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总结

时间:2022-09-07 10:47:21 总结 我要投稿

课堂总结(精选1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总结(精选10篇)

  课堂总结 篇1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思维。

  当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以升华。

  三、课堂小结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

  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作铺垫。总之,利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总结 篇2

  所谓“高效课堂”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通过对县教育局发放材料的学习,我的一些疑惑得到了解答,比如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有哪些关键环节?怎样的导学案设计才算是高效的?怎样进行的小组学习才算高效?小组展示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结合着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想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一、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课堂的学习,所以课堂教学是关键。

  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很重要,过于求全往往实际收获无几,过于拓展只会使“课”华而不实。而关注学法才能真正激发主体,过于主导往往出现事与愿违,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平衡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黄金点”。课堂提问中要提“真问题”,那些不需要思维就能产生答案的“伪问题”只会白白地浪费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思维质量。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①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②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③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学习完之后,当堂训练也很重要,不仅要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练,还得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

  二、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可缺少的要点是形成参照—捕捉问题—综合分析—系统思考。一堂课后,教师应该首先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其次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 再次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最后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比如有一天下午数学课开课不久,我就发现有个学生已经将头伏在课桌上。由于不想打断教学进程,我没有过多在意。可是没过一会儿,没精神的学生渐渐增多。到底为什么学生提不起精神,瞌睡泛滥?或者说为什么数学课变成了催眠课? 课后,我找到了那些伏在桌子上的学生,询问他们为何不能坐直听课,他们垂着头述说的理由大多,有的同学说是昨天睡得晚,很累,还有的同学说听不太懂,学不会。看着他们耷拉着脑袋等待着挨批的样子,我总觉得原因没那么简单。趁休息时间我与这个班级其他课任教师交流了情况,得知理科教师上课时普遍有此类现象,尤其是卓老师的物理课。我提到的几位伏案学生有的还思维活跃,反应快捷。这样看来身体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也或许不是原因。很多时候教师被学生蒙蔽了,往往以批评教育学生而告终,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调查研究,反思自我。

  三、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一种现象: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有时候我的一整节课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课堂上常常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其实更加重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有一些学生也承认自己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手就是举不起来。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围绕这一问题,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在以前的课堂提问中,我一般都比较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忽视了学生所应享有的犯错误的权利。其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过去学生回答问题主要是由我进行评价,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没有评价权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目前正慢慢改变,希望个别学生的教训变为全班同学的教训。

  高效课堂学习模式推行以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每一节数学课上的表现,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九三班的常英明同学以前是一个一开口就脸红成绩平平的女孩,经过一学年的“会听,敢说,乐评”的尝试,最后,在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已经位列全班前十名!我不敢说高效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多大好处,最起码学生的精神风貌改变了,学生更自信了,学生一点点地积累了学习的良好方法与习惯。

  总的来说,在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高效课堂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自主、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高效课堂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堂总结 篇3

  2月29日下午,我校第一次组织四六年级数学教师结合本校课改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近段时间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没有把根子改了。就像大猩猩戴个礼帽,穿个西装,还是一个大猩猩,虽然有点外观的改变,但是本质的东西还是没有变化。

  2、有些教师还是通过拼时间、拼体力的方式来达到“高效”。

  3、课堂教学尚未走出知识本位,应试化倾向依然普遍存在,为数不少的学校把“高效”当作应试的利器,只注重知识的接受。

  4、把学习知识的效率作为高效课堂的最高追求是一种伪高效。只追求知识接受,只追求成绩高低的教育是应试教育。

  5、教师的点拨不能到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准备阶段对课堂突发事件要做好提前预设和思考,但少数教师却认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作用更为隐性,不是很重要,以致于课堂准备不充分,这就造成有时学生展示时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观点形成对立,教师无法明确给出答复,甚至面对课堂的脱序现象,教师竟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6、学生只是预习了一下教学内容,不能积极思考,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也流于形式。

  整改措施:

