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

时间:2022-01-27 13:39:28 传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处暑我想我们还是会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吧,现在的我们就即将要迎来处暑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处暑吧。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 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 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二)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三)

  时光之珠捻转,又转到了处暑。暑气至此止矣,北方天已渐凉。草木峥嵘,繁花锦绣,它们也知道出场的时日愈久,离开这个舞台的时间也愈近了吗?故而,极力地展现出最华美的姿态。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处暑不出头,割得喂老牛。”是说庄稼这时节如果还没有抽穗,扬花,那基本上也就没用了。任你再怎么容光焕发,青春逼人也是误了节气,终不会结了颗粒,将一无所获。因为,时不我待,朝来寒露晚来风,步步紧逼,奈何!这让多少期冀风云际会,错失在历史河流之畔的蜉蝣人生望洋兴叹,零落栖迟,幽寒呜呃,徒生伤悲。

  其实,仔细想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要曾经绽放,又何必介怀名利得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行至山穷,坐看云起。喂老牛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五道轮回,即使化作一堆牛粪,还不是能滋养一朵鲜花吗?没有牛粪,鲜花还不是开到荼蘼,无可奈何地落去吗?

  今晚,月色溶溶,秋虫唧唧。窗前一丛菊花笑意盈盈,檐下扑棱棱倦鸟归巢,这是一对儿早出晚归,为生计奔忙的麻雀。看到过刘心武的一句话:“不要指望麻雀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过得很幸福。”真的,鹰有鹰的高度,让人们赞美去吧!麻雀有麻雀的喜乐。有些生活无法选择,也不必去扮演更高的角色,高处不胜寒,英雄是孤独啊!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人生,风雨交加的苦乐年华,我们一样欣然接受,暗自欢喜。

  这么说,是否有些吃不到葡萄的味道呢?非也,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城市丛林,乡村泥巴,谁羡慕谁呢?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你想跻身高富帅,她想变幻白富美;你憧憬纸醉金迷,他向往茅檐翁媪。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份宁静的心灵,和缓的节奏,温馨的情感,从容的境界。舍此,夫复何求?

  对于童年,故乡的回忆,人们总是回味甜蜜。好像那时的时光,一粥一饭,赛如琼林佳宴;一草一木,竟似天宫仙境;一丝一缕,堪比凤冠霞帔。难道现在我们的味蕾失灵,视觉退化,触感泯然?不是!是物欲横流,早将我们平静的心情冲击得荡然无存。追寻靓丽的彩虹,却不知眼前即是良辰美景!都言身边没有风景,要到远方去,远方的远方,追逐海市蜃楼的步履如飞,可曾注目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

  万籁俱寂,钟表兀自踏踏而行,沏一杯茶,慢慢回味。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有多少,人在旅途,行色匆匆。朋友,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请你坚信,在灯火阑珊处,总有人为你默默守候,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太阳。

  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范文(四)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意味着酷热的天气结束了。

  处暑时节,乡村已有一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黎明,晨风拂面,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中午,阳光已不太灼热,田间的稻谷开始泛黄染金,而成熟的瓜果更是光鲜惹人爱;黄昏,低垂的夕阳即将西下,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除了城里人,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因为他们深知“谷到处暑黄”、“处暑高粱遍地红”。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农民们必须在这个处暑之秋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或喷洒农药,或浇水灌地,或躬耕除草,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可见处暑雨水如金。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春捂秋冻”的民间保健经验便告知人们在这“处暑寒来”之际,要“秋冻”,即不要过早地添加衣物,因为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中医学则认为,处暑以后,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我很喜欢这些说法,现代化的社会生活 中,人们脆弱的意志需要“秋冻”来磨砺,人们浮躁的心灵也需要“收养”来沉静。

  处暑之秋,能让人的心绪进入一种冷静的氛围,却丝毫没有深秋那种惆怅和寞落的感觉。处暑时节,不妨泡杯清茶,静下心去思索,抛弃那些虚无的幻想与烦恼,追寻一种反思之后的超然与洒脱。这个时候,我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耳语,在对生命 的回味中感悟 人生。有时我想,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的生命 就可以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人生 虽长,生命却只有一季,一旦枯枝败叶,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处暑之秋,是季节的一个片段,也是生活的一个画面。处暑,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期望金秋的丰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