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吃的习俗

时间:2024-02-04 11:26:45 秀雯 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年初一吃的习俗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正月的头一天。在民间,大年初一有很多风俗活动,在饮食上也有非常多的讲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一吃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大年初一吃的习俗

  大年初一吃什么?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年初一的菜谱,大部分都是有寓意的,团圆饭一桌子边聊边吃,吃起来非常香,而且其乐融融,最常见的有鸡鸭鱼肉,当然各地习俗都不同,湖南人年初一吃年糕,湖北人喝鸡汤,江西人吃饺子和鱼,福建吃面条,安徽人“咬春”…等等南北各有差异,但每道菜谱都有它的寓意哦!

  1、饺子

  山东是典型的北方省份,过春节的习俗也比较有代表性。有人说,从山东的过年习俗,可以看到北方大部分省份是如何过年的。山东人有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这绝对是家家户户春节期间不能少的东西。就山东各地而言,没有太大差距,济南人大年初一吃饺子,其余的十六个地市也是如此。

  2、五福粥

  大年初一如果不是吃除夕剩下的菜,也有的地方吃五福粥,里面有芋艿、白米、红枣、豆腐、豇豆意思是“五福”降临,那么为什么吃除夕剩下的菜呢?因为它带有“连年有余”的吉祥意境哦!

  3、年糕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群众,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4、鸡汤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5、鸡蛋

  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6、饺子和鱼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7、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8、腐圆

  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9、甜食

  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10、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11、春盘

  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12、生萝卜

  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13、金丝穿元宝

  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叫“金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

  14、长年菜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春节大年初一风俗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烧头炉香

  除夕夜岁交子时,男女老少争相去本村神庙、或宗庙烧头炉香,人们认为夺冠者来年必交好运,全家会康泰平安。

  点火动土

  甘肃俗谚:“有吃没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除夕夜岁交子时,家家当院点燃大火,鸣放鞭炮。家长并从东西南北四方各挖一镢头,之后将镢头插在火炉之中。其寓意一是驱除年鬼,一是预示来年必红红火火,一是酬祭太岁,从此四处可以动土。

  抢快

  初一早晨天蒙蒙亮,家家户户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东家进,西家出,奔向铺面门店,口内高喊:“快!”“快!”,主人则端出核桃、枣、糖果、硬币等相赠,谓之抢快。抢快是一种祝愿活动,快则为快点发财的意思。

  摸牛角

  在农村有些地方,初一早上天蒙蒙亮,家中老人摸牛角、牛头上过去的一年中剩存下的作物籽。因过去的一年中在碾场等农事活动中会有一些作物粘在上面,如小麦,豌豆等。摸出哪种作物预示残留作物来年必大丰收,安排农事时便多播种该作物。

  摔担

  初一早上一开大门,家长即开始摔大门担。把大门担抛在地上,边摔边念,如“第一摔担,余粮万石;第二摔担,黄金万贯;第三摔担,牛牛满圈;第四摔担,合家平安”等。这其实是一种祈祷祈福活动。之后,在大门口贴出门见喜;槽头贴六畜兴旺;箱柜贴黄金万两;书柜贴学好孔孟;厕门贴出恭入敬;骡马鞍上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等祝辞。

  占半耗

  《问礼俗》载:“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因此在正月初一日至初七日,使以阴晴占丰耗。具体地说,就是若初一为晴天,那么这一年的鸡便长得好,下的蛋便多;若初四为阴天,初四为猪日,那么这一年猪就特别容易死。

  迎喜神

  正月初一早饭一过,妇女抱上孩子,孙子扶着爷爷,男人牵着骡马,娃娃提着花炮,全家出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开始迎喜神。此为大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活动之一。如今乡下迎喜神时,一要通过喜鹊安巢的方位定喜神的方位。若巢门朝东则喜神在东,朝西则喜神在西边。二要驮土。迎喜神返回时由骡马驮一些土,寓意金土银土,来年必然大富。三是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给死去的亲人承服戴孝。四要进行赛马等娱乐活动。

  大年初一有什么禁忌

  一到春节,就会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禁忌不能打破,这些禁忌俗称年禁。因为农历正月是一年之始,所以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预兆,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人们认为会导致血光之灾的发生,这是非常不吉利的。正月初一还不能动用扫帚和打扫卫生,不然就会扫走运气,导致破财和倒霉。如果非要扫地不可,也要从外头扫到里边,否则财也会被扫出去。

  大年初一吃什么

  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万年粮: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饺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汤圆: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面条: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鸡汤: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