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

时间:2021-03-17 10:16:40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作文汇总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作文汇总9篇

心理作文 篇1

  天气很好。阳光是一粒粒精致的珠贝,透过浑浊的大气层,显得温润而有质感,落在地上,荡起一层令人眩目的美。

  苏小弈趴在桌子上努力地演算那些数学题,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同桌林果果看出了她的异样,于是扬起手中那本封面斑斓的杂志,神情暧昧地说,“丫头啊,有没有兴趣做个心理测验啊?很准的哦”苏小弈没好气,吼她,“一边去,没见本姑娘正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

  林果果碰了个钉子,却也没往心里去,她是出了名的心宽体胖。她知道苏小弈身上背着很大很重的包袱,不像她,好像永远都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林果果有时候看着苏小弈咬着笔杆皱着眉头却怎么也征服不了那些数学题的样字,心里就毛茸茸的温暖,青春岁月里,一切都以真实而美好的姿态出现。

  过了几分钟,苏小弈突然觉得眼前的函数方程式烦透了,于是把那本厚厚的《历届高考试题荟萃》一摔,咬咬牙,揪起林果果长长的辫子,“今天心情好,就和你玩一把,说,什么测验?”林果果斜着眼鄙视她,“你不是要做祖国的花朵么,不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么,一点都不坚定呐!”苏小弈觉着不太好意思,于是装傻,“叫你说你就说,哪来这么多废话啊?”林果果吐了吐舌头,便开始念那个心理测验。“听着啊,假如给你六样东西让你选,分别是皮手套,杯子,卡通枕头,蓝色玫瑰,西红柿,眼镜,你觉得什么可以代表我?”林果果兴致勃勃地看着苏小弈,扑闪着近视几百度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回答。苏小弈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这个测验她早在N年前就做过,并且现在还记得格外清楚。

  选皮手套代表两人是一般朋友,杯子代表相爱的人,卡通枕头代表贴心的人,蓝色玫瑰代表可信赖的人,而西红柿和眼镜分别代表可做一辈子朋友的人和互相利用的人。苏小弈眨眨眼,他决定逗一下这个梳着小辫子,胖嘟嘟的可爱同桌。

  “呵,你戴眼镜的样子很特别呢,我呀,就选眼镜吧”

  就选眼镜吧。

  可是,你知不知道,选眼镜就意味着我俩是互相利用的人。那些曾经以为细碎而又美好的事情就那么砰地一声碎掉了。原来,你一直是利用我的人。

  苏小弈心里偷笑的正欢,却没看到林果果猛然失色的花容。

  林果果猛地吸了口气,努力扬扬嘴角,把那本色彩斑斓的杂志丢到窗外,又拍拍苏小弈的脑袋说,“丫头啊,你可真会选呢,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啊,书上说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呢!”

  苏小弈呆了半晌,她以为林果果一定会哇哇大叫的跟她拼命,然后赌气地和她绝交,这样才符合剧情么。她就想,林果果,这个胖丫头,是不是也已经长大。她想告诉林果果,人可以信命,却不能认命,让那些劳什子心理测验见鬼去吧,那些该死的数学题终究会被她征服,而她和林果果却真的真的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心理作文 篇2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阴影。我小的时候非常胆小,连买东西都不敢买,是因为小时候被吓了好几次。在学校里,也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直到有一次,我才走出了部分的阴影。

  记得那次考试,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交试卷。下课了,我想去交试卷,但又怕被老师训斥,因为老师离开教室时问过:“还有没有人没交试卷?”当时我拼命写,就没有去理会,弄得现在还要自己去找老师交试卷。

  去还是不去?我犹豫着。就在这时,有个同学看到我没交试卷,就说:“现在还是下课时间,你快去交试卷吧。”他看我很犯难的样子,又说:“要不,我帮你交。”我连忙说:“不用了,还是我去。”说是这样说,可是,我还是迈不开脚步。他见我这样犯难,就安慰我说:“不用怕,老师又不会吃了你。”说完,他拉着我出了教室,把我送到办公室门口,才离开。

