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摆贝壳)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2、摆贝壳

教学内容:教课书第50一-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知识与经验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数学思想方法经验: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

3、生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几十几加减几十几"的两位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棒。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 1 )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

( 1 )探究学习: 

①问: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

( 2 )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4  7 

        -  3  2  

           1  5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 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 (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

( 3 )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 1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 2 )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 3 )小结: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三、自主练习

1、先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3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2、52页1题:估一估,填一填。

①估计本数:以第一层的12本为标准,进行估计。

②提出问题(有关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 

③尝试解答。

④解释:从学生自己列的算式说起。 

2题: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题:小鸟送信。

①尝试解决问题(连线)

②解释(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2、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信息窗3---参观水族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第54-57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生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生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生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其直接口答:较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再探究。]

师: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算法?

组一: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

组四:用计数器

……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满十进一”的道理。能积极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算法,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交流:…… (有的用口算、有的列竖式,大部分都是用列竖式的方法)

生:做对了的同学请把你的本子高高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发现好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交流时要求发言的学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算法,其他学生能专心听别人发言,这样这个环节才更具有意义,而不只是教师和发言的学生在对话。]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下面就通过自主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做得怎么样!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生一:我也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一些知识;

生二:我懂得了与小伙伴合作;

生三:我受到了表扬;

……

信息窗4--参观标本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64页

教学目标: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学生喜欢的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活动二

1、你能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总结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活动三

巩固练习62页~64页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其它问题,先放问题口袋里,等练习时再解答)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学生解答练习题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能找到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方问题口袋里。

 

 

 

 

 

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进一步巩固练习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书73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过程:

一、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谈话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

2、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

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几只小鹿?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一共有几只小猴?等

3、 汇报交流

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

4、 单元回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

知识: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

过程: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

情感: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态度: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二、 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 计算

53+24=     66+33=       56-24=

85-37=     19+26=       86-59=

实践活动

                                     --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过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及有关人民币的认识。

2、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以开展活动的方便为原则,让学生根据家庭居住情况及兴趣爱好自愿结成4--6组,选出组长。

2、 个小组决定好活动地点,活动阶段准备好橡皮,铅笔等所需物品。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经常需要数数、进行数的加减计算等。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数学?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如:我今年七岁了,我们班有41个同学。

如:到商店买东西要用到钱的加减运算,我买铅笔盒花了9元,买削笔器13元。

如:我看电视时……

(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74页插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在那里发现了数学吧!

看来生活中真有不少数学学问,同学们想不想想数学家一样到生活中去发现搜集数学信息呢?

2、 拟定计划

教师:如果我们分组进行收集活动,请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 你准备到哪些地方收集信息?

(2) 想收集什么信息?怎样收集?

(3) 为了不使你收集到的信息遗忘,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记录时要注意什么?

(4) 你认为收集信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时间、安全等)

学生可能想到:

(1) 我们到商店超市询问书包、文具盒、小足球的价格

(2) 我们到公园搜集游玩的人数

(3) 我们打算到书店找一找恐龙有多少种

(4) 也可以到停车场查一查各种车有多少

(5) 我们认为大家要分分工,以免及乱了

(6) 有一个同学专门记录,其他同学搜集信息

……

教师:我们的活动安排在周末,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

二、活动交流阶段:

1、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信息,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以“文具商店里的数学问题”为例,要让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各种文具的价格:

文具店有各种书包,有的书包每个28元,有的每个20元,有的每个56元……

小足球的价格也不同,美格的价钱有35元、15元、……

其他的数学信息如“铅笔每支2角,彩笔每盒18元”等。

可以求出的数学信息:

买一个最贵的书包比买另外两种书包的价格还要多:28+20=48元,56﹥48

买45元一个小足球的 价钱正好等于买35元、15元的 小足球各一个。

3、 总结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把调查活动和计划的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活动有什么体会?

4、 课堂总结:

计划的制定,收集过程,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等。要说明的是:从信息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