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光作文

时间:2021-08-11 08:33:41 时光 我要投稿

小学的时光作文

  六年的小学,如果还加上一年的学前班,共七年。这绝非一个短暂的时光,至少对我而言,那就来说说故事:

小学的时光作文

  活动

  那时每周有一节班会课,班主任允许我们自行组织活动。我可算是一个积极分子。几乎每个学期我都会自己主持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有时自行录音——主持词。还准备一些小奖品,玩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提问等等。内容形式均是多种多样的。俨然,给人一种活泼开朗的形象。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上体育课老师带同学们玩滑梯,我却一直不敢玩,显得十分胆小。

  三四年级时,班上的门钥匙只有班长和值日生才有,而我在值日时私自配了一片,后被班主任知道,并未批评于我。只是要我上交了钥匙。

  同学关系

  那是的我,也与班上几名男生关系较好。一次,上学的路上,我与一男生在河边玩水,忘了时间,旷了课,被老师留校,也让人感到了十分调皮。

  师生关系

  小学时,特别是五六年级即将毕业了,与老师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记得那时自己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亦如进入本班的教室一样,不喊报告,十分随意。

  亲子关系

  那时的我,有一个问题在父母看来十分头疼。即:见人不喊。父亲为此十分着急。最后,一天晚上,父亲竟跪在了我的面前,要我以后见人一定要喊,打招呼。此后,我在父亲面前时,父亲要我喊人,我才喊人。父亲不在场时,我依然如故。

  而在上课时,我要上厕所不敢举手,时常尿湿裤子。记得有一次还由老师送回了家。父亲对此十分着急与无奈,在用尽了说教,体罚等方法以后,又几乎下跪求我,而我反而越发胆小,时而尿湿裤子也不告之父母了,待裤子穿在身上自然干了……

  这么多小小的故事,连自己都不觉矛盾,感到自己一时胆小怕事,一时又活泼开朗,这是由于故事并非按时间排序。而实际上也可以说在小学经历了一个胆小害羞到活泼开朗的过程。其实,那种活泼也仅是在学校,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不一定是个人的真实性格。现在,自己已不可能回到小学,去体会那时的自我情感。可,无论如何,那段哪怕看来快乐的时光自我是没变的。这也一定会对以后的中学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使其间的因果关系说不清,道不明也是客观存在的。

  小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有哪些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的知识积累,对以后中学甚至大学的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小学心理的特点来看,小学生又处于爱玩的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太深的认识,因此往往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

  笔者有幸接触到一二年级的小孩子们,但是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愿意学习。就是学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一时间还找不到好的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他们的心理很复杂,从小学心理的特点分析,小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的过程没有足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亮点,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比较分散。

  2、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遭受过挫折,学习没有让孩子体验到荣誉感和自我优越感。

  3、孩子身边的小伙伴的生活习惯等感染到孩子。

  4、学习给孩子没有带来乐趣。还有其他方面的诸多原因。

  针对孩子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心理原因,其次要针对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心理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要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就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尝试快乐教学,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与成长。

  2、从趣味学习开始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探索求知的兴致。

  3、不断地鼓励孩子学习方面的进步,及时肯定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我荣誉感。

  对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从心理层面找原因,多了解小学心理的特点,然后才能据此制定正确的应对方法。

  孩子好动贪玩家长该怎么办?

  在咨询中,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很好动,总怀疑孩子是“多动症”,看着孩子总是坐不住,静不下心来,心里很担忧。其实在知心老师接触的很多孩子当中,孩子好动其实是很正常。为何出于这样的理论呢?主要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好动,相对以前的孩子来说,明显的活泼和可爱。只要不是太过于多动,一般是正常的。

  如何去判断好动的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

  (一)好动贪玩的孩子有兴趣爱好,但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注意力很集中的。但是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儿童几乎没有兴趣爱好,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几乎不能注意力集中,坐不住,静不下来。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般的孩子都是喜欢看动画片 玩游戏,平时很贪玩的孩子,一看见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就认认真真的观看,大人在旁边干扰他,他还讨厌你,完全的沉入欣赏动画片之中。这说明孩子不是多动症,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几乎无法认真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二)贪玩的儿童做事经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比如回家后先看动画片,然后做作业,虽然他看电视很认真,但只要动画片播完,他还是会有意识想做作业,但有时对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想做作业,但家长督促,他还是会做作业的。而多动症的孩子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常是冲动式,杂乱的。他们看动画片好动,做作业好动。