  我敲了几下门,听见里面就转来一声:“进来。”我鼓足勇气,推开了门,小心翼翼地走到老师的桌前。我用几乎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是来交试卷的。”说完,将手中的试卷递给了老师。老师明白了,平和地说:“放着吧。”见老师没生气,我赶紧走出了办公室,然后,在走廊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谢谢那个同学,他帮我走出了不敢主动和老师说话的阴影,谢谢我的老师,你的宽容,让我渐渐找回了一些自信。

心理作文 篇3

  心灵主宰人的思想,心灵主宰人的行动,当我们的心灵决定了一件事时,我们的行动便会跟着上来,当心灵呈现不同的颜色时,我们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了解自己的心灵,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别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行动,更而导致无法挽回的错误。其实,心灵的美更加大于世界的美,可以制出幸福。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当你向别人付出真情时,别人回报你的也是真情……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你也能收获别人的好感……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那么久让不同的声音存在着吧,就以包容的形态让形形色色的人都存在着吧!

  让人生多一分对生活的宽容和理解,当我们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情对待生活时,生活也将变得其乐无穷;当你为别人的心灵注入丝丝暖流时,也会温暖自己的身心;付出一分真诚,收获一分感动。何不是治愈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灵魂?

  每天和自己谈话,与自己的心灵共同上课,也许,会更智慧地处理问题,也许会让自己的性格更趋于完美,也许会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华丽的逆转……

  关键这一秒。

  就是现在。

  这本书给我许多感慨: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心理作文 篇4

  一个依赖思想严重的人,每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父母、靠他人。这样的人,一旦离开了庇护,离开了他人的帮助,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种依赖思想将会成为他人生活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

  在这方面,王军做得很好。王军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吃苦夏令营”。为此,小军的父母为他准备了许多东西,吃、喝、穿等无一不包。可是,小军却对父母说:“你们不是常说,那段艰苦的生活是你们人生中极宝贵的财富吗?现在,我也要迈出第一步了,我相信我能走过去。”于是,他只收了一些生活必要的东西。当他回来时,脸黑了,身体却结实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向小军学习,学他那可以吃苦耐劳的精神。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没有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经常依靠父母,让父母给我洗衣服,收拾房间。父母就好像变成了我们的仆人,而我们就像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女王。在我们学习、工作中遇到一点点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靠自己走出困难,而是先想到了父母,让父母帮我们走出困境。我时刻在想,如果父母老了,年老体衰,我们不仅不能照顾好自己,又怎能赡养父母呢?我们遇到困难怎么办?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学会自立,要学会自己动手,不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培养自理意识,提高自理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理意识呢?

  首先,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收好书包、文具,准备好第二天学习需要的所有用品。上课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上不依靠父母,要有求真精神。其次是在家里,要做家庭的小主人,起床时,自己把被单叠好。洗澡时,自己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周定期收拾一次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父母减轻负担。社会上,我们要走出去锻炼自己,学习基本的交通法规,双休和同学自主出去郊游、爬山,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放假参加军事夏令营等。

  依赖思想就像是人生的一大障碍,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就能克服依赖思想,提高自理能力。

心理作文 篇5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阴影和挫折,走出阴影实实在在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小时候,我很胖,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叫我“胖子”。有时候,同学们开玩笑会说:“咱们班上最胖的同学是谁?”同学们就会喊我的名字。到了亲戚朋友家,亲友们常常会说:“哟,肚子还没消下去呀?越长越大,更像个胖小子了。”我虽然知道这些都是开玩笑的话,但是这些话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我决定去锻炼,但是没有一个运动是能让我坚持下去的。就算锻炼减肥有点成效了,可是大吃几次后,体重又反弹了。真是悲催啊!