  高效课堂的最终结果应该放到“高效”两个字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高效”。对教师来讲,第一,首先提倡的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重难点,备知识,备学生。第二,要在导学案上下功夫,注重学案的层次化、问题化原则,设置相应的扶手,由简到难。第三,要在课堂的评价中下功夫,及时鼓励与激励孩子,配合班级,正确使用评价手段,让孩子们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交流与展示的实效性。第四,要熟悉课程,做到合理的整合,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第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展示的习惯,互助合作的习惯,点评评价的习惯,积累巩固的习惯,创新质疑解疑的习惯等。第六,要开展相应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要以别人优点,补己之短;教研进课堂,同组之间、同事之间手把手帮扶和学习;课堂诊断能挤掉课堂上多余的“水分”;反思会更能“暴露”自己的不足;课堂检查与晨会点评查漏补缺,表扬先进,有错必改。师生“双高效”的“高效课堂”也是“双核课堂”。

  课堂总结 篇4

  5月至今,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已不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为了保证本课题的全面实施和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柯玉明校长、马敏芳教导主任为组长,代玲、瞿永珍、陈世敏、杨光全、路丽、莫祯武、荀代玲、桂燕、彭仕芳、田芳、赵玲、邹天美、赵云老师为成员的课题小组,负责此课题的组织、实施、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工作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这两年多的时间,在上级相关部门及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学校教学改革基本思想,学习“MM教育方式”,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和应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MM教育方式”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课堂教学效果好。

  二、课题的具体实施情况。

  1、继续认真学习“MM教育方式”的认识主关键词的界定。转变了自己教学观念。我们利用教研会及余业时间,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MM教育方式”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恰当地操作八个变量(数学的返璞归真,数学的审美教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的人品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教学,合情推理教学和一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通过学习,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体会到:当一名数学教师不易,当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更不易,不加强学习,是必定要在新课改中落伍,甚至被淘汰的。所以我们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两年我们做到每课都有新教案,教案突出了精讲、实用的特点,做到了书本结合,既备知识,又备教法、学法。课堂教学突出了“导”字,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了学生的积累和运用,加强了学生理解新知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讲练结合。教研课后认真评课、认真分析,达到了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2、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教改文章,学习了教学技能理论。

  三、课题所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的新课程教育观念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在以下方面达到了共识。

  1、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堂教学要由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转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后续学习的铺垫。

  3、教学要求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

  4、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和交往的过程。

  5、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教师们初步掌握了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明显的体现新课堂的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 都能注重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围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展开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悟、建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4、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以鼓励为主,将评价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师取得的成效

  四、存在问题。

  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教学技能还较差,教学观念还较落后,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还不够熟练。教师“满堂灌”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被动接受的陈腐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尚未彻底革除。许多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今后我将继续努力,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使自己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堂总结 篇5

  时光飞逝,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就结束了。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高效课堂路,感触较多。

  高效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

  一、本班学生学习基本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59人,男生35人,女生24人。通过这学期的实践,学生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已渐渐熟悉并开始习惯,由开始的茫然不所错被动接受到如今的熟练运用积极跟进,课堂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小组合作中主动和同伴协作探讨核心问题,展示时勇敢自信,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一部分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搜集资料,拓展性地自主学习,这些行为都是高效课堂学习理念带来的显性成果。

  二、高效课堂创建所做的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奠定高效课堂实施的行动基础。

  自我校开展高效课堂课改后,学校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培训工作,使每位教师明确参与课改的重要意义,即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成功。我认真学习学校印发的《城东小学高效课堂学习资料汇编》后,熟悉了许多理论知识,也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些实践操作的要领。对这份新生事物的撞击,深感自己教学实力的浅薄和无力,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陪着学生一起慢慢走上高效课堂的学习轨道。

  2、改变座位形式,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高效课堂中,老师不能再成为讲台的霸主了,那里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设计组训,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各小组上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风采,成员介绍,小组呼号,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构成了全新的学习小组。

  3、完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小组构建的策略和评价策略,制定了简单的课堂加分制度,并将加分的内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长手中,节节做记录,天天做统计,周周做汇报,同时伴以明星组长活动,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

  三、高效课堂创建中的体会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成长总是要历经波折的,比如高效课堂以全新的思想和姿态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时,每个人都对此充满了排斥和怀疑。但当它真正走进我们的行为甚至走进我们的内心时,慢慢地我们尝试到这种改变给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前,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苦口婆心地去分析去讲解,一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老师的主观教授中进行,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理解效果和消化程度全然不知。但现在不一样了,当学生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向全班学生讲述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校语文科的高效课堂研讨已初有成效,在过去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日后的工作重点,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课堂总结 篇6

