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量的计量)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0-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第八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谈话: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运动员(出示刘翔的照片)

2.提问:这份资料中介绍刘翔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时都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3.在刘翔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上的知识(引出课题),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量的计量。在小学阶段除了刚才出现的长度、时间、质量这些量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量?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量的计量(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量的计量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重新认识旧知的欲望。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

学生小组合作,查漏补缺,按其表示的意义将学过的计量单位归类,形成小组的有关量的计量知识网络。

老师深入各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各组的知识网络。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小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辩析,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提升,整理板书:

计量单位

及进率 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容积单位

 

   1000

千克

1000

克 世纪

 100

  12

 31、30、29、28

  24

  60

 60

秒 千米

  1000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平方千米

1000000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升)

  1000

立方厘米(毫升) 升

 1000

毫升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1)明确进率。

比较特殊的进率如1千米=1000米、1公顷=10000平方米等重点引导学生指认。

   时间单位,尤其是月跟日的进率,有4种:31日、30日、29日、28日,可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的大、小月。并问:二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怎样区分?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记忆。

这么多的进率你记得住吗,可怎样记?引导学生利用各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特点来进行记忆。

(3)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的计量制度逐步趋于统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让学生认识:这为了更方便地进行对外开放,为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回顾学习的旧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过的计量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谈话:整理完了学过的知识,下面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表现的最出色。(屏幕出示)

1.比一比: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单位呢?(每一组分AB组)

A、奇山水库容量是4000万立方米。

B、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8.9升。

A、一列火车从济南到上海需要10小时。

B、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比赛中,创造了12.91秒的奥运纪录。

A、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是272公顷。

B、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

让学生合作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认识计量单位的意义。

(二)综合练习: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出示课本P96页第2题)

4.填空:

4米=(  )分米=( )厘米      8.2立方米=(  )升

2080米=(  )千米(  )米    6500毫升=(   )升

6平方米=(  )公顷           3吨70千克=(   )千克 

让学生口述,并说出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拓展练习:

5.想一想。

(1)用多少块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才能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将这些木块排成一行,长多少米?

(2)把一个棱长1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能切成多少个?将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长多少米?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下表是某车往返甲、乙两地的时刻表。

(见课本P96页第5题,)

(1)两地相距480千米,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行驶,下午应该什么时间发车才能按时到达甲地?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更加进一步加深对量的计量意义和应用。

四、师生总结,整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回顾和整理,对于量的计量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除了我们复习的常用的计量单位,你还听说其他的计量单位吗?

【课后反思】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进一步总结旧知,感悟生活中数学知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的真正的数学意义,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本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复习到应用,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胶南实验小学   丁方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