  于是,我变得自卑了,胆子也小了。不管爸爸妈妈说我不是很胖了,但是我心中的阴影还是依然存在。有时妈妈跟别人聊天时,总会听到胖会得什么病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胖是没有好处的,我因此变得更加自卑。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NBA的篮球明星打球,我觉得打篮球是非常帅的一件事。于是,我开始喜欢上了篮球。在打篮球时,我还交到了很多朋友。渐渐,我不再那么自卑。

  打球没有明显减肥的效果,班上同学还是叫我“胖子”。我也曾经想放弃打球,而妈妈却说:“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行的。”我知道妈妈说得话是很有道理的,也因为我确实爱上了篮球,因此,我终于坚持了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终于瘦下来了……

  到了初中以后,我非常怕同学叫我“胖子”,所以有点自卑,在学校不爱说话。但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开我的玩笑。过年回老家时,我的长辈们都说我瘦了。我很开心。不管我是否真的瘦了,还是大家还是没说出来怕我伤心,这个已无关紧要了,反正我已经走出了阴影。

  走出阴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有阴影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战胜你的阴影,克服你的不足,你就长大了。

心理作文 篇6

  客户在消费时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常具有从众心理,所以销售员千万不要让客户做“出头鸟”,要让客户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买过。

  说到从众心理就不能不提到广为人知的“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它们在平时会盲目地左冲右撞,但是一旦有一只头羊发现草场而行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考虑旁边有狼的可能性或不远处是否有更好的草。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羊群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也可以称之为“羊群心态”,也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其实,凑热闹和随波逐流是人性的特点,在百货公司或超级市场,人们要是看到别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抢购某种产品,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抢购者的行列。这些顾客并非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这种产品也未必物美价廉,主要就是由于人们有从众的心理,看到别人购买,就会盲目地认为这么多人的选择一定不会错,所以也对产品产生了信赖感。

  在销售中,销售员也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来促成交易。比如,销售员可以对客户说“大家都买了这个东西”,或“隔壁和对面的太太都各买了一打”。事实上,“大家”是否真的都买了,是不可验证的,也是不重要的,对客户来说,我们只要讲“大家”这两个字,就可以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日本“尿布大王”多川博就是利用从众心理来打开销售市场的。

  在多川博创业之初,他创办的是一个生产销售雨衣、游泳帽、防雨斗篷、卫生带、尿布等日用橡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但是由于公司泛泛经营,没有特色,销量很不稳定,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困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川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约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

  尿布生产出来了,而且是采用新科技、新材料,质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的优点,希望引起市场的轰动,但是在试卖之初,基本上无人问津,生意十分冷清,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多川博万分焦急,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自己的员工假扮成客户,排成长队来购买尿布。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引起了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产品这么畅销,吸引这么多人?”如此,也就营造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氛围,于是吸引了很多“从众型”的买主。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可了这种尿布,买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多川博公司生产的尿布在世界各地都畅销开来。

  在销售过程中,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来促成交易可以减轻客户对风险的担心,尤其是新客户,大家都买了,我也买,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销售人员利用此法促成订单,往往较为容易。但是,销售人员在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作文 篇7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来到一所小学,在学生点名册上随便画了几个勾,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就得到了提高。着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著名教育学家对他们的肯定,无疑是给这些心灵的花朵带来了温暖的春风和滋养生命的雨露。在当今社会,人们都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心里支持是首要的,而物资的支持是其次。心理的支持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潜能被激发出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所以,我们互相之间,要多给心灵之花浇水,让她尽情开放。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也并不深奥,这类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经常看到,小学老师经常鼓励学习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很可能最终成材。著名歌唱家刘德华由于小学没学好,在上小学时降了一级,后来的班主任发现了他的歌唱才华,对他说了一些鼓励的话,于是这个少年飞快地成长起来。栏上飞人刘翔,他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教练就利用训练的空余时间多与他沟通,让他的到了充足的心里支持,这才在世界跨栏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别总去贬低别人,别总是刺激别人,因为那样不仅对自己不利,对别人的心理也是有害无益的。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把这句话用来看人的心理,就是说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泰森与弗利芬尔得之间不就是这样嘛,弗利芬尔得在拳击场上用胡子挑衅泰森,被泰森咬掉了耳朵。这就是打击别人心理应得的恶果。

