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郑板桥作文

时间:2024-04-02 19:31:08 王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郑板桥作文(通用1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郑板桥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郑板桥作文(通用16篇)

  走进郑板桥作文 1

  很想走进郑板桥的内心世界,可是他,却总让人琢磨不透。正如他画的竹子和兰花,时而高洁清秀,时而狂放不羁,每一笔每一枝,都有其独特的灵性。

  有时候的他,顽皮的就像他画中的嫩竹叶:诙谐处更显才学,幽默中不乏机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关于他的故事才多如春笋,鲜嫩嫩地夹着几百年的文化内蕴,从他们那个时代钻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对于目不识丁又欲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郑板桥不动生色地题之:竹苞堂“即“个个草包”,对于不可一世的傲慢富商及仗势欺人的权贵,他又从容挥下怪画妙讽。这一切不仅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更使我们眼中的郑板桥显得十分可爱。他虽然十分聪明,却也不免上当。比如扬州一盐商求画,他却说什么也不愿去作。盐商无奈之下,得知他喜欢吃狗肉,便定下一条“狗肉计”。郑板桥闻到肉香,很快来到一抚琴老翁的.家中,只觉得院子中布置得干净整洁,老翁弹出的曲子也侍奉宁静悠远,好似天籁之音。郑板桥以为遇见了知音,就挥毫泼墨,连字带画作了好几幅。等到盐商大摆宴席邀请宾客欣赏郑板桥的字画时,他才知道上当了。如果没有听到这类故事,郑板桥便显得有些脱离世俗,高高在上,可有了这些故事传说,他就和邻家哥哥一样亲切了。

  郑板桥号称“书画印三绝”,无论哪一方面,都表现出他高超的技艺。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他的诗如”和君胸次有幽兰,竹影相扶秀可餐。世上哪无荆棘刺,大人容纳百千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夷,一枝一叶总关情”等,总能融情入景,由最朴素平常的东西中透出真理来。他的印,随心所欲,尽显狂士风采。有些虽读起来十分可笑,但转念一想,却能品味出郑板桥独有的自尊与个性。如“雷婆婆同日生”、“麻丫头针线”等,有些则是他为纪念自己遇到的一些事而作的。这些印,真实记录了郑板桥的一生。还有各种闲章,字体大多收缩有致,就如画儿一般潇洒自如。他的书法(尽管我不太懂)字体劲秀,画中题款大都别出心裁,既平衡了画面,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时隔百年,每当想起郑板桥,想起他代表的众多传说故事,众多名作古画,以及他如竹般的节气,如兰般的灵气,如石般的傲气,都令我产生了想早生些年,亲自拜访他一下的遐想。然而,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我也无权选择,那么,既然找不回当年的郑板桥,就努力使自己成为“郑板桥”吧!

  走进郑板桥作文 2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家知道这是谁的诗吗?没错,就是郑板桥。

  说起郑板桥,那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你呢,你对他了解多少呢?我对他可谓是“熟识”,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郑板桥生于1693年,1765年逝世。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着有《板桥全集》。

  说到郑板桥,就不得不提他的画,说到他的画就不得不提他画的竹。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郑板桥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嘱。

  郑板桥老年得子,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儿子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他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

  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受过很多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现在又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对孩子的呵护、溺爱,就连一些穿衣、穿裤、洗衣以至收书包等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要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累。这种“鸡蛋壳装汤——撒不开手”的做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关心着孩子,实际则是贻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产生过分依赖心理,从小不爱劳动,连独立生存的起码能力都没有,哪有什么好处可言?

  家长们须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时,面对挫折势必手足无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也从不依赖父母。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上大学,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读书,不这样将被世人笑话。而我们的孩子却把依赖老人当作一种美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金钱的遗产珍贵得多。

  这就是郑板桥,一个画家,一个出色的父亲。

  走进郑板桥作文 3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人,曾任县令一职,一生清正廉洁,人称“诗书画三绝”,是我们兴化的骄傲。而郑先生的故居,就坐落在我们兴化。这个周日,我带着好奇,来到了郑板桥故居。

  推开破旧的红木漆门,迈过高高的门槛,随即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的庭院。无花无草,只有青苔点缀。往前走,在风中摇曳的飒飒翠竹便出现了,它们仿佛在向我讲述郑先生的故事。踏入正厅,只见正前方悬挂着一幅画,左右则是招待客人用的小桌和木椅。正厅两旁有两间小室。啊,原来这是主卧和次卧呀!迈进去,只见小小的床上置着薄薄的被单,看向那似乎一捅就破的纸窗,心想:“这窗子能挡住冬日凛冽的寒风吗?在严冬,郑先生在这床上盖这样的被子会冷吗?”唉……再想起电视中县太爷富丽堂皇的家,我不由叹了口气。

  走出正厅,穿过庭院,来到了书房。书桌笔架上悬着几支毛笔,墙上的书画使我仿佛闻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纸窗开着,窗外正是刚进门时看到的翠竹,这让我忆起了郑先生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不是郑先生一生的写照吗?

