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记叙文描写与情节转承解析

时间:2021-10-03 20:02:01 叙事 我要投稿

材料记叙文描写与情节转承解析

  一、学习目标:

材料记叙文描写与情节转承解析

  1、通过描写技巧训练为记叙文平淡的叙述加上生动的描写。

  2、巧妙设置情节使平铺直叙的文章能引人入胜。

  二、一轮诊断

  1、病症

  (1)分不清叙述和描写,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结果叙述与描写掺杂到一起,写成流水账。

  (2)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不能围绕中心进行描写,为描写而描写,造成人物形象不突出,主旨揭示不深刻。

  (3)故事平淡无奇,叙述平铺直叙,无法吸引老师眼球。

  2、病因

  (1)练笔过少,欠缺描写能力,记叙文过多的注重情节,忽视描写的重要性。平时对描写技巧、片段描写训练不够,无法写出能出彩的人物、景物以及场景描写语段。

  (2)训练不力,缺乏结构意识。有的学生没有“打草稿意识”。平时作文不打草稿,考试作文也不打草稿,往往“一气呵成”。在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考虑文章的层次结构呢?有的学生没有“层次意识”,他们写作文,段落层次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按照时空、逻辑顺序,编故事与写小说分不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学生缺乏“过渡意识”,几段文字油水分离,彼此生硬地“拼装”在一起。

  (3)固守程式,缺乏创新意识。有些老师为了班级整体写作水平有保障,往往运用一些写作程式来要求学生,阅卷时也按照程式来确定优劣。学生长期接受模式化的训练,不知道灵活变通,作文结构僵化成“新八股”。诸如运用排比段结构全篇,在文章结尾都喜欢发一通议论,等等。

  三、二轮对策

  (一)1、典例示范

  阳光下的忙与闲(学生优秀作品)

  许多个清闲的早晨,阳光穿过窗前的香樟。洗涤我碎花窗帘上残留的夜色。以至香樟里窝藏的那些鸟儿也开心了,叽叽喳喳的叫着。

  叫吧,我是不想和这些辛勤忙碌的鸟儿一较高下的,只想慵懒地窝在阳光的怀里。阳光很快晒透了整间屋子,我软软地爬起来。(景物描写营造恬静闲适的氛围)

  三月的气息中渗满了阳光与花香,我在风的逗引下,走出门去。小路的尽头是一座很老的宅子,门口坐着个老太太,听说八十多岁了,居然还在做针线活。我问老太太都在做针线活吗,她说这是她年轻时喜欢做的事。六十多年已成了习惯了。说话时,阳春三月午后的阳光正厚厚地铺在老太太身边放针线的篮子里,宁静,温暖。线缠绕于老太太的指尖,岁月流转于她的身边。(场景描写凸显出老奶奶的闲适)

  “奶奶您怎么不清闲地坐着,忙活这不累吗?”

  “我做了六十多年针线活了,手忙可心闲呀。我喜欢这针线活,一点也不累。要是真天天依门槛闲坐着,我这人生走一遭也算是走完喽。”

  老太太依然在阳光下低头忙活着手中的针线,像个孩子专注着手中的玩具。阳光穿过了他的青丝,又穿过了她的白发。老太太始终全神贯注于做自己的事情。是忙,更是闲。(人物静态描写美不胜收)

  我想起以前学画的时候,最喜欢的是米勒的油画《拾穗者》。画面里,三个农妇弯曲的脊背和劳动着的手臂。她们忙忙碌碌,甚至没有空闲去擦拭那即将滴落的汗珠。看着这阳光下的忙碌,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爱,农民对平凡生活的爱;我感受到了一种忙碌里的闲,丰收带给农民的喜悦因而在心底生出的一片闲。(虚实结合,想象把劳动人民的普遍性展现出来)

  阳光温暖而厚重,忙碌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何尝不是一种闲呢?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吧,忙,却也闲着。(思考结尾,发人深省)

  2、复习诀窍

  (1)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衬托(正衬、反衬)以及它们的作用(使

  读者既闻其声又能见其形更能会其神)。其次要抓住人或物的具体特征,把人或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就塑造人物而言,描写要抓住人物特征,凸现人物性格。第三、描写的语言要有表现力,可以多用修辞格,例如比喻、拟人等。另外描写中可以辅以精当的评论,使手法多样化。

  (2)细节刻画人物场景的原则:

  典型性原则:细节的典型性表现在它必须能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

  独特性原则:要立足于人物的个性,抓住这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

  有用性原则:细节描写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乃至服饰等,都要紧扣主题,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

  (二)1、典例示范

  老舅的皮影戏

  老舅乐呵呵地走过来,那喜庆的模样仿佛捡了金元宝,原本八方的步子,此时已经不成形了。很少见到老舅这般高兴,轻飘飘的步子好像在舞台上表演。(老舅高兴的缘由是什么?引起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村里人都说老舅是艺术家,搞艺术的。可就是这位艺术家老舅,愣没能给我找个舅妈,快奔五十了,现在还孑然一人。我姥姥临终前,把舅舅托付给了妈妈。

