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则的作文

时间:2022-02-02 16:34:35 规则 我要投稿

有关守规则的作文

  有关坚守规则的作文应该怎么写?规则,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有关守规则的作文

  有关守规则的作文【1】

  有一个阿拉伯传说:两个朋友结伴沙漠中旅行。

  在旅行中他们吵架了,一个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由于酷热难耐,被打巴掌的那位晕了过去,是朋友用仅有的一点水救了他。

  被打巴掌的醒来后,拿了一把小剑在身旁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两位朋友相依为命,最终走出了沙漠。

  一次朋友聚会时,被打巴掌的人说起这次经历,一位朋友好奇的问到:“为什么朋友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救了你却要刻在石头上呢?”

  被打巴掌的人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任何风都抹不去的。”

  其实,朋友之间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

  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会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也会因为这些摩擦产生误会,以至于成为陌路。

  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仰望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的美好回忆。

  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的才能钦佩到什么程度,更在于他对你的弱点容忍到什么程度。

  有时候浓郁的友情看上去反而十分清淡,真的就好像一杯茶一样,初时浓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趋于平和,而此时却又是恰到好处,即使相隔多年曾谋面,一朝相会两颗心灵便会立刻对接上,无需任何寒暄与过度,双方就能相融为一体,有些时候,最珍贵的友情往往像北极星那样,遥远但却永恒。

  有关守规则的作文【2】

  胡适和钱穆都是二十世纪的著名学者,他们的家庭出身和求学、治学背景大相径庭。

  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的官宦之家,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年仅26岁便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是“五四”前后新文化界的当红主角。

  钱穆出生于江苏无锡乡下的一个贫寒家庭,一生没有上过大学,完全凭自学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坛,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1931年,有人向胡适问起先秦诸子方面的问题,胡适说:“以后这样的问题不必问我,直接去问钱穆好了,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名满天下的胡适这样力捧钱穆,别的教师势必对钱穆刮目相看、高看一眼,这对刚进北大、脚跟未稳的钱穆帮助很大。

  一次,胡适生病,好多人为了拉拢关系,争先恐后、大包小包前去探望,只有钱穆就当什么也不知道,按兵不动。

  后来,在自己的课堂上,钱穆对胡适关于老子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

  有朋友“善意”提醒钱穆:“胡适是现在学校里的红人,你能到大学任教亦他之功,为何不去探望,还在学术上和他唇枪舌战,是不是有些寡情薄义?”钱穆愤然:“学术归学术,人情归人情,两回事呀!怎么能混为一谈?他资助过我,我就要说他好话,那叫我以后怎么做人?”

  1938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成西南联合大学,南迁到云南省昆明市。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携数千教师、学生,历尽艰辛,风尘仆仆来到昆明,在简陋的校舍中开始了不间断的人才培养,梅贻琦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

  当时云南省主席是龙云,他对于西南联大给予财力、物力、人力等方方面面的巨大支持,甚至连蒋介石派特务监视联大这样的机密也透漏给梅贻琦。

  有一天,龙云专程来拜访梅贻琦,想请他卖自己一个薄面、开个“后门”。

  原来,龙云的儿子考西南联大差了几分,想让梅贻琦将自己的孩子破格录取。

  龙云想着都是好朋友,差的分也不多,应该没问题。

  谁知道被梅贻琦一口回绝了。

  最后梅贻琦给龙云开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龙云的儿子次年再考一次,而且自己可以派老师给龙云的儿子补习。

  事后,有政界朋友劝梅贻琦:“这是云南的地盘,龙云对西南联大帮助很大,就把他儿子录进来吧。”梅贻琦只是摇头:“帮助是帮助,录取是录取,这是两回事。”

  最终,由于梅贻琦对规则的坚守,龙云的儿子没有被录取。

  龙云很恼火,认为梅贻琦不给他面子。

  然而,他很快地知道这么一件事:这次统一考试,梅贻琦的女儿也参加了,也只差几分,结果,也没有进入西南联大。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龙云的态度发生变化。

  他哈哈一笑,此事就这么过去了。

  两个人依旧是朋友。

  梅贻琦自己说:“我这个校长,只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但清华学子无不自感受荫于老校长的道德大树之下,将梅贻琦誉为“清华的名片”“清华终身校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每年在台湾新竹梅贻琦的墓地梅园,都会有自发组织的祭“梅”活动,来纪念和缅怀这位情操高尚、专注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尊重规则,漠视潜规则,规则是一码,人情是另一码,尘归尘,土归土,绝不为世俗人情更改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是钱穆和梅贻琦两位大师给我们上的一课——很好的一课。


【守规则的作文】相关文章:

守规则作文01-08

守规则的作文12-11

守规则作文12-05

守规则作文01-08

守规则作文【荐】11-16

【荐】守规则作文11-16

守规则作文【热】11-16

守规则作文【热门】11-16

守规则作文【推荐】11-15

守规则作文【精】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