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

时间:2024-06-08 01:03:46 蔼媚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

  牛顿出生时有3磅重,那时家人担心的是这个小生命是否能够活下来。牛顿活了下来,只是体弱多病,性格腼腆,大家一直觉得他反应有些迟钝,所以上了小学成绩不佳家人也就没以为什么。牛顿有自己的优点,他意志坚强,有种不达目的不认输的劲儿,并且他爱好广泛,小手工做的又精细又别致。比如他做的灯笼在风筝的牵引下上了天,他精心制作的水漏,计时准确,只是因为学习较差,这些都被人忽略了,同学们冷落他、歧视他,有一次班上第一的同学竟无故踢了他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被激怒了,他下定决心要和同学较量一翻。从此,他学习努力,在学期末超过了那位同学,成了全班第一名,同学们再也不敢小瞧牛顿了,牛顿知道了学习好的好处,从此更加努力,他每天晚睡早起,争分夺秒,再也没被同学追上过。

  上了中学,牛顿还是那么的乐于动手作小玩意。他制作的一架精巧的风车,别出心裁,内放一只老鼠,名曰“老鼠开磨坊”,受到了大人孩子的一致好评。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4岁那年,牛顿的父亲去世了,小牛顿随母亲回到乡下,为了生活,母亲让牛顿去经商。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怎么会舍得离开心爱的校园,牛顿苦苦向母亲求情,然而一切都是没用的,他们不可能老靠着舅舅过日子。但是牛顿实在是太讨厌经商了。他每天一早,随同一个老仆人来到10几里外的一个镇子上,他把生意托付给老仆人去做,自己就偷偷地跑到半路的篱笆下看书,晚上再随老仆人一块回家。这样日复一日,日子倒也乐哉,牛顿很快适应了篱笆下的读书生活,自己十分满足。

  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牛顿正在篱笆下苦读书,碰巧被路过此地的舅舅看见,舅舅真是好生气好生气,大骂他偷懒,不务正业。牛顿怔怔地站着,看着舅舅把书从他手中抢过来,他想舅舅一定会把书给撕碎了。然而事情并未发生,舅舅拿起书看了两眼,只见这本数学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符号,舅舅感动了,一把抱住牛顿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以后舅舅支持你读书。”在舅舅的关怀下,牛顿学完了高中课程,并于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学习期间,牛顿得到了著名数学家巴罗的赏识,尽管如此,他毕业成绩并不优秀,牛顿又回到了乡下。

  牛顿在伍耳索甫乡下呆了18个月,谁也没想到这18个月竟为牛顿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67年,牛顿返回剑桥大学学习,并于1668年拿下硕士学位。第二年,可敬的巴罗教授主动让贤,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了自己心爱的学生。从此,牛顿灿烂的时光开始了,他在剑桥一呆就是30年。30年的时间,牛顿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平凡到伟大,从“笨蛋”到科学家,牛顿离不开种种客观条件,但是最离不开的还是他的努力,他的刻苦。

  ·牛顿介绍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伍尔索普村,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还曾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中,牛顿对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由于他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人们常把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

  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牛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发现使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其在科学史上有重要的崇高地位。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相关文章:

历史名人李白一生的故事07-31

牛顿的幽默小故事10-30

名人故事: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11-28

诚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诚信故事03-14

名人与植树的名人故事02-29

名人故事07-30

经典名人故事02-21

牛顿的名言01-15

经典名人故事大全小故事09-22

名人故事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