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突破教学重难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6-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学小学   殷兴均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确实,预设再精巧的教学设计,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中,总有意外生成,打破完美。我认为,教学中产生疏漏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反思失误、学会运用失误资源,这是每个教学一线的老师必做的功课,特别是要避免由于教师的预设不周导致的失误。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下面就我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歪打正着”,和各位老师分享,并进行自我反思。

     我在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我在导入环节中,我预设了请8位同学站一排,然后要求大家说出指定学生位置的练习。课前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说“第X个是XX同学”;另一种则是能够完整准确地描述“从左(右)数第X个是XX同学”。

     可实际教学中却完全出乎意料,一开始学生就已经用数对来表示他们的位置,主动将第一排认定为全班第一行。我的设计初衷是:从一排同学中找某人的位置(一维)拓展到从全班同学中找某人的位置(二维),主要意思是想体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并在下课时将知识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又该如何表示呢?请学生课下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良好的设计初衷在开课伊始就被学生高质量的预习泼了盆“凉水”。

     接下来,我让学生看课本,自学“例1”。

     我提问:学完例1,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1:(2,3)的标准读法是怎样的?

     生2:为什么要先写列,再写行,而不能先写行,再写列呢?

     生3:为什么2和3中间要打逗号?

     特别是提出第三个问题时,全班哄笑。

     我想:人们约定俗成的写法成为学生争相提问的重点;我在备课中忽略的读法反而成为学生关注的内容。教材中小精灵所提出的问题“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没人问。如何用数对表示教室中学生的位置,没人问?这反映出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细节,但如何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还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当时沉思片刻后,灵机一动。先对提出问题的三个同学进行了表扬,表扬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并且把这三个问题写在了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小组合作讨论。

     这一下子,教室里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我让学生小组统一意见,汇报交流,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把握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

     案例思考:

     1、备课过程中更须精心准备。学生预习后可能会提出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在课前准备中更加充分才行。如数对的读法,虽然我在教学时已经示范了读法“如果用二,三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可学生在学完例题后对读法还是有质疑,为什么?因为,如汤婷在预习时的读法是“括号,二,逗号,三”与老师的不同,因此产生了疑惑。那(2,3)读“二,三”对吗?还是应该读“数对,二,三”?或者……?你们又是怎样教学生读的?

     2、教案设计必须脱胎换骨。语文教学从低年段就开始要求学生预习,因此教师的备课是站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设计的。而数学很少要求学生预习,所以无论是网上下载的教案或购买的教案参考,它们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定位就与已经在课前与文本对话后的学生原有基础知识不同,这样的教案是无法直接拿来使用的,必须“脱胎换骨”。

     3、学生质疑后教师点评要有策略。学生质疑后教师不一定马上进行点评,可以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再评价,而且评价语十分重要,要达到既使学生乐于、勇于质疑,又能从中逐步掌握质疑的方法。我觉得这节课我处理得较好。三个学生的质疑受到全班同学的哄笑,其实生2的质疑我可以一句“约定俗成”打发掉了;生3的质疑我可以简单说“在数对的中间必须用逗号隔开”。但是这样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质疑得不到重视,以后就没有学生乐于、勇于质疑。这节课我不是简单直接的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积极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这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总之,我们要善于捕捉和正确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歪打正着”,并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时常呈现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