  (三)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遵守纪律不再胡乱吵闹;比如我曾经接待一位好动孩子的咨询,他的妈妈带他到我的咨询中心,他对于这个陌生的环境,加上我又是严肃的男老师,所以他表现的很乖,安静的很,但是后来几天后,他熟悉了这个环境和老师,就调皮了。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在一些陌生和严肃的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来。他到陌生的地方去,不是不会安静下来的。

  (四)好玩的孩子喜欢玩耍,好奇心强,头脑灵活,反映快,做事很快速,大家觉得好玩的孩子聪明。但是少数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动作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比如扣纽扣、系鞋带动作缓馒,跑步常摔跤,写字、用剪刀动作慢;顽皮的孩子却没有这些运动缺陷。

  好动的孩子由于好动,对于单调的学习没有兴趣,坐不住,静不下心,老师是不喜欢的,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就为孩子感到担忧,毕竟影晌学习,一般的好玩的孩子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但就是老师认为他做小动作,如果改掉这些毛病,学习就大有进步。其实儿童的时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好奇心很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逐渐获得新知识,他们渐渐聪明起来,这也就是说,好动、顽皮是儿童的特点。

  如果家里有个好动的孩子怎么办呢?首先要从观念来改变自己:

  (一)大多好动的孩子只是好奇心很强,对什么事感兴趣,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大多是比较不错的,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现在的成功人士和政治家,在小时侯大多也是比较淘气的,性格活泼,敢想敢做,好胜心强。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好动、活泼应视为好现象,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正确引导,不能厌烦阻止,否则将会影晌儿童智力及心理的正常发展。每一个家长,对于顽皮儿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毕竟儿童的心理特征,不像大人一样。

  (二)根据专家调查,在认为好动的100个孩子当中,只有5%的孩子转化为“多动症”,也就是说,只有5%的孩子具有“多动症”倾向,需要到医院去诊治,但大多的孩子是属于好奇心强,很外向性的。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好动,就是“多动症”就去买药吃,其实医生很喜欢你的到来,你就没病,也会说成有“多动症”,其药几百元一盒,医生的回扣大大的赚,虽然家长看见孩子好些,很安定了,可是这是药物的效能,但毕竟对孩子具有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吃了镇定药,对孩子是有负面影晌。

  (三)孩子好动,与性格、生理因素有关,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说明性格给人的影晌。性格与遗传有关,孩子从父母的身上肯定会遗传一些特点,比如有些孩子好动,就是其父母的性格为外项,也开朗和好动,生理因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是剖腹产,早产等,孩子普遍好动起来。

  好动的孩子最直接的影晌就是上课坐不住,好动,老师最不喜欢,家长最担心,好动的孩子肯定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注意力其实跟好动和安静其实没有太多关联的,好动的学生坐不住,安静的学生爱走神和发呆,也就是说安静的学生,其注意力不集中也很多,主要是女生为主,她看着黑板,但大脑就幻想去,造成学习效率很低,成绩不好。

  孩子好动,首先父母要有正确态度,树立良好的教育态度,尽量的鼓励和肯定孩子,其次,让孩子制定规章制度,让孩子遵守制定,培养责任感。最后采用书法 下棋等方式来让孩子静心。

  00后开始“恋爱”了 聪明的家长怎么做?

  12岁的小浩就读初一,他坦言,学校谈恋爱的现象颇为普遍,至今仍然“单身”的他在班上反而成为了另类。六年级小学生涛仔表示:“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好矮,他的女朋友比他高,最后就分了,后来他自己就对感情失去信心了。”记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发现,许多网络贴吧都已经成立了类似“00后早恋吧”的网络组织,人气颇旺。

  1、缺少陪伴的孩子容易较早走进情感世界

  人的成长包括很多方面,有关情感的部分,往往是在少年阶段开始的,当那种懵懂的情感悄悄萌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十多年前,人们更多将其划入“早恋”的范畴,面对孩子出现这样的苗头,家长通常会选择严厉地训斥,把这种懵懂的情感“扼杀在萌芽当中”。如今,同样的问题,摆在70后家长面前时,他们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与50后、60后家长不同。一方面他们担心孩子如果在这种懵懂的情感中有了困扰,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怕自己横加干涉会让孩子更叛逆。

  对情感的好奇与探索是生命必经的过程,少年人朦胧的情感体验与成人世界的爱情之间不能画上等号。由于某些原因,的确会有少部分孩子较早进入这个阶段。这类孩子有的是心理和生理比较早熟,可能比同龄人早一两岁。也有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看言情小说,或者自己会去试着写一些。他们也容易较早地对情感世界产生好奇。此外,有些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孩子缺少陪伴,很少受到关注,可能会较早地进入这个阶段。

