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图形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0-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空 间 与 图 形

第4课时(总第13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02页“练习与实践”9-11题

【知识要点】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第9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使它们面积相等。画出的三角形底与高的乘积要等于长方形长与宽乘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要等于长方形长与宽的乘积;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等于长方形长与宽乘积的2倍。第10题先让学生在两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圆,要求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在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然后让学生分别计算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以及它们各占所在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数。由于上述两种画法得到的1个圆与4个圆的面积是相等的,它们与每个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也是一样的,因而很容易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现象是否普遍存在?由此,教材让学生继续在这样的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验证此前的猜想。这样的活动既体现了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又蕴含了数学的奇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第11题让学生借助操作,解决“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面积最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面积与周长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会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对新旧知识点的复习和加深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 教学建议

    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画出一个指定长、宽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分别画出与这个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启发学生画出面积相等的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比较画出的图形的周长时,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推理获得相应的结论,但不必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图形有周长。第10题,一要指导学生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二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相应的更有趣的现象,三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类推。要使学生认识到:在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3.14×32;在这个正方形里面画4个符合指定的要求的圆,这4个圆的面积之和是3.14×1.52×4;在这个正方形里面画9个符合指定的要求的圆,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是3.14×12×9。而上述几道题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不变的。依此类推,像题中那样,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里画16个、25个、36个……圆,每次画出的圆的面积之和都是不变的。此外,计算相关的百分数时,可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以免分散学生探索规律的注意力。第11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每次操作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判断,并把发现的规律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第一,由于是靠墙围长方形菜地,所以木条只需要围长方形的三条边;第二,为了发现“怎样围长方形的三条边;第二,为了发现“怎样围面积最大”,要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因而操作过程要有条理性,以免遗漏和重复。

三、 知识链结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08页思考题)

2.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10页第10题)(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第23题)

四、 教学过程:

㈠  基本概念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3.填空。(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⑴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

⑵  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

⑶  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

⑷  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

⑸  圆可以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

㈡  教学例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讨论:

(1) 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哪部分?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2) 圆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r2有什么关系?

生:圆的面积是半径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的π倍。

板书:3.14×25=78.5(平方厘米)

㈢   完成第10题

㈣   动手操作

请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使它的面积是已知三角形面积的2倍。

 

㈤ 完成第9题

㈥ 全课小结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       ,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2.心决定圆的       ,半径决定圆的       。

    3.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时针走了       厘米。

    4.一圆形水池,直径为30米,沿着池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最多能栽      棵。

    5.把一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长方形,面积      ,周长      。把一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拼成一长方形,面积        ,周长        。

    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      ,面积扩大       。

二、火眼金睛

    1.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  )

    3.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4.如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最大。(  )  

三、实践应用

    1.在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内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2.从一张长3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4.在一个半径5米的圆形花坛周围修一条宽2米的走道,走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半圆的周长15.42分米,半圆的面积是多少?

   6.用18根1米的小棍靠墙围一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

        (画表用列举法)

7.用一长20厘米的铁丝正好围一个长方形(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计算它的面积。

8.小方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有2千米。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约70厘米,小方骑这辆自行车,如果轮胎每分种转100周,他从家到学校约需几分种?(得数保留整数)

 

空 间 与 图 形

第5课时(总第14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03页“整理与反思”和103-104页“练习与实           践”1-5题

【知识要点】 

1.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   柱       圆   锥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所看图.(新教材增加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看图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名称、特征以及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对相应立体图形的认识

 2.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开展实际观察活动,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对上述几何体的认识,增强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相比较旧教材,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及时展开想象和思考,从而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有较强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特征的愿望。

二、教学建议

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出示教材中的几个直观图形,让学生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让学生说说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着重应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展开图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对于圆柱的特征,着重应引导学生从底面、侧面和高这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对于圆锥的特征,则主要应引导从底面、顶点和高这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并提醒学生及时画下看到的图形。要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几何体的特征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加深对相关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练习与实践”第1题,一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三个面的形状,二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第2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如教材所画的长方形方格纸,或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有方格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按要求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设计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剪一剪、折一折,以检验方案是否合理、正确。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在图中连一连,再指名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第4题让学生先摆再画。第5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要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要求的不同摆法,并交流从上面和左面观察用不同方法摆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创新意识。

三、知识链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1第11页例2)

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下册第18页例1)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正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

      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出示圆柱和圆锥: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特征?

   (2)分别从底面 侧面和高几方面进行总结. 

   (3)教师完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

 

      圆   柱       圆   锥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图。

1.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生尝试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

3.师生共同交流。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可提醒学生根据这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图形,先摆出或画出这个长方体,再根据摆出的形体判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2.做“练习与实践”第2、3题。

  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

(五)全课总结

习 题 精 编

一、 慎重选择。

1.第(      )幅画是下面这个正方体图形的展开图(       )

 

2.下面形体中,作为塞子,既能塞住甲中空洞,又能塞住乙中的空洞的是(  )

 

3.下列图形中,图(      )和(      )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二、想想连连。

①从不同的面看下列图形,各是什么?②转动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① ②

   

三、动手操作。

   从下面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怎么剪?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四、解决问题

   铁匠李师傅用下面左图所示的一张长方形铁皮做一只圆柱形无盖水桶。做好侧面后,他又从下面右图所示的四种正方形铁皮料中选择一张做底。如果你是李师傅,应选择哪张铁片做底?请你写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