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侧重综合语文能力形成发展。以综合语文能力形成发展为价值核心统领人文涵养、知识拓展、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等语文素养发展。这样,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特性同时融合兼顾,但不同侧重,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特性与功能的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2、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超越于现实生活,引领与规划学生成长。也就是说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应秉持一种“实践性”的和“生活性”的态度,立足生活的逻辑,统领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将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作学生的一种生活存在,一种生活的构成因素,将语文与学生的整体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统一协调起来,成为一个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者,语文学习中的生活者。

  (二)学校管理系统论认为:

  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合理组合。这种组合不是对人、财、物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劳动的要求来组合的。管理者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通过他们的服务去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一定的机会和条件,消除内外环境中各种矛盾的干扰。学校要发挥协调作用、沟通作用、聚合作用和教育作用。

  (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环节的内容,都相对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我们就是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能让老师成长。

  (四)教师本身也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现在学习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在大力提倡“以课题促教研”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老师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先生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教学要统一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过程,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通过小小的课堂、有限的教室学到综合于社会实践的各种知识。作为教师、学生,更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这一新要求作为育人的重要过程。

  2、互动性原则: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综合性学习中就是要有课内外的师生的互动。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教师的实际教授能力出发,安排实验程序和实验内容。

  4、愉快教育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客体的教育内容要“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和道德规范,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内心和外部的积极活动。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认知实践,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蕴涵的潜力,通过点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10

  设计思路

  我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主要安排了两个语文实践活动。第一个练习是我的发现。这是一道利用形声字形旁和声旁表义表音特点来识字的练习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儿歌学习新的识字方法;第二个练习分为两个板块,其中读读记记是积累带数字的成语,我会填是复习巩固 ?、 !、 。三种标点的用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节课的.组织实施中,我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又动手,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学生在趣中练、练中拓展,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实践过程

  我的发现:

  1、我首先让学生复习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导入新课。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圈出生字来,然后让学生和同桌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究竟发现了什么?教师相应把其中有包作声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这些字左右两边分别跟字音或是字义有什么关系。

  3、教师归纳讲解形声字特点,并用课件出示新的识字方法。

  4、以游戏开火车的形式识记课件出示的生字,进一步加以巩固。

  读读记记: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成语,师生接龙,生生接龙,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练习背诵。

  2、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成语在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再到班上交流。

  3、教师用课件出示收集的1-10及百千万的数字成语,让学生读背。

  我会填:

  1、学生自由读并自由填标点。

  2、教师肯定正确答案后,指导学生根据标点读出正确的语气,并用课件出示三种标点的正确用法。

  3、课件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加标点,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拓展内容。

  实践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是一堂复习巩固课。新课标指出:小学一、二年级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所以在本堂课中第一题就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汉字。在安排这个环节时,我不仅复习了原来识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等,还交给了学生利用形旁和声旁的特点进行识字,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应该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积累成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第二题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收集带数字成语的任务,为了让学生不仅记住这些带数字的成语,还得学会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安排了成语接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带数字的成语。

【语文教学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语文家教社会实践报告06-23

社会实践教学报告11-14

教学社会实践报告09-09

社会实践报告教学范文11-03

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报告06-21

关于教学社会实践报告03-20

暑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11-04

社会实践教学报告通用10-12

语文教学实习报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