  老舅很怪,闲来没事,就摆置他屋里那只黑皮箱,少和家人交流。有一次,老舅正在擦拭箱子,调皮的弟弟凑过脸去想看个究竟。就听见他“嘣”的合上了箱子,丢下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就气鼓鼓地跑出去了,很晚才醉呼呼地回来,倒在门槛上就睡着了。从那以后,爸妈就给我和弟弟下了道命令:严禁偷看老舅的黑皮箱。(注重细节描写,刻画老舅对皮影的爱之深切)

  时间久了,这件发生在老舅身上的事就淡了。可今天这阵势,又怎么了?

  弟弟听说这件事后,煞有介事地望望天色,嘻嘻哈哈地说:“这是要变天啊!”中午妈妈过来叫我去摆圆桌,说中午上圆桌吃饭。

  桌子摆好,菜也上齐了,还特地给姥姥姥爷摆了碗筷。很少喝酒的老舅,今天居然喝起了酒。酒过三旬,他望着爸妈,对着我和弟弟说:“姐姐、姐夫,今天在爸妈面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下我的宝贝!”爸妈会心地笑了笑,对我和弟弟说:“去看吧!”

  说完,老舅就从里屋搬出了那只黑皮箱。那黑色皮箱,外壳滑亮,显然是主人苦心维护的功劳。他小心翼翼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打开箱子:花花绿绿的,各种颜色,光滑得如毛皮。还有一方看着像丝巾,似乎又厚得多。它们静静地躺着,却又那么亮丽,似乎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我说:“舅,这些是什么啊!”

  弟弟激动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是皮影,皮影!”

  我有些疑问:“舅,是他说的皮影吗?我怎么没见过啊!”

  老舅微红的脸上溢满了幸福:“是皮影!舅舅年轻的时候啊,是专业皮影演员。”说着,他把那些皮影一张一张展示给我们看,还不时饶有兴致地演绎着,孙悟空、唐僧、白骨精……至于那块白色的布便是屏幕。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皮影演员。

  这顿饭后没几天,他就在电视上给人讲皮影戏,再后来作为县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上了省里的大报纸。

  这会儿我才从妈妈口中得知,老舅年轻时候皮影戏演得可棒了,后来皮影戏不受人待见,剧团就解散了——当初的女朋友也分手了,就因为家人反对老舅搞皮影戏。(文尾揭秘,前后呼应,严丝合缝)

  而现在,老舅的皮影戏越来越受欢迎,似乎春天再次到来。只是有些时候,他还为当初没多做些传统的皮影片子惋惜!(皮影戏的“春天”,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的“春天”,立意独到,别具匠心)

  文章满分理由如下:其一、层层设伏,构思精巧。文章开篇写“老舅”异乎寻常的高兴,引起悬念,接着持续蓄势,直到文末揭密,前后呼应,严丝合缝。其二、谐音双关,意味隽永。文中“老舅”谐音“老旧”,说明皮影戏的老旧,还有他坚守传统艺术的老旧观念,来衬托文末皮影戏的 “春天”,深化老舅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其三、立意新奇,感人至深。大多数作文写的是人的“青春”,而这篇文章写的皮影戏的“春天”,实际上也是很多传统文化艺术的“春天”。让人在感慨老舅坎坷遭遇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坎坷而感慨。

  2、复习诀窍:

  掌握常用的情节设置手法:

  (1)悬念法。在写复杂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造成读者某种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2)对比法。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表现,造成故事的曲折变化,把一个粗野、势利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得淋漓尽致。

  (3)巧合法。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

  (4)误会法。就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5)抑扬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契珂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采用的就是一抑到底的方法;《荔枝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6)倒叙法。如《同志的信任》,开头描写了一个紧张神秘的.片断,紧扣读者心弦,然后再回过头来,依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写,一张一驰,曲折动人。

  (7)夸张法。《变色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走狗爪牙的卑劣无耻。

  (8)欲扬先抑,铺陈反衬。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9)情节突转事件按照合乎逻辑的顺序波澜不惊地向前发展,读者的心态平和自然。突然峰回路转,石破天惊,故事的情节突转急下,逆向发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总之,要熟练掌握曲折技巧,必须

  四、二轮冲刺

  1、赏析优秀作文

  悠闲的忙碌

  阳光透过云层的间隙,穿过尘埃,倾泻在窗前的木桌上,落在一卷翻开的线装书上。

  老旧的木地板擦地发亮,她赤脚站在书房门口,静静地看着爷爷用布满皱纹的手,缓慢而有力地翻过一页又一页。厚重的老花镜压在他瘦小的脸上,四周似乎都陷入了沉寂。只剩下爷爷一人悠闲看书。

