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统计》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稿)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天河区华颖中学 欧桂珍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3. 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5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众数》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众数》练习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

合     计 5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众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王兰 刘方 张欣 陈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第2节  《众数练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

一袋玻璃球红的、绿的各8粒,红色玻璃球占袋内玻璃球总数的 .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 1 3 5 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 12 13 14 15 l6 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