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时间:2022-01-21 19:55: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4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汇编

  第一篇

2014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汇编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他的颁奖词是:宗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嗯!我们大家一定要向这位善良的、无私的刘盛兰爷爷学习他那舍己为人的钉子精神!

  第二篇

  在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电视节目——《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在十个感动人物中,有两个人物感动了我。

  他是一个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但毕业后的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城市里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家乡唯一一间学校里当老师。每年,为了把学生们安全送回家中,她要陪学生们一起过冰河、溜铁索。

  这些年来,她自己的女儿从两岁起就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她的女儿与她仅仅见过四次面。2013年时,被评为了“最美乡村教师”.她就是格桑德吉。

  我觉得格桑德吉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当她毕业后,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很多人都不识字,她不想让下一代的人也不识字,就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回到家乡教书。我要想格桑德吉学习她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二个人的名字叫——姚厚芝。她在2006年被查出乳肿瘤,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她只能采用药疗。

  2009年她从电视上得知,十字绣可以卖的了钱,就买了一副长6.5米,宽0.8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从此,姚厚芝每天绣十字绣长达十七个小时。经过了三年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幅需要127万针绣成的《清明上河图》绣好了。姚厚芝想要将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等孩子们需要用钱时才将十字绣卖了,换钱用。

  姚厚芝她这种与病魔做抗争的同时,还为自己孩子着想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虽然患了乳肿瘤,不能大动,但她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着想,依然坚持下去,这种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

  我为格桑德吉和姚厚芝的精神感动。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多次回看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的录像,他们感动中国,靠的是那平凡中彰显出伟大的人格力量,而不是靠他们悲惨的身世和命运感动世人。爱因斯坦说,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们错了,是人格。同样的道理是,感动中国人物也因人格高贵而摇曳生姿。比如刘盛兰、方俊明,比如陈俊贵、胡佩兰,比如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这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丰富了我们的记忆,提升了社会的纯净,温润了人们的良知。

  当然,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不止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同样感动了我们,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的人物,他们不为人知、平凡,甚至有些卑微,却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他们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播着正能量,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换言之,感动中国只是一种具有深刻隐喻的符号,在这面闪亮的旗帜下,我们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物。

  十二年以来,对于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感动中国人物来说,他们最开心的事情,也许就是他们的精神得到了薪火相传,他们的愿望得到实现。除了感动,我们还有感慨。我们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后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们的先进事迹,而是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第三篇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是: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感动中国的这些人物就是把好事做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还记得那对“油菜花”父子,作为农民的他们没有科研基础,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他们甚至为了搞研究而欠下一屁股债;还有那个捡破烂的老人,他连自己的温饱都很难保证,但却一直把自己捡破烂的钱和政府补贴的钱捐给贫困的学子,这样的事情他一直做了二十几年,直到自己最后实在没法捡破烂了为止;还有那个坚持工作到九十多岁的老医生,在退休之后,她一直坚持去医院上班,三十几个春秋在他的眼中就像是平平常常的一天;还有那个三十年不忘战友的军人,因为一句嘱托,他寻找了二十年才找到班长的父母,而那时班长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为了陪伴死去的战友,他居然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守灵三十几年,这是什么样的赤诚之心;那个残疾儿童的妈妈,在自己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依然帮助了那么多残疾的孩子,建学校,建宿舍,管吃管住,还不收钱。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她就这样付出着,直到自己生命的结束。这一个个的故事都在向我传达着一个信念:把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推荐:

感动中国观后感

  记得很多名师都讲过,“如果你坚持写教学反思五年而没有成为名师,我来补偿你所有的损失。”刚刚工作那会,我会经常写博客,经常会把自己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写了四十几篇,为此,很多老师还都表扬了我。我当时是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可是,现在看来,我比刚刚上班那会的确是懈怠了很多。以前一周能写好几篇,现在一周一篇都不能保证。由此我想到了那些感动我们的人,他们做一件事情一做就是二十年、三十年,试想,我们如果专心研究自己的教学达二十年、三十年,还有什么研究不好呢?而且,比起他们,我们还有很多优势:师范毕业,有教育学基础,不像油菜花父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仅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干劲搞研究;其次,我们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像那位拾破烂的老人,在自己的温饱都很难的解决的情况下依然去帮助贫困学子。所以,和他们相比,我认为自己的工作简直是轻松多了,如果自己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都不能坚持下去的话,与他们相比就相差太多了。

  《感动中国》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不一定要向杨利伟那样成为一夜成名的航天英雄,但是我要向油菜花父子、残疾儿童妈妈那些人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向着自己的梦想走去,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第四篇

  我一直期待这《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视这个节目终于播出。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现在这个社会像陈家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第五篇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李文波的真实写照,李文波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相关文章推荐:

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第六篇

  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胡佩兰,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现在这个社会像胡佩兰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看完《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那种种精神将永垂不朽。

相关文章推荐: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01-28

感动中国的2023观后感2022年感动中国观后感03-13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作文05-03

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作文02-03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06-29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作文「精选」01-27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作文01-26

感动中国作文03-07

感动中国作文01-27

感动中国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