  爷爷微微动了一下,低声道:“囡囡,去倒杯茶来。”她连忙应声,取过茶杯,走出书房。她就熟练地泡好茶,打开书房的门时,似乎那一地清冷的寂静奔涌而来。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桌,看那桌上摆得高高的书愣了神,直至爷爷唤了她好几声。

  “囡囡想什么呢?”爷爷静静地望着她。“爷爷你每天都这么闲么?”她很不解,抬头却突然怔住了。她突然发现这个总是形单影只的老人竟有一双深邃、这样明亮的眼睛,像是蕴藏着一整片海,又像是可以看穿墙壁、蒲篱、壁垒以及漫长的时光。

  她看见爷爷笑着摇了摇头,似在说她不懂,既而低头又用那枯瘦而有力地手温柔地抚摸着那些铅字。

  她望着爷爷身后的书柜出身,上面整齐地排放着各种书,显得莫名的神圣而庄重。

  “读书看似是闲事,却可以明智明德明己,我任由时间流逝,在书中努力辨明自己的位置,内心也逐渐清澈,虽然很是悠闲,内心却很忙碌,这些书给我的启迪与感悟让我能悟出很多。”她在那别人以为早已凝固了的苍老面容上,分明读出了缓慢变化的喜悦、思考、释然,如此生动,如此丰盛。

  她好似动了什么似的,自言自语道:“它闲的时刻又是最忙碌的时刻吗?”

  又是一缕阳光划过窗边,,一阵明朗的清风抚过,树影晃动,流水淙淙,灵动的鸟儿在树上嘻唱。

  她凝视着墙上裱着一幅字,那是爷爷的手笔——

  “精骛入极,心游万仞。”

  她从书柜上拿了一本书,心想,我也该闲一会了。

  2、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个语段进行修改,突出特点。

  练习一

  奶奶个子中等,身子有些薄弱,头发遮住了脸颊,但额头仍围绕着皱纹,眼睛已凹了下去,在眉毛的衬托下,眼球

  显得格外明显。奶奶的视力很好,有时远处我看不清的东西在她眼里确认显现的十分清晰。鼻子下还有一张不爱说话的嘴,嘴角边各有一个酒窝,每个灿烂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

  练习二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3、病例分析

  空城(学生习作)

  自是斩了马谡,武侯心中就一直惴惴不安。倒不是失去了一个才将,只是那街亭失守….唉,西城难保啊。 诸葛亮此时正在西城。

  还是一身纶巾,一把扇。他四处指挥着军民收拾行装,要快速撤离。虽然事情多而杂,但对他这样的军士说,依旧可以闲庭漫步,谈笑风生,照样指挥有度。

  “报…..丞相,司马懿带着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并一万大军朝此处赶来。”小卒一脸慌张,滚鞍下马向诸葛亮报告。从将一听,脸色惨白,再看看诸葛亮,手中的羽扇早已不摇,加上城中百姓,不过百十千人,如何抵挡一万大军?”“军贵神速,军贵神速,司马懿果然深谙用兵之道啊。”诸葛亮自己思忖着。

  沉思片刻,诸葛亮吩咐着:“开城门。” “丞相这.....”“快去。”

  诸葛亮换上一身速袍,携琴登程,摆放香坛。点起三炷香,放琴于案,轻抚琴弦。沉重得手将琴弦压得发出一声闷响,端坐。

  一万大军向这边涌来,到了离城不远处,司马懿见城门大开,又知卧龙正在此中,不觉心惊。慌忙勒紧缰绳。 司马懿看着大开的城门一阵生疑,而此时诸葛亮的心中也“城上可是诸葛?”诸葛亮并不答话,食指轻叩一琴,“当…..”司马懿一惊,城下扫地的老者一惊,诸葛亮身边的小童一惊,诸葛亮自己一惊,

  诸葛亮拉了拉衣袖,深吸了几口气,随即弹了起来,

  诸葛亮闭着眼,享受这美妙的琴声,只是,头上的汗珠却越来越密,

  司马懿不敢轻动,也闭眼倾听,一脸的闲适,“父亲我看这定是诸葛故弄玄虚,让孩儿...。” 竖子,你难道不懂琴声?诸葛亮这琴声里无半点惊慌之气,琴色晴朗。悠然闲适,况诸葛亮从不走险棋,你看他那般从容,城中必有埋伏。”

  “咚”,琴弦突然断了一根,诸葛亮豆大的汗珠落在了琴弦上,老者的手更加颤抖。书童的眼神更加慌张,连诸葛亮的脸色也凝固成铜色。还有那手,竟在颤抖…

  “快撤!” 司马懿拔马疾走...

【材料记叙文描写与情节转承解析】相关文章:

BEC考试常用的转承词语05-26

有趣的真情节记叙文11-19

话题作文材料解析02-26

中考记叙文情节忌平铺直09-13

如何让记叙文情节波澜起伏10-08

治转提自查材料02-25

解析男人的记叙文05-21

记叙文写作的技巧解析05-27

描写土地的词语与解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