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时间:2022-05-05 13:30:10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希望有所帮助!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篇1

  (1)游戏法。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真、善良、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也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惩罚。

  (2)榜样示范法。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仿效。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对一些涉及是非的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

  (3)自我管理法。

  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要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养成习惯”为目标。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责骂,而要告诉他如何做才能更好。

  (4)行为约束法。

  要从小约束孩子的行为。例如父母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孩子不要吵闹,在公共场合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东西,如果孩子随便扔废纸,父母不要代捡,而要要求孩子自己拾起来丢进垃圾箱,使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时时提醒孩子,不要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损害别人。

  (5)自编故事法。

  孩子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编个故事讲给他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经常把不爱吃的饭菜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改不了,这时可编个故事,并通过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当然,自编故事要有针对性,有情趣,并具有感情色彩;同时与一定的行为训练相结合。

  (6)故意忽略法。

  当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时,父母不要急于用责怪、批评的方法,这种方法反而容易强化这一行为,可以来用忽略法去淡化它。

  (7)暗示法。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运用最广泛的是语言暗示。

  (8)反射情感法。

  反射情感法就是把孩子的感受用父母的话向他再说一遍,像照镜子一样将他的感受反射回去。如孩子哭着跑来告状,说小朋友打了他。父母可同情地说:“喔,他打了你。”把他的感受反射回去,从而平息他的激动情绪。再如孩子听了大灰狼的故事,晚上可能不敢一个人呆在屋里,会跑来对你说:“屋里有狼。”父母可以说:“哦,是白天讲的`故事中的大灰狼吓坏了你。”把他向你表明的感受反射回去,这样可以较快平息他的畏惧情绪。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篇2

  早晨当妈妈抱起我时

  1)我也要抱抱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早上好!让我也抱抱你吧!”

  2)我也要亲亲妈妈,对妈妈说:“我最喜欢妈妈!”

  3) 对妈妈说:“祝妈妈每天心情愉快!”

  当妈妈上班去时

  1)和妈妈说“再见!”再给妈妈一个飞吻

  3)对妈妈说:“祝妈妈工作顺利!”

  2)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妈妈再见”!

  4)帮妈妈拿衣服、包和鞋子,送妈妈到门口说:“妈妈再见,路上当心哦!”

  当我上幼儿园时

  1)和妈妈亲一亲,说:“妈妈再见!我会乖的!”

  2)和妈妈击掌说:“加油!我是最棒的!”

  3)对妈妈说:“妈妈,我会带我的作品给你看的!”

  4)抱着妈妈说:“妈妈,再见!我会听老师的话,你放心吧!妈妈走好!”

  当我和妈妈走在路上时

  1)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你抱!我自己走!”

  2)对妈妈说:“妈妈你累吗?我帮你拿东西好吗?”

  3)对妈妈说:“妈妈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4)走在路上,我要牵着妈妈的手

  当我和妈妈一起吃东西时

  1)夹一块给妈妈说:“妈妈,你尝尝!”

  2)夹大的一块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大的你吃!我吃小的!”

  3)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请我吃好吃的,我长大了,也给你买好多好吃的!”

  4)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不要妈妈喂,我会自己吃的!”

  当妈妈一起上桌吃饭时

  1)当妈妈(长辈)还没有到齐,宝宝说:“我们要等***到了,一起吃饭。 这样才吃得香!”

  2)当饭菜都上齐了,碗筷还没有放好,宝宝说:“让我帮妈妈(长辈)拿筷子和碗。”

  3)当妈妈(长辈)还没有入坐时,宝宝说:“我来帮妈妈(长辈)搬椅子。”

  4)当妈妈(长辈)和宝宝一起吃饭时,要喂宝宝,宝宝说:“宝宝长大了,要自己吃!”

  5)当妈妈(长辈)把好吃的东西给宝宝吃时,宝宝说:“妈妈(长辈)辛苦工作了一天,好东西好给妈妈(长辈)吃。”

  6)当和妈妈(长辈)一起吃饭时,宝宝说:“妈妈(长辈)赚钱很辛苦,要爱惜妈妈(长辈)买来的粮食和菜,不浪费,吃的光光的。”

  7)当和妈妈(长辈)一起吃饭时,宝宝说:“妈妈(长辈)烧的饭菜最好吃了,宝宝喜欢吃。”

  8)当和妈妈吃好饭后,宝宝会将自己的碗筷放好。将椅子归位。

  9)当和妈妈吃好饭后,宝宝说:“宝宝帮妈妈(长辈)洗碗,或者在妈妈(长辈)身边陪妈妈(长辈)洗碗,和妈妈(长辈)聊聊天。”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篇3

  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以下是我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些想法:

  1.多与孩子沟通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很多想法。所以我们要做到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交流成为一种习惯。和孩子每天的交流,并不是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批评你了吗,不是问这些消极的问题,而是问一些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比如今天学会什么,你觉得你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你和谁是好朋友,当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会很愿意和你说说他的事情,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孩子在说的时候,你再忙也要认真的听,不要敷衍孩子,你认真的听了,孩子会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帮孩子分析他的困惑,当孩子的困惑得到家长的解决的时候,他也会越来越信任你,也更加愿意把他要做的事情跟你说。这样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的品德教育还要融入在生活的时时刻刻。比如:在家中种植一些小植物,让孩子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平时对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如“三·八”节让孩子关心妈妈、阿姨、奶奶,为他们做件事;“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对于家长,我听到过这样一个划分,一级家长用眼睛来教育孩子,二级家长用嘴巴来教育孩子,三级家长用拳头来教育孩子,我还做不到用眼睛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境界,但也不会用拳头来教育孩子。孩子大了更多的以说理教育为主,让孩子能明白道理。所以平时也只能用嘴巴来教育孩子,做个唠叨的妈妈,希望在我的唠叨声中孩子能慢慢地长大,慢慢懂事,快乐地学习。以上的这些都是我个人对孩子品德教育的一些点滴。教育孩子本来就是我们家长一生的事业,孩子学习着,快乐着,这都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8-05

别忽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07-26

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03-12

对孩子的教育01-20

父母对孩子寄语03-16

老舍如何教育孩子07-20

对孩子的教育心得08-26

家长对孩子寒假评价03-16

家长对孩子学习评语03-28

对孩子的新年寄语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