  春暖花香鸟鸣啼,助力开学克时艰。这个冬天和以往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而导致原本该在学校接受新知的学生们只能宅在家里。虽然疫情打断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规划,不能向往常一样去欢乐的校园上课,但是疫情防控不出门,停课不停学,教育局给学生们专门定制了在家就可以上课学习的“空中课堂”,使师生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习互动,虽然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但是我们的“空中课堂”跨越疫情造成的屏障,让我们师生如期网上返回课堂,老师正常办公,学生积极学习,老师和学生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学校出卷,家长监考,“空中课堂”别开生面,家校家长一体面对疫情困难。

  空中课堂开课已经个月有余,在这一段时间,我对班级不定期开展小调查:班里的家长对于空中课堂教学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空中课堂就是在家就能上课了十分方便。对于当前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孩子们无法到学校上课,这是一种不错的新型教育方式。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在学校上课比较统一和全面,孩子们更能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二种:没去上班的家长可以保证监督孩子在家的学习,一旦上班了,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家长就保证不了孩子是不是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第三种:孩子这样经常对着手机、电视上课眼睛还真是吃不消呢。

  第四种:教学时间短,课程进行快,程度差的同学不好消化。针对以上了解到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深感家长在家监督孩子学习的不容易,于是想起一段时间网略流行的语言“上学时父慈母笑,一放假鸡飞狗跳”;于是我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仅仅是几个家长的心声,那其他还未发声的家长呢,他们又有哪些担忧和不解?我深感家长的焦虑和担忧都不无道理,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他们的焦虑呢?近期,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想我得尝试着充当三个不同的角色:家长、学生和老师。不管怎样,我想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两点:耐心和共情。于是,我提醒孩子空中课堂的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语音、视频等等都可以。家长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和我沟通和交流。

  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过程,感受到的是家长和孩子们付出的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经历酸甜苦辣,共同面对疫情不出门,克艰学知识。

  空中课堂开课后,学生们会认真整理当天的语文课堂笔记,字迹工整、清晰。有的孩子甚至在上课时就对自己要求严格,认真地记录上课的重点,还会在课文旁边写上批注,课文学完之后,孩子们的书多了很多密密麻麻的笔记,为开学后语文素养及积淀奠定坚实的基础,收获了满满的惊喜。

  学生们不仅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还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时钧威、侯玥彤、巩曦泽、王鹤威、闫苏文、王宇欣、周周、常紫园等;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阅读课外书拓展视野:张淼、张书瑜、孙子涵、黄宇行、王姝心等。还有的同学喜欢动手活跃思维如:时钧威、徐浩源、曹腾艺、王鸿泰。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时光,疫情阻隔了面对面的教与学,却不能阻隔一颗颗热爱知识的心,更在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课外学习风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有进步的假期。

  同时空中课堂教学之外的线上交流也值得我们老师重视,这种线上交流可以是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学习进行沟通,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的直接交流,可以是学习上的答疑解惑,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点滴分享,让我们彼此在当前紧张的防疫状态中也能收获温暖和力量。

  课堂总结 篇7

  一、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

  我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一)在美术欣赏中,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同时也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了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二)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会忽略作品的背景及创作的社会生活。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如何将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还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其效果的显著,特别是对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语言,受到了学校各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方面

  1、逐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小学生自身要加强美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审美知识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努力把这些基本的审美知识弄清楚了,才能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欣赏教学中,看、讲、辨、谈这四种教学方式在作用过程中有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渗透的关系,,高年级欣赏评述教学则以“辨”、“谈”为主,“看”、“讲”为辅的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音乐、舞蹈、歌剧等等,还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才能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欣赏课在教学时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联想,补充了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运用提高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通常的美术欣赏可缺少切身的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因而在校园宣传窗开辟美术欣赏专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和有关美术方面的录象等等。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性到艺术性的欣赏评价的能力。

  美术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3、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我们的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的想象思维和绘画水平也各不相同。课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画画习惯,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当我发现有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比较弱时,我不会对他的作品,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更会让他因此厌恶绘画。所以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让他在一段时间内只要完成事物的基本形状便可。除此之外,我还会再找一些简单易学的图片资料,让他欣赏、临摹。这样他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绘画领域也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天空。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对他的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造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我不仅要耐心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还要提供一些适合他的图片资料,拓宽他们的思维。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我也注重增强学生绘画的灵活性。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画大,或适当的画一些弯曲幅度特别大的线条。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也能将学过的知识用起来,这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4、渗透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界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自我提升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美术鉴赏活动是对美术作品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美术作品本身通过外在的现象、色彩等画面因素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作用于人的可感因素共同传达着丰富的信息。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层次异常丰富且有一定深度,鉴赏者因个人阅历、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鉴赏者主观上的好恶、艺术上所持观点及与原作者创作时想法的差异也影响着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及鉴赏者的差异性要求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学生的一些观念,培养他们勇于开口、敢说真话的良好品格及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精神。并且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美术作品作初步的评价,老师所要做的是继续丰富充实他们的经验世界,并且给他们一个衡量艺术的天平。在我们创造的这个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自我感觉到了对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鉴赏能力,这为深层次的鉴赏做好铺垫。