  我认为心理上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支持像雨露、阳光催生花朵一样,能催生出许多好东西,有的转化成自信心,有的转化出人生的理想,有的还转化出超凡的自立意识。股神巴菲特不就是由于自己妻子给予的心里支持而在股市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嘛。

  心理的支持对于谁都是需要的,无论你、我、他,有了心理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因为心里的支持是巨大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像得到了雨露和阳光的花朵,越发美丽而迷人。

心理作文 篇8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作文 篇9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一)重在培养儿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二)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教学片断一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

  最后,审查语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样表达才更具体、更准确。

  当然,这个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几步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交*的,发现问题,引起愿望以后的几步的先后顺序更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增强,心理品质的发展,这几个步骤,往往是综合的,有时甚至是同时进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进行的,其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侧重点、综合交*的情况更是万象纷呈,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环节、主要内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是重新经历了那个写作的基本过程。

  拿刚才那位小学生来说,他在回忆、对照以后,第一次修改时,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认识到是“爱读书”。接着,他又对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了筛选,保留了爸爸吃饭时专心读书的事例,删去了其他内容。这一次他审视、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着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补、组织。

  第三次修改时,小作者又一次经历了重建表象、情绪和对照。比较的过程,发现了运文表达上的不足,“写得还不太像自己的爸爸”,为了写得像,他又作了仔细观察,使自己头脑里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鲜明,在这基础上,他注意遣词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条件

  甲:是这样的。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的确是极其复杂的。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须具备智力和非智力的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个方面: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监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乙:也就是说,要有自改的动机,自改的意识,想改,乐于改,对吗?

  甲:对!另一个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应的心智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只是想改,乐于改还不行,还要能改,会改,善于改。

  乙:看来,刚才那位小作者,这两方面的条件都还比较好。你看,他作文写好后,不但主动地读读、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觉地联想到鲁迅、陈毅反复修改诗文的典范,产生了强烈的“改”的愿望:“我一定要写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这篇作文。”修改以后,他还是不满足,觉得不太像爸爸。于是,又认真回忆,再去观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改意识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并能逐步改好,正是因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个小学生能具备这样较强的自改意识和能力,确实是令人欣喜的。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老师们都很关心,袁老师,下一次我们谈谈这个问题吧。

  甲:好!下次我们就谈谈“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儿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

  甲:小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可以认为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自改的意识逐步萌发。

  甲:学生的自改作文意识,并不是始于教师第一次的讲评课。教学实践说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自改的意识早就开始萌发了。

  乙:不错,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了。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学生开始书面造句时,教师就要求他们:写好以后,再读读,看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学生已经学习修改书面语言了。

  甲:到了中年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目的地,具体地进行批改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则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评讲课上,教师宣读好作文,表扬改得好的学生。这时候,学生已经开始学习评价一篇具体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这时,学生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品质,以及对作文的责任心得到了发展,自改的意识就进入了形成阶段。

  乙:这就是说,小学生的自改意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

  甲:就整体说,一般如此,但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先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下面,让我们再谈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个特点。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关于作文的要求。对于那些要求,学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个过程,包括两条线:一条线是讲读课上的学习和训练;一条线是作文课上的写作实践,其中包括有计划的讲评和有目的的修改练习。

  乙:这就是说,学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平行地增长的。为了使学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各样地修改练习。

  甲:对!有些要求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为学生所掌握,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形成的第三个特点——“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于多种因素,对于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修改是无止境的。再说,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学生自改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

【心理作文汇总9篇】相关文章:

心理的作文汇总六篇03-23

心理教育作文汇总5篇03-22

心理教育作文汇总9篇03-20

心理的作文汇总四篇03-20

心理的作文汇总三篇05-02

心理的作文汇总五篇04-26

心理教育作文汇总六篇04-02

心理话作文汇总6篇03-28

心理教育作文汇总10篇03-27

心理话作文汇总7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