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时间:2022-01-27 10:42:33 良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有人说,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这是做人的境界。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出,可以不追求素心,请先审视自己,是否存在着一点良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以良心为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以良心为话题作文

  【篇一:让鲜花开遍“良心草原”】

  每每谈起“良心”,带给我的不仅是简单的两个字的深思,更是对古今良知的对比。“良心”总与“道德”相关,产生一种共鸣,无疑是因为,古往今来如何占领心中的道德高地,怎样使我们的“良心草原”更加广阔,是恒久不变的话题。

  谈到良心,不得不说起金庸塑造的一个个民族武林英雄。大侠郭靖长在蒙古,铁木真视他如亲子,但在南宋面临蒙古入侵之时,身为汉人的他,毅然拿起武器,死守襄阳,抵御蒙古,只因他内心清明,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心存良知。他的身上有着金庸侠与义的完美融合。

  可是,反观今日,这样的侠义得不到践行,甚至连“扶不扶老人”这种在以前几乎不用思考的问题都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此社会,我们还如何实现祖辈们的“大同”,如何做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难道真的是道德的沦丧吗?

  何谓良心,从字面上看。先有“良”再有“心”,我认为“良”便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态度,有句话说:“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的良心。”不错,良心归根到底就是道德高度。

  面对由“扶不扶”引出的这一讨论,不仅是对如今社会的诘问,也将是对社会公民的考验。“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唤醒隐藏在人们心底的良知似乎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道德任务,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如清风吹散了我们积郁心中的灰尘,“扶老人”何尝不是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扶,扶起的除了人心,还有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积累的良心与道德。

  精神的成长,是人们长久不断的追求,如果,剥去层层阴霾,我们不难发现,仍有几朵小花坚韧的绽放在辽阔的“草原”上。除却那些道德顽疾,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平民英雄用自己的良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行为如一场甘霖,滋润人心。

  面对良心,我们应当问心无愧,尽管难免遭遇挫折苦难,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风雨再大,也要毅然前行。只要仍有一人在不断坚持,那么,我们的良知之花就不会凋谢,心的草原就不会枯败。只有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那朵小花才会变得更加坚韧。

  道德源于生活,良心发扬道德。我们是一个以道德为底,名扬世界的文化大国,莫失莫忘,牢记初心,唤起内心的道德旋律,别让其他阻碍你前进的步伐,用良心筑起道德长城,推动精神成长,用心灵的雨露浇灌出最美的鲜花,绽放在最广阔的“草原”,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我愿用我的努力,让她变得愈发美丽芬芳。

  【篇二:良心,良药,良人】

  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中聊起了这样一个话题:“嗟乎!有儿童搀扶摔倒的老人而被诬陷,有货车翻倒水果散落在地而众人哄抢之,有火灾爆炸事故现场而有人入室盗财。世风如此沦丧,有一法而可以惩之者乎?”

  浏览后,我的内心产生很大的感触。如今世风日下,许多热心的人都被诬陷或诈骗,因此,如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人是少之又少。社会上的人,少了一份彼此间的信任,更多的是冷漠无情。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敲打着键盘给予回复:“仁爱者众矣,其弗敢助人,盖屡骗于歹人耳。今若使人行其事皆无愧于心,则世风可正耳,助人者助人无虑也已矣。是为正世风之良药也。”不久,便得到许多人的肯定。

  的确如此,倘若人们做事之前先自问:这样做合乎礼义吗?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那么,帮助他人的热心人问心无愧,被帮助的人也不会反过来诬陷好心人,社会中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哪里会有那些损人利己、败坏道德的`事发生呢?

  社会风气的端正,是要靠人的良心来维持的。人无良心,就如夜路无灯,不知将来要发展到何种程度?即使误入歧途,也浑然不觉。

  没有良心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古往今来一直如此。在东汉末年那群雄割据的时代,贵为丞相的董卓,残暴不仁,将皇帝当成他的俘虏,恣意妄为。他重徭苛税,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在皇宫享乐。他路过一处街市,竟命令士兵在此烧杀抢掠,自己哈哈大笑。对于这种行为,天下人都很愤怒。于是外有十八路诸侯来讨伐,内有忠臣设计除贼。最终,董卓死得很惨,人们都用脚踩其尸体,手打其头。他被埋葬时,棺材被雷劈开了好几次。没有良心的人,连天都愤怒,更何况人呢?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未能得到半点好处,卖国贼们反而将国土让给了别人。于是,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青年们喊着响亮的口号,带着排山倒海的势,行。工人罢,学生课,火烧了卖贼曹汝的家,令人拍手称快。没有良心的人,人们一定不能容纳他。

  有良心,才是人立足于世的根本,这样的人,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受人赞颂。贤哉,雷锋也!为人民服务,丝毫不倦;背老人过荆棘,无怨无悔。即使二十三岁的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千古流传。在当今,同样不乏乐于助人的“雷锋”,但却有“反咬雷锋”的“白眼狼”和“骗雷锋钱财”的“狐狸”,这都是对不住自己的良心的行为啊!良心是不让你道德沦丧的一剂良药。做事之前先想想是否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这才是君子的做法啊!

  朋友又回复我!“善哉,苟能如此,良人也!”

  【篇三:扶起良心】

  时下,网络、电视、报纸上关于本是助人为乐却反被诬为肇事者的新闻数见不鲜,引起社会诸多媒体对摔倒(或被撞倒)者“扶不扶”问题的热议,甚至被编成同名小品在春晚演出。

  关于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当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自已遭遇不幸与横祸时,面对别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他们不仅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回馈,反而变本加厉去敲诈,去诬陷。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颠倒黑白,蛮横无礼。这样的人,是把别人的善良、真诚、友善当成欺诈的理由,正如小品中的好心人,因为“碰瓷”者的无耻,屡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反观部分敲诈者,他们的生活真的很拮据,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哪怕这伤害完全是出自本人的原因)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好心人的反诬嫁祸虽然无耻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目前我国的社保、医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我想假如有人在遇到不幸时,有政府有力的救助做保障,他们还会顶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压力去讹诈吗?

  说到底,“扶不扶”问题是一个对良心拷问的过程,让那些真正违背道义的人因为良心的缺失而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也就不会也不敢胡作非为;政府的救济求助体系如果能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饥有所食、病有所医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又有谁会放弃做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去“碰瓷”呢?

  只有让良知和感恩这些传统美德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才会在社会上形成对是非曲直的准确的评判标准,以正直、公正、平和的正能量去化解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社会戾气,让诸如“扶不扶”的困惑不再成为一个尴尬的社会问题。只有大家都去“扶”,才能不仅扶起每个摔倒的人,更重的是才能扶起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