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4-03-27 23:20:18 诗琳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练习题,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习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1

  清明

  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莱,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土地爷爷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1、 作者说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请你概括上“大家坟”那天孩子们的两件“乐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叙述了家人扫墓的情形,但是有些笔墨也介绍了醇厚的民风。请你摘抄一个可以表示这一内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这鸡蛋味道真的比平时好吃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叙述的语言简练而富含韵味。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文中的一个场景。(不少于60字)

  示例:文中上坟路上的情景令人难忘。一行人快乐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一位长者挑着一担祭品走在最前面,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则在队伍中跑进跑出。一会儿到桃树下折一枝桃花,一会儿又钻进蚕豆地里捧出一把鲜嫩的蚕豆夹,活泼欢愉的模样逗得大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文中 的情景令人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于是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美人照镜”。我们民族文化中有很多这样富含韵味的景物名称,请你写出一个并作简略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吃船里烧出的饭菜;抢鸡蛋吃 (任选两个内容,大意对即可。)

  2、示例1: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或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

  示例2: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 (意对即可)

  3、示例:这个鸡蛋和平时的并无差别,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们快乐开心,所以觉得比平时好吃。(言之成理即可。)

  4、“略”。(内容参照示例,符合要求即可。)

  5、略。(大致符合要求即可。)

  《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秋色

  北宋时期山东诸城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家喻户晓。历史上对《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以及上河的涵义曾有过一些争论,但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却无异议。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和收藏鉴赏者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此画所描绘的并非春景而是秋色。

  从《清明上河图》诞生至今,一般都认为该画所描绘的是北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梁以及汴河两岸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自然风光。明代的《味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画上不仅有宋徽宗亲笔的瘦金体题签清明上河图和双龙小印,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并且研究者还认为,根据《东京梦华录》对清明节的相关记载,北宋时期清明时节不但要祭扫亡灵,还要举行盛大的郊游活动,这也与画中所描绘的景致相吻合。如此说来,这幅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无疑。

  但如果仔细观察画作,同时再对照当时的历史典籍,我们就会发现清明节之说令人难以置信。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左右,然而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几个孩子光着身子在街头玩耍,河岸小贩的桌上赫然摆着切开的西瓜,草帽、竹笠等御暑御阳物品在画面上也随处可见,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此时不应是乍暖还寒的北方初春季节。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据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如果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习惯。画面上还有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中则有这样的记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我们知道,孟元老和张择端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物,而《东京梦华录》又是记述北宋汴梁风俗人情的重要历史典籍,所述史事当是准确可信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画中景致是秋色而非春光。

  既然《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清明时节,那么为什么又以清明为名呢?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诗经·大雅》中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的说法,《毛传》称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也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之句,这里的清明都有政治开明有度、人民安居乐业之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画中题款清明语,应是作者张择端进献此画、期待获得皇帝赏识所作的颂扬之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正是在于表现承平风物。根据画幅后面张著的一段题记介绍: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教也。从中我们可知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这些服务于皇室的画家们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并忠心为朝廷服务,描绘这种带有吉祥征兆、歌颂太平盛世的作品应该是他们分内的政治任务。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画中清明一词所代表的准确涵义就不难理解了。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理由的一项是()

  A.该画所描绘的是北宋徽宗时代东京汴河两岸在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热闹景象。

  B.明代的《味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画上有宋徽宗赵佶亲笔的瘦金体题签清明上河图和双龙小印。

  C.《清明上河图》上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河上春一句。

  D.根据《东京梦华录》对清明节的相关记载,北宋时期清明节不但要祭亡灵,还要举行盛大的郊游活动,这与画卷中所描绘的景致相吻合。

  2.下列各句中,不能直接证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春景的观点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画中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几个小孩子光着身子在街头玩耍,河岸小贩的桌子上赫然摆着切开的西瓜,草帽等御暑御阳物品在《清明上河图》画面上也随处可见。

  B.在《清明上河图》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

  C.《清明上河图》画面上还有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

  D.《诗经·大雅》中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的说法,《毛传》称: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3.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清明节的场景,作者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6分)

  答案:

  1.A

  1.D

  1.(1)画面的内容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与场面。

  ①画中人物的穿着特征不应是北方初春季节;(1分)②进暖碳炉不是北宋人清明时节的生活习俗;(1分)③卖新酒也是中秋节前的事情。(1分)

  (2)清明有政治开明有度、人民安居乐业之意,这里应该是表达政治清明的意思。(3分) 答案解析: 1.此题问的是不属于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理由, A、是其描绘的画面。

  1.D不能直接证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并非春景。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清明节的场景的理由,属于观点概括题,由画中人物的穿着特征 进暖碳炉卖新酒等加以判断。

【《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清明的心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3-01

《等》阅读练习及答案09-12

《石榴》阅读练习及答案06-13

《台阶》阅读练习及答案01-14

《江汉》阅读练习及答案11-12

《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04-27

《散步》阅读练习及答案11-03

《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08-13

《母鸡》阅读练习及答案06-14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