  绕过正厅与书房,我便见到一条长长的回廊。走上去,廊外假山嶙峋,一亩方塘清澈见底,几条鱼儿在嬉戏。廊内壁上,刻着郑先生的`书画及世人对他的评价。郑先生的字和画可是相通的!瞧,这一点,多像一片花瓣;这一竖,多像竹竿呀!我正陶醉着,却发现竟不知不觉走到了回廊的尽头。该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叹:“没想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先生家中竟如此朴素,这不正说明郑先生的廉洁吗?”实在太令人佩服了。下次,我一定要再游郑板桥故居。

  走进郑板桥作文 4

  郑板桥五十二岁时才有了儿子,起名小宝。郑板桥对儿子小宝十分疼爱。为了把小宝培养成人才,郑板桥十分注重自己的教育方法。一次,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他只能将小宝留在家中,让妻子和他的弟弟郑墨照看。郑板桥远在他乡,却一心挂念着在家的小宝。所以,他在山东时经常写诗,并寄回家中让小宝阅读。

  小宝长到六岁时,郑板桥就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郑板桥亲自督促小宝读书,要求他每天必须背诵诗文,并且经常给他讲述人生路上的艰险,还让他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洗衣服等。到小宝十二岁时,郑板桥又让他用小桶挑水,還告诉他无论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偷懒。由于郑板桥的细心监督,小宝进步得很快。

  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喊:“妈妈,我肚子饿!”他的妈妈便将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了小宝的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来到门外,准备吃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小宝的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掰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真好!爹爹必须表扬你!”

  直到临终前,郑板桥还让小宝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合上眼睛,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给儿女留下的遗言写着:“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这则遗言,既是郑板桥对孩子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概括总结。

  走进郑板桥作文 5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题记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在晚清的文字狱时期,文人们饱受压迫,几乎再没有可以有自己个性的人了。郑板桥,这个一生清竹气息的郑燮,在文人中脱颖而出。他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斑驳的翠竹,经霜不凋,劲节虚心成为了郑板桥一生的写照。

  他在年轻时以卖画为生,一双儿女正饿的哭哭啼啼,他心生烦恼,举鞭要鞭挞,却心怜手软翻成悲,清晨没有饭给儿女吃,他只能劝孩子多睡会儿,避免饱受饥饿之苦。小儿子最终在饥寒交迫中还是痛苦地死去了。

  年轻时的'郑板桥落魄不已,在儿子夭折以后,他的结发妻子徐氏也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他不得不从新考虑生计。后来,遇到一位汪知县救助,他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又续弦娶了扬州姑娘饶玉为妻。上任时,他骑驴而入,在微服私访时,他写道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渴了喝一杯村民端上的白水都觉得愧对于百姓心。他为了百姓,不惜自己坐在恶臭扑鼻的道路旁,帮着一位妇人卖扇子。

  他用自己的一番苦心,把灾民向官府借粮的欠条烧了,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因为这件事,被土豪劣绅挑出了毛病,在乾隆十七年,他泰然摘去了乌纱帽,回到扬州,重操旧业,以卖画为生。

  还乡时,他不仅是一介清官,又久负才名,求画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还在书法上创造了板桥体。他的思想怪,文学怪,他也曾书写过一副对联删繁就减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对于大兴文字狱非常不满,在《沁园春·恨》中写道: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他是一位从不强求别人的人,在临死前,他非要吃儿子蒸的馒头,当儿子端上时,桌子上只有一张纸条: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汉。此时,板桥已卒,享年73岁。

  他为百姓操劳一生,正是:

  宅心仁厚郑板桥,狂怪皆为民操劳。

  百姓心中有杆秤,优劣不差半分毫。

  走进郑板桥作文 6

  郑板桥的确是个大方之家。他得知其堂弟之子“欲养鸟解闷”,心中早有主意,明知少年不应玩物丧志,应抓紧时光努力学习,但碍于亲戚脸面,不好直接批评,故“思索再三”,说“养鸟莫如种树,种树能引、来众鸟栖身”。其实,“种树”只是郑板桥的借词,其真正用意,是劝勉其堂弟之子趁年少之时,勤于实践,积累经验,不要沉酒于玩乐之中。郑板桥,可谓用心良苦啊。在现实生活中,“养鸟莫如种树”的观点,也是值得提倡的。

  我们年轻人,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如果不抓紧大好光阴努力学习、勤于实践,那么将来会有什么作为呢?如果只是养鸟解闷,无事可为地、浑浑噩噩地度日,那么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呢?那样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由此可见,年轻人勤于实践是有必要的。进一步说,年轻人应该在实践中找到乐趣。“英雄乐业”很精辟地指出:“业”中的确有“趣”。郑板桥说“养鸟莫如种树”,其另一层意思恐怕是:在种树后,引来众鸟;在实践后,感到快乐。也就是希望其堂兄之子能在“种树”这一劳动过程中感到趣味,感到有意义,有收获。

  同样的,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进行,从其中找寻乐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也提高了实践的效率与积极性,比起“养鸟”来虚度时日,更是进了一大步。换言之,乐于实践更加有益于年轻人。郑板桥用心良苦啊。他的话不仅是对其堂弟之子说的,更应该是对那些懒惰而空虚的年轻人说的。作为有宏图大志的青年,告别无所事事的日子吧,勤于实践,乐于实践!

  走进郑板桥作文 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兴化,并且还参观了清朝的书画家——郑板桥。他的故居。

  先来介绍一下郑板桥,他是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进了故居,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客厅,里面的桌椅摆放的整齐,中间的墙上有一幅画竹子的画,听爸爸说是郑板桥很擅长画竹子,所以他的.亭子外,路旁边都有很多竹子,再走进左边的房间,一看,原来是书房,桌子上放了个本子,书架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本子,可见郑板桥多爱书法的呀,出了房子走进了他的后花园,路旁全都是竹子,走到了一个屋子里,一看,哦!原来是郑板桥休息的地方,里面有台古筝,右边有个桌子,上面有个棋盘。墙上有介绍,说郑板桥喜欢在这里弹琴,下棋,要走出来了,但突然看见墙上有许多郑板桥写的字,虽然我看不懂,但我知道这一定写得很好。

  离开了郑板桥的故居,我才知道原来郑板桥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走进郑板桥作文 8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来都没在这家店里卖过。

  很明显,这是一张假画,郑板桥最讨厌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四处骗人。但一想到开店的人也非常不容易,他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把画买了下来,然后就走了。

  临别时,店主顺便又提醒了一句:“先生,如果您喜欢郑板桥的画,过几天我还能够给你提供几幅。”几天过后,郑板桥又来到这个小店,发现这家店里又挂出了一幅自己的画。

  这当然又是一幅假画。郑板桥故意问店主道:“怎么就这一幅?你不是说有几幅吗?”店主知道碰上了大买主,就欣喜地把郑板桥领进里屋选画。郑板桥看到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对这个店主的摹画能力极为赞赏。

  看了一会儿,郑板桥笑着说:“我些画虽好,只是可惜这些画都是假的。”说完,他从身上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向店主说明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郑板桥。店主一听,急忙跪下向郑板桥赔罪。

  郑板桥问店主:“你画得很好,为什么不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店主十分羞愧地说:“我不过是无名之辈,画得再好也不会有人买的,就是有人来买,也卖不上价呀。再说,我就是靠卖画来养活这一家人呀!”听了店主的话,郑板桥对他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好好帮助这位不知名的画家,因为他的画技并不比自己差,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也是生活所迫才这么做的。

  这一天,郑板桥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请来了许多社会上的`名流人物。在席间,他把这位店主向大家隆重作了介绍,并很谦虚地称这位店主是自己小时候学画的启蒙老师。郑板桥还让这位店主当场作画,店主精彩熟练的画技赢得了众人的陈陈喝彩。从那之后,人们都争相抢着到这位店主的店里买画,这位店主的名气与日俱增,不仅出了名,而且还使他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走进郑板桥作文 9

  在去山东做官之前,他从老家江苏兴化来到繁华的苏州,在成东桃花巷开了一所画寓。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所画寓,主人是当地有名的画家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自称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卖画,常画些兰竹,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就是不画梅花。

  有个刚来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酷爱字画,看到郑板桥的画和书法都是极品,非常高兴,编出了一个“梅花幽谷独自香”的画题,出50两银子的高价,亲自到郑板桥的画寓请他作画。郑板桥推辞说:“说到梅花,还是吕子敬先生花得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能值50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5两银子!”

