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题 教科书第118-119  《扇形统计图》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五年级 教 师 王凤丽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   《分数乘法(三)》

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难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程 学   案 导 案

试 学过的统计图有那些? 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用到他们?举例说明

布置课前预习118-119页。

 

 

 

程 学   案 导 案

学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汇报小组进行汇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组内交流

组织解疑

老师点拨

试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结 1、 总结学习的内容

2、 谈谈自己的收获

《奥运会》

  

课题 《奥运会》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五年级 教 师 王立华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21-123  页

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重点

难点

程 学   案 导 案

试  一、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以小组为单位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3

布置课前预习 121-123页。

 

 

 

程 学   案 导 案

学 1、二、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以小组为单位:订正,教师评价。

X kb1.co m 新 课标 第 一网

2、教科书第123页“实践活动”。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试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中位数和众数

(统计课)

学习流程图:

学习内容 :    教科书第124-125页  

学习任务:

1、什么叫“中位数”和“众数”?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3、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学习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了解: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量来表示。

2、中位数:一组按顺序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数据,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4、 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5、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种统计量的特点:

平均数: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受其影响,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6、 比赛计分规则: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目的是为了剔除极端分数的影响。极端分数。极端分数是指过高或过低的分数,一般是因为裁判的疏忽或者欣赏兴趣或者个人感情上的倾向造成的。

有时候中位数要比平均数更能反映出平均水平。比如:10人参加考试,2人缺考得0分。这时候的平均数很难真正反映出平均水平来,如果缺考的2个0又不能剔除,取中位数比较合适。平均数也有优点,他考虑了每位评委的作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方法,吸取了平均数与中位数这两个方法的优点,既减弱了极端数据的影响,又发挥了大多数评委的作用,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 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