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08-11 10:10:55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小编收集了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篇1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语出]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正音] 蛇;不能读作“sé”。

  [辨形] 惊;不能写作“警”。

  [近义] 操之过急 因小失大

  [反义] 欲擒故纵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贬义。多表示劝阻或否定的语气。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成语故事]: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造句]:

  1、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2、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3、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4、这次行动千万要保密,不能打草惊蛇。

  5、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6、你最好别打草惊蛇,老板很喜欢peter,而你只是没没无闻的小人物。还是放聪明点儿,别吭声,等待时机。

  7、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8、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9、我爬山时一定带根棍子,既可以当柺杖,又可以打草惊蛇。

  10、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松懈后,可一举进攻。

  11、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12、最后他们决定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并且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篇2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期,有个官员经常违法乱纪。有一天有人状告他的部下,所述的罪状简直和自己所作所为一模一样。这下他可吓得不轻,大家猜猜他在状纸上写了哪八个字?

  1、打草惊蛇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2、打草惊蛇的材料

  【注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义词】欲擒故纵、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年代】古代

  【例句】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3、打草惊蛇的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行动,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哪怕你从前没有类似的经验,你都不能失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多学一些东西,让自己往全才的方向发展哦。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篇3

  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

  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打草惊蛇”是成语故事12-19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1-22

打草惊蛇的典故04-17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06-07

成语故事精选09-01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06-07

经典成语故事06-07

经典的成语故事06-07

成语故事精选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