  老尚书听了以后,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了。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应朋友之邀要移居到扬州去,临行时,吕子敬前来为郑板桥送行。文人送别常常作词写诗相赠;画友分别,当然要以丹青想送了。郑板桥这次送的.是梅花,他展纸挥毫,酣畅淋漓,神采飞扬。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吕子敬看了这幅画后,惊得张开嘴巴好半天合不拢。此时,吕子敬恍然大悟:“原来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是为了给小弟留一口饭吃呀。”

  是啊郑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美化,不是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处处出风头,为他人着想,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环境,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的表现。

  记住和谐,气度和与人友善。

  走进郑板桥作文 10

  你从历史中走来,不携一丝污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站在现实的浪尖上,极目远眺。勾心斗角的黑暗中,唯有你,如梅花般一枝独秀,那颗正直无私的心中装的永远是百姓。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绝不屈服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体恤民心,我认识到了一个如竹一般的君子——郑板桥。

  你的正直无私,让我感动。身为“扬州八怪”之首的`你,一身坎坷清贫。虽喜中进士,却被分到偏远荒凉的潍县当县令,即使这样,你也将“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初到潍县便遇饥荒,百姓苦不堪言,你深知官僚机构办事拖拉,若等到上级命令传达下来,百姓早已奄奄一息,于是你当机立断,立刻开仓赈贷,并说出“有遣,我任之。”的豪言壮语,才挽救了万余条生命。正是因为你的正直无私,才会有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的感人一幕。

  你的高洁坚韧,让我敬佩。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清则有你“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宁可不要荣华富贵,也不能有愧于心,这便是你——竹一般的君子。你如陶一般清高,却又不同于他。在强权和污流面前,你没有退缩,哪怕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也要为民请命。官场的规则束缚不了你,权利和富贵诱惑不了你,你依旧布衣草鞋,走在体察民情的石子路上。恍然间,我好像看到了在一片劲拔的竹林旁,站着一位同样刚正的诗人,他在仰望蓝天,他在放声吟唱……

  你的执着坚持,让我沉醉。素来有“诗书画”三绝的你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独树一帜的“六分半书”了。此书隶楷掺半,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可谓是“乱石铺街、浪里插篙”,这样一种新奇的书体在开始时自然是不被推崇的。朋友的不解和路人的嘲讽并没有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在浊流中,你艰难地摸索着,努力着,始终坚持自己,力求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你的“六分半书”也随之被后世所流传。

  一个“经世济民”的梦让你劳碌半生,数十寒暑换来“难得糊涂”四字。你如一杯清茶,甘甜可口,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我尝到了拼搏,尝到了坚持,尝到了正直……虽然你已被如沙的历史所掩埋,但你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引领着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走进郑板桥作文 11

  喜欢郑板桥的诗,是因他的诗中透出一个“幽”字。便细细品位,却不难发现郑板桥在简单的写意诗中透着一番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喜欢郑板桥的画,是因为他把墨竹画绝,“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但诗画皆以人重。我想,郑板桥的诗画之所以一字千金,并不单单因他贵为“扬州八怪”之一那特有的怪,也不单单因他隐居山林,不被世俗所累,闲云野鹤般的诗作中蕴含着的特有的清幽,更因为他那高尚的情操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

  郑板桥的画山灵水秀,但郑板桥的诗却和他的人一样百折不挠。他看透了官场黑暗,于是,毅然辞官隐居山林,以竹为友,但他却仍不气馁,依然忧国忧民,满腔热血报效祖国,写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如此不屈不挠,令人荡气回肠。没错,郑板桥失败了,他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隐姓埋名,一辈子壮志未酬忧愤而终。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最不愿意面对的莫过于此。但是,在我看来,他能有这样的远大抱负,并为此奋斗一生,也可以死而无憾了。况且他在诗坛上建下了丰功伟绩,他那壮志凌云的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奋斗去追求,郑板桥老来得子,真可谓是“老寿星手上的玻璃球——掌上明珠”。但郑板桥却从不溺爱孩子。临终前,硬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就让他请教厨师。当儿子千辛万苦做好馒头端上来时,郑板桥已断了气。他为儿子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此言让儿子终身受益。

