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6-4-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1、教师要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学生的发展开展教学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灌输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善于检验假设,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主动的探究欲望,具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2、 教师要满怀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要满腔热情,热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多加关爱,多给予照顾、辅导。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上课时情绪乐观,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全体学生。

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兴趣还是直接兴趣为主,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越接近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起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买卖、测量、计算以及各种各样的行程问题、图形拼摆等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中,都包含着丰富多采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是大有裨益的。

4、巧妙设计练习。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提高数学能力,新知识学习后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通过练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必须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增加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适当布置一些发展性的练习,供学生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张扬个性。

5、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就会剥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如果每个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都要和教师预先设定的一模一样,这样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教学时间也节省了。但实际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能在适时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安排适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就能因此而激发起学生更多的灵感,使他们的学习欲望越来越强,这样,学生富有见地的发现就不会擦肩而过了,学生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6、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他们对新颖的事物更有兴趣,也更乐于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调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积累表象,获得知识,理解概念。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模拟现实前景来表演。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探讨交流,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比赛,就某一问题开展辩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