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语言障碍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6-6-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重庆市永川区聚美小学    刘方利 

摘要:低年级儿童的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儿童学习数学的障碍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数学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儿童的语言障碍,更好地培养儿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语言  儿童

数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形成数学方法与数学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数学语言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所在。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和图画、符号、算式、图形等的有机结合。数学的表现形式即用文字语言、图画符号表现数学背景和数学事实,又用专门的数学语言表达计算和推理。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思维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也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维混乱。”因此,在学生的所有学科学习中数学是最难学好的学科。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障碍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对策呢?影响农村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障碍是儿童的数学语言。

一、影响农村儿童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障碍分析

1.数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为儿童数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道语言障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突出过程与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能解释,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数学过程表达清楚,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低年级儿童在学前教育中认识了数,并会口算简单的加减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又对数学事实,背景的描述缺乏规范的数学语言。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中,经常是生活方言,课堂回答问题用语也不标准,经常答非所问。

2.教材。教师的规范语言又给学生设置了第二道语言障碍。

伯恩斯垣的社会语言代码理论研究表明: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代码。有两种文化代码:一种是精致代码,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普遍性和关联性,通常存在于上层社会;另一种是受制代码,具有特殊性和孤立性,通常存在与下等社会中。农村儿童所处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背景都是在农村,相对而言是受制代码,生活语言和方言的使用比较突出,而教材的编写语言、教师的上课语言是受制代码。(张春玲《从课程视角看农村学生问题》)所以农村儿童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师语言的理解就显得很困难,对问题的理解和态度比较盲目,在课堂中才会经常表现出答非所问的现象。方言为农村儿童设置了第三道障碍。

3.农村方言对儿童学习数学语言产生负面的影响。

农村儿童生活在方言的环境中,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教学要求使用普通话,学生听起来就困难一些,影响学生的理解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数学生活化比较容易,生活数学化比较困难。数学教学就是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儿童很难理解数学化的语言。在教学中发现:儿童不会解决数学教材上买东西的问题,但你给他钱,说买什么东西,买多少,让他去卖买,一会就解决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活语言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的区别,在于普通性与标准性,儿童在家长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生活语言运用广泛,使用频率高,解决问题比较容易,相反规范的数学语言学生接触较少运用较少,所以生活中经常不能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数学事实,不能解决。甚至有时学生心中知道了是什么,可也不能表达出来。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突破农村低年级儿童语言障碍的对策

1、教师要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和行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语言力求用词标准、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教师要多使用数学专业术语,为学生建构专业术语,象:同样多与相等、合起来与一共、多与大等语言的不同表达,因为低年级儿童缺乏这些联系。教师良好的语言示范,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为学生创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人人都说普通话,克服方言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

2、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进入情境,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有意义建构的前提。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的有效工具。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低年级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数学事实的背景,解决数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相得益彰的。比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提到“平均分”,刚接触的低年级儿童不理解它的含义,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理解容易得多。学生以后也不会说成每次分得一样多而说成平均分了。

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语言本声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语言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摸棱两可。正如心理学家加培林说:“没有言语范畴的练习,物质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要离开物质的直接依据,首先要有言语依据。”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但都是静止的,有的图片不能明确表示顺序。加减混合的图片,学生很难分清顺序,不能正确理解要表达的数学事实和信息。把它制成课件,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现,学生不仅很容易说出数学事实和信息,而且学会用时间顺序来表达信息,充分理解“先”“后”“然后”等词语的含义。再回到静止的图片,学生就会用比较规范的文字叙述图片表达的数学信息和事实。例如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加减混合题的图片,它的意思是: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5只又飞来了7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学生看图是很难理解的,如果用课件展示,会把静止的图片转化成生动的动画:先出现一棵高大的树上住着8只可爱的小鸟,然后又动画飞走5只,最后又飞来7只到树上。让学生根据动画一步一步说出图意,学生理解和解决就容易多了,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得到培养。

3、以课堂为平台,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把文字语言与图画、符号、算式、图形等数学专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抓住每一节数学课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对儿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说出图画表达的数学信息、背景、问题,说出操作过程、算理、算式的过程、分析过程。如:教学5-2,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说,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完整的说出摆的过程。教师再追问:5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坚持这样的训练,把图画语言、算式语言、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地位,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在教学中,创设环境,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讯善诱,持之以恒,导之以法,突破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语言障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对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