  郑板桥,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他的诗画价值连城,流传千古。但比诗画更贵的是他的品质——坚持不懈,自立自强。

  走进郑板桥作文 12

  我的家乡有许多名人,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英勇无畏的杨根思,为国为民的胡锦涛……他们都让人尊敬。我今天所写的是清代文人--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他的书法被称为“三绝”。

  郑板桥写过四个大字“难得糊涂”,意思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做人凡事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认真对待,而小事情则没必要斤斤计较。

  说到画,郑板桥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郑板桥小时候特别爱画竹子,但是郑板桥不知怎样才能将竹子画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一天,郑板桥坐在茅屋里盯着竹子看,看着这些竹子的杂乱,不就像一副天然的风景画吗?他突发奇想把竹子的影子倒映在纸上,就像一幅图画那样的`优美。说干就干,郑板桥搬出家中的展风架,将它横放在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郑板桥画竹子越来越出色了。我要学习郑板桥刻苦学画的精神。

  郑板桥不仅“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为人也是一个热心肠。在一个冬天里,一个老奶奶,家里有急事,但是没有钱,于是迫不得已的在冬天里卖扇子,可是一个人也没有买。郑板桥看到后,给每个扇子画上画,于是扇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老奶奶非常感谢郑板桥。平时每次郑板桥拿到钱后,一路上都捐给了穷人,回家后才发现两袋早已空空。郑板桥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的品质,值得我欣赏。

  这就是我的家乡名人——书画大师郑板桥。

  走进郑板桥作文 13

  9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言是一些好逸恶劳的家伙,是猎鹰的幼儿,可是就算是鹰的儿子自小不能自己捕食,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像爸爸那样翱翔天际。他们一样需要经历风风雨雨,才能成长起来。我们也是,人总不能越过生命的规律,弱肉强食的世界需要的是斯巴达勇士的强力,需要的是诸葛孔明的智慧,可是这些都必须自己努力来获得。

  看了郑板桥对于儿子的不悔教导,对现在物质城市上生活的糜烂,每个小孩手上的MP4、PSP、手机等物质的麻痹下,看见上课精神萎靡就不难猜测他晚上与游戏的激烈对战,就更不会帮助家长做义务劳动了,而学业便会裹足不前,沉沦下去。见到社会的如此变迁,大概早就失去了郑板桥说的好汉:“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溺爱已成了社会的重要色调了,这样只会不堪一击的,难怪连我自己也不想生存在和平时代了,日渐感到自己的不足,抱怨自己“太弱了,太弱了”。等社会再美好,人们再富有,那么失去精神就会越多。文学家说过“人失去依赖的精神力量而变得奢糜时,那么他便不会有美感了。”再这样不久,连生命的`价值也失去,上演的只会时某某人在家中自缢,某某人跳楼不遂。绝望了,或许我是负面思想者吧,的确这种事让我忧心忡忡了。

  花开放着,是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是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是美的观赏,是精神的追求,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忧心呢?什么时候能将整个社会的人变得像郑板桥的儿子那样呢?崭新的未来可否会像今天的太阳那般光耀。

  走进郑板桥作文 14

  很想走进郑板桥的内心世界,可是他,却总让人琢磨不透。正如他画的竹子和兰花,时而高洁清秀,时而狂放不羁,每一笔每一枝,都有其独特的灵性。

  有时候的他,顽皮的就像他画中的嫩竹叶:诙谐处更显才学,幽默中不乏机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关于他的故事才多如春笋,鲜嫩嫩地夹着几百年的文化内蕴,从他们那个时代钻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对于目不识丁又欲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郑板桥不动生色地题之:竹苞堂“即“个个草包”,对于不可一世的傲慢富商及仗势欺人的权贵,他又从容挥下怪画妙讽。这一切不仅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更使我们眼中的郑板桥显得十分可爱。他虽然十分聪明,却也不免上当。比如扬州一盐商求画,他却说什么也不愿去作。盐商无奈之下,得知他喜欢吃狗肉,便定下一条“狗肉计”。郑板桥闻到肉香,很快来到一抚琴老翁的家中,只觉得院子中布置得干净整洁,老翁弹出的曲子也侍奉宁静悠远,好似天籁之音。郑板桥以为遇见了知音,就挥毫泼墨,连字带画作了好几幅。等到盐商大摆宴席邀请宾客欣赏郑板桥的字画时,他才知道上当了。如果没有听到这类故事,郑板桥便显得有些脱离世俗,高高在上,可有了这些故事传说,他就和邻家哥哥一样亲切了。