  2、在聊天中让孩子了解未来会有的变化

  家中有个刚上初中的女儿的马丽,对于00后的懵懂情愫,有着更直观的感受,“比较典型的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喜欢谁就爱向谁跟前凑的。女儿班级里曾经有个男生喜欢她,他的方式就是请我女儿吃高级的面包。那段时间,女儿每天回家时都会吃着很好吃的面包。”马丽说,自己并不会直接去反对女儿和男生之间的交往,她的方式是在家里也准备各种好吃的面包。

  “另一种典型表现是,喜欢上了某个异性就默默地观察对方,有的时候还会在内心里树一个假想敌。”马丽说,女儿就曾喜欢上一个男生。两个人还互相“表白”过。但尚处于少年期的00后的“爱情”其实和成人的爱情不是一回事。“表白”并不意味着“确立关系”。那个男生过了一个星期又向其他女孩“表白”了。“那段时间,女儿有点伤感,会写一些带有伤感情绪的小纸片。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话题,但不合适板着脸上纲上线地去跟孩子谈。女儿和我的沟通比较顺畅,所以,有的时候我会半开玩笑的对她说:‘哎呀,别跟双子座一般见识(那个男生是双子座,马丽也是),我们就是比较容易花心的嘛。’”马丽说,在孩子情愫萌动的阶段,自己更多的时间是远远地看着,给她一个比较包容的环境,在有些过头的时候才进行干涉。

  当孩子真的有些过头,家长该出手干涉时,也不能犹豫。有一回马丽看到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某个男生和其他女孩的对话内容、他上课时候的一举一动,甚至细致到了眼神。“当时,我的确有些担心,如果是女儿在做这样细致的记录,那可能意味着她对这个事情有些痴迷了。”

  后来,女儿告诉马丽,这个男生坐在前排,纸条是坐在男生后面的她的一个好朋友帮她记录的——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对友谊的表达。

  有关情感话题,马丽的建议是,要让孩子有“全程观”,“孩子刚刚开始对情感世界有了好奇,但并不了解那是怎么回事。家长不妨以聊天的方式轻松分享自己少年时代的往事和感受——自己在不同年龄曾经喜欢过的男生或者女生,多年以后,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的想法等等。让孩子了解到,在十几岁的时候会欣赏、喜欢上某个异性是很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己的想法和眼光都会不同,欣赏和喜欢的类型也会随之变化,将来真正谈恋爱、结婚的时候,又会有那个阶段的想法。”

  3、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能靠临时抱佛脚

  除了和马丽一样,建议家长们在孩子情愫萌动的阶段进行适度引导外,很多事情是要提前做功课的。要知道,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交友状况,能及时地给孩子一些建议,并且让孩子能够听进去,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上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为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而投入时间精力。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只顾着忙事业,等到孩子快到青春期了,父母事业有成了,才想要好好地和孩子相处,往往在那个时候,父母会发现根本管不住孩子了。还有些父母过分侵入孩子的内心,为孩子安排这个、安排那个,但却没有真正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看上去父母做了很多事情,但孩子的内心依然孤独——对于孩子来说,你给的不是他要的。

  此外,很多人诟病现在的影视剧感情戏过于开放,会给年幼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看这些影视剧。同时,父母自己的举止也应有所顾忌,比如,父亲对女儿的亲昵举动,母亲对儿子的搂抱等亲昵举动。一般在孩子进入学龄阶段或者孩子出现对身体部位的好奇时,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举止是否适度了。有的母亲在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以后,还会让孩子触碰自己的乳房,这是很不合适的。这些不当的举止,都可能会“催熟”孩子。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方法有哪些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们尝试通过各样方式来提高孩子们应付挫折的能力,这对父母来说,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也是提升自已能力重要表现。挫折是人面对一件事反映在人身上或内心的一种无可柰可的体验,这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能会出现焦虑、难过等。在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不同的人对挫折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有的人会退缩畏畏不前,有的人则会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然而这种对挫折感受程度差异性情况的出现,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是有着很大关系。

  做家长无不疼爱自已的孩子,虽然不同的家长的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家长们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做家长们的又如何对自已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这些都是当下做家长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和挫折,正确指引孩子,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的,要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要注意那些小细节或小事,因为那些在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进行,很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中,任何事情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要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错误,错在哪里,要如何去努力去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抗压力,从容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第六,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能在孩子面前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以免让孩子形成一个坏的模范。

  小学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小学的时光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的时光小学作文11-04

时光小学作文06-28

小学时光小学作文11-09

小学的时光06-19

课间时光小学作文05-12

钓鱼的时光小学作文10-26

悠闲的时光小学作文10-26

欢乐时光小学作文05-20

【热】小学的时光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