  (二)教师方面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并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尝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上好小学的美术欣赏课。

  1、美术教师随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涵盖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是科学等学科;而且欣赏课可以欣赏的作品种类繁多,如国画、油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园林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必须博览广学。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平时就注重广泛收集查阅资料,对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的生平、主要事迹等都要进行认真的提取、融于作品介绍之中,在此基础上,若能在教学时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更能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欣赏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引言所带出的艺术魅力既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是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的办法之一。“万事开头难”,一堂出彩的美术欣赏课,首先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到所要欣赏的作品上来。在此,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句开场白上进行仔细推敲,既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与所要欣赏的作品联系起来。所以,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美术及美术教学能力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同时也必须精心准备教案,并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积极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在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这节课,我们将有一个机会去了解我国的稀世珍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以及规模宏大、被世界称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另外我们还将欣赏到著名的云冈石窟大佛。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欣赏、分析,去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去认识祖国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这样启发,使学生对新课和教师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可以增强学生们求知的愿望。

  3、改变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优化欣赏课的办法之一。

  通常的欣赏课,全靠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呆板,效果并不佳。现在,教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一系列的新教学措施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例如:让课堂与平时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业余课后自行搜集美术资料;可以这样来操作:让学生任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可以不限。这样既能教会学生学会自己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对美术欣赏产生一定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一举两得。另外在学生为美术作品写评语时,必然会使学生的审美与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一通过评价美术作品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在这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合作探究中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知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课堂总结 篇8

  为了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结合学校实际,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堂实效、改革作业设计、推进课外活动,多管齐下,有序推进。

  凝心聚力,构建高效课堂

  “双减”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开展了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特殊孩子的身心特点,老师们将“分层教学、医教结合、康复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特殊孩子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对他们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促进特殊孩子早日融入社会,真正做到让教学落地有声。

  凝心聚力,优化作业设计

  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学校举行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讨会。老师们结合特殊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仅优化作业的设计与要求,还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采取分层、分类和培养自立能力的弹性作业。

  老师们不仅根据学生层次设计A、B、C三类书本作业的同时,还要求同学们每周完成一份特殊的作业——铺床叠被、校园花草维护、义务剪发、简单做饭等基本劳动技能。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美好,为特殊孩子自立奠定基础。

  凝心聚力,推动课外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针对每个孩子的自身的智力情况、肢体情况、心理情况,学校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康复训练、艺术等教育,制定科学有效的课外活动内容,切实领会“双减”政策,加强特殊儿童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双减”之下,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落实“双减”,使每一位特殊学生健康成长!

  课堂总结 篇9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件的指导意见》,我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辖区内居民群众和流动人员抵制毒品能力,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社区当前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部署

  在20xx年初的禁毒工作例会中,把禁毒工作纳入社区全年工作的议事日程,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禁毒工作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立足社区实际,全面推进禁毒工作的理念,将禁毒工作融入到“平安社区”的创建中,开展社区各项禁毒工作。

  二、全面宣传,效果显著

  1、在社区内各小组的宣传栏将贴禁毒的宣传海报,使更多的居民群众认识毒品的危害。

  2、结合春节后流动人员返回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宣传工作。调动流管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广泛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以警惕合成毒品危害,防毒方法等温馨提示为主要内容,引导流动人员关注合成毒品问题,加强自我防范,共同抵御涉毒风险。

  3、加强禁毒宣传,营建禁毒氛围,利用四个流动宣传栏,深入到社区的公园、学校、企业开展禁毒流动课堂、营建教育活动及安会教育活动,以警惕合成毒品危害、防毒方法等温馨提示为主要内容及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的普及,引导他们知毒、拒毒,增强消防的自救意识,加强防范。