  郑板桥号称“书画印三绝”,无论哪一方面,都表现出他高超的技艺。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他的诗如”和君胸次有幽兰,竹影相扶秀可餐。世上哪无荆棘刺,大人容纳百千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夷,一枝一叶总关情”等,总能融情入景,由最朴素平常的东西中透出真理来。他的印,随心所欲,尽显狂士风采。有些虽读起来十分可笑,但转念一想,却能品味出郑板桥独有的自尊与个性。如“雷婆婆同日生”、“麻丫头针线”等,有些则是他为纪念自己遇到的一些事而作的`。这些印,真实记录了郑板桥的一生。还有各种闲章,字体大多收缩有致,就如画儿一般潇洒自如。他的书法(尽管我不太懂)字体劲秀,画中题款大都别出心裁,既平衡了画面,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时隔百年,每当想起郑板桥,想起他代表的众多传说故事,众多名作古画,以及他如竹般的节气,如兰般的灵气,如石般的傲气,都令我产生了想早生些年,亲自拜访他一下的遐想。然而,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我也无权选择,那么,既然找不回当年的郑板桥,就努力使自己成为“郑板桥”吧!

  走进郑板桥作文 15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一种特别的美,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郑板桥体"。至今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书法呢!他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家乡以卖画为生。他卖书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听说,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走进郑板桥作文 16

  郑板桥是清代大画家、文学家,为官清正廉洁,他辞官回家时,只带回黄狗一只,兰花一盆,真可谓“一肩明月,两袖轻风”。

  郑板桥回乡后,倒也生活得惬意。不料,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月黑天,一个小偷溜进了他的房间。此时,郑板桥正辗转难眠,一见此景,他装出熟睡的样子,任小偷取拿室内物品,但他转眼想想看又感到心有不甘,略一思忖,便吟起诗来: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正欲前行,一听此言,大吃一惊,正惊魂未定,又听到: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到这里,赶忙转身出门,且又听到:

  “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听罢,向墙根走进,欲跳墙返回。不料吟诗声又响起:

  “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一看,墙头上果然有一盆兰花。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从屋内传出: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

  小偷听了自觉羞惭,飞也似的逃走了。

  瞧,郑板桥聪明吧!要是我的话早就害怕得缩在被窝里了呢!难听点就是怕死,好听点就是胆小。不过要真被气了,我可是不怕任何坏蛋的哦!

  早晨,我在厕所刷牙,一时乐便哼起了歌儿。正当我哼得兴奋时,一只我最讨厌的邋遢生物——蟑螂突然跑到了我的脚旁。呀呀呀!这只小强的生命力真旺盛,无论怎样用热水泼他,他都不会四脚朝天。看来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哼哼!看来要给它洗个“热水澡”它才知道什么叫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我弄好一盆超热水,一个劲地往小强身上泼,它似乎在跟我玩捉迷藏,一会儿躲到门角里,一会而跳到众洗发露姐姐的中间,惹得众洗手液大哥将它赶走。然后凶巴巴地对小强说:“臭脏东西,美女的屁股都敢碰,找死啊!”

  呀!小强在那里,我再将一盆水撒到小强身上,它终于快一命呜呼了,只是现在正四脚朝天呢!似乎在用哀求的语气说:“大大大姐,大大大女王,饶了我吧!小的是无辜的'……”哼!现在才来求我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来惹本小姐呢?

  我继续刷我的牙。刷完后,我打算去看看那可怜的小东西。Ohmygod!它不见了,它不该是下地狱去接受地域教官的训练的了吗?可恶,我竟然被那个小东西的演技给骗了,想不到聪明的人类竟被这样一个笨动物骗了。哦!现在这个大千世界真是什么都有啊,说不定将来都变成动物的王国了。我咋那么笨呢?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我绝对要把臭小强杀得跪地求饶。

【走进郑板桥作文】相关文章:

郑板桥的故事(通用13篇)07-30

走进秋天的作文精选08-21

走进伟人的作文08-18

走进风雨作文05-01

走进故宫作文08-17

走进春天作文05-12

走进夏天作文08-12

走进沙家浜作文05-08

走进冬天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