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时间:2022-11-23 18:45:3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篇1

  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

  1.分别找出下面两个词的反义词。

  (1)伟大——( )

  (2)富强——( )

  2.画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加粗的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原句与改过的句子哪句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渺小 贫弱

  2.比喻 指有些人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把读书当做一种手段、方法。

  3.青年人不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原句更好,因为感情更强烈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篇2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列)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 题)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正确的字音下面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3.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zhòng liang nàn 烈 提

  2.这个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问题 烈火 说明周总理一心为民的深切情怀。

  3.我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而读书,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 篇3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A.外貌

  B.行动

  C.语言

  D.心理

  正确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外貌

  B.心理

  C.行动

  D.语言

  正确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A.语言

  B.行动

  C.心理

  D.外貌

  正确答案:D

  4.选择正确的读音。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妈妈背( )着我来到了医院。

  A.bēi

  B.bèi

  正确答案:A

  5.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 )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

  A.bèi

  B.bēi

  正确答案:B

  6.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

  正确答案:到底

  7.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

  正确答案:清楚

  8.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答:中国人受到洋人的欺侮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理解及参考】相关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答案参考07-0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答案04-2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6-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1-2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06-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10-2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3-3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03-3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