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1-07 12:30:3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2分)(2)、B(2分)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2.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写景抒情B.羁旅生活

  C.凭吊怀古D.送别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

  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

  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4.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

  答案:

  (三)12-14题(8分)

  12.D(1分)

  13.B(2分)

  14.(5分)首联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望浩渺的长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风平浪静,看夕阳缓缓西下,看帘旌静静低垂。此时的心情轻松平和。

  颔联写作者想到这里曾是吴国和蜀国征战之地,想到当下国家危亡,自己流离失所,即使面对湖山胜景,内心的惆怅、忧愁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中写自己颠沛流离,历时三年,历经万里,期间的苦难深重,悲痛难抑。加上登楼望远勾起思家之情,高楼凭栏更生孤苦、危险之感。层层悲苦情感叠加,悲何如哉!

  尾联是前面积压的'悲苦之情的总爆发,像火山喷发难以抑制。“无限悲”道出了苦难的深重与绵长。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风霜、落尽树叶的苍老枝干和浩瀚无际的长江洞庭。登楼的人是国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发老者。触景生情,痛苦无限叠加,痛不能堪。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重在点明各联的情感并有一些说明即可,不求全面完整。)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3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7分)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5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仅供参考:

  8.(5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2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3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11-28

陈与义《春寒》阅读练习及答案11-05

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09-03

寒食陈与义阅读答案12-10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05-30

陈与义传阅读答案10-26

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10-17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03-27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