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在学习中成长 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1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更好得适应校园生活,更快得投入教学工作中。我多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等,来提升自己。观摩课是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种课堂活动,不同的教师组织,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观摩课”对教学大纲的宏观要求作了具体化的阐释,它能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抽象的理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方便观课者学习和借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因此,观摩课已成为各园最重要的教研活动之一。 

通过观摩课的学习我一点点成长成熟起来,让我对这项活动有了一些新体会。既然是观摩,上课的老师会精心准备一番,所以每次都期待着有些出彩的活动出现。最让我受教的就是在中心小学的一次观摩课。所以选材二年级《乘加 乘减》,本课程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以下就本次活动的活动设计过程、教学策略做些解释: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情境,导入新课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精心创设和妙用导语情境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情境能使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 这节课采用的是先口算在看图写算式,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同时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小熊掰玉米棒的情境图,并伴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巧妙地利用主题图,设计玉米棒的秘密问题,“商店购物”,“小小设计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为枯燥的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③3x4-1=11等,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巩固运用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进度。思维题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得选择一些题目。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本次我园的观摩活动为所有老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最宝贵的教学形成的教学风格,毫无保留地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通过学习,我一定会成长为优秀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