  通过今次开展禁毒“流动课堂”活动,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群众和流动人员抵制毒品的能力。

  课堂总结 篇10

  今天中午在学校的四楼的会议室里,聚集了课改班的全体老师、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校名师工作室成员,约25名教师,就我校进行课改二周以来的情况进行诊断、总结、破解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从课改第一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来看,经过全体老师的破解与不断努力,有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也总结也了一些好的经验出来。在这二周中有我们想有的与不想的情况出现,正是这些想要的与不想要的情况的出现才给了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思考与总结,总结经验,保留好的方面,及时调整与修改不好的东西才能让我们的课改与成功的距离越来越短。

  课改二周半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与教师的收获:

  一、课堂中

  1、学生课堂积极性、主动性、思考问题明显在增强中。

  2、班级的评分制度与奖励制度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预习情况

  还不能达到真正的预习效果,这与学科特点、课时难度有一定的关系。

  原因:

  1、教师导学案的编写上:题量的把握不到位;内容精确度(重难点,引导方式)比较粗放;难度控制不足

  2、预习的时间不足。因为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所有开始无从下手,导致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预习任务。

  3、学习预习不到位,这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前期的指导还不是很到位,二是学生预习惯与能力还有逐步的养成中。

  三、小展示情况

  1、有些组表现为学科组长报答案,组员对答案的形式。

  2、小展示结束后,在黑板写大展示内容的时候,没任务的其它组员比较散乱,无事可做,从而导致纪律上也不太好。

  3、小展示时学科组长对任务落实的情况也不好。

  四、大展示情况

  1、学生讲解时思路比较乱,以及不到位。这说明这个小组在审题上不足,讨论也不足,所以解题思路、重难点解读、题中关键字的理解上出比较多的问题。

  2、组员的倾听情况不佳。有的同学在本组成员讲解时,不仔细倾听、不思考、不懂得补充。而其它组员较多的只是为听而听,或者因为离展示者的距离较远根本不听,做自已的事,与学习无关的事,甚至在悄悄的讲闲话。

  3、点评的关注点不明。表现为二个方面:

  A、点评时,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点评内容离题越来越远,不把握题干的内含。

  B、为获得加分,一时兴起而点评,自己并没有进行较深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情况

  1、几乎所有课堂教学中都存在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学任务不能在课堂内完成。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都不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学生的总结只能放在课外。但有一个问题,学生课外的总结结果往往得不到老师的指点,学生很少会对自己的总成果让老师点评。

  2、课外总结。虽然对学生来说时间上是充足多了,也会有一点的效果。但很多学生往往不够自觉,意识不是很强,所以有时就根本不总结,只有老师有导学案二次检查时才总结的也比较匆忙,燎潦草草的补上。

  六、课后作业

  原本按我们期初提出的课改想法,学生课外的的作业量会很少,甚至可以没有。但由于我们还在摸索阶段,有些老师总是放心不下,所以在作业量的把握上、质量上都不是很到位,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课后的作业量与质的把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预习时间与学生的课后的学习总结时间及效果。

  七、教师的收获与困惑收获:

  1、在导学案编制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路,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想法与模糊的观点,部分教师教学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

  2、在自主学习、预习批阅、大展示打分等都能基本操作到位。

  困惑:

  1、无法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课堂总结、反馈环节没有,课堂上为赶进度而教学。

  2、小展示时如何把握时间,如何将大展示题分配到位,而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时间。

  3、大展示时,对展示人的点评人、点评人的收、放的精准度的把握问题。

  八、小组情况

  1、部分组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发言。

  2、小展示时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落实到位不是很明确。

  3、出现个别小组整体学习状态、纪行不是很好,与其它组明差异较明显。

  4、由于现在圆桌型的坐法,导致学生讲话、闲聊方便起来了,所以班级纪律监管难度增大,而引起纪行上有些退步。

  “提升课堂教学转型,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四位校长高瞻远瞩的解读与引领,让每一位与会者如醍醐灌顶,进一步明确了课改中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经过与各名师、领导的不断探讨与总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做,实现课堂转型将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能将指日可待。

【课堂总结】相关文章:

课堂评价总结03-31

高效课堂总结01-07

教师课堂总结09-24

课堂评价总结05-17

教师课堂个人总结04-20

社会课堂实践总结02-28

空中课堂总结03-31

水调歌头教学课堂总结03-28

高效课堂总结及反思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