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8-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通分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正确地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较快地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组数的特点,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和5           4和12            6和9 

2、口答:  ==== 

任意指一个让学生说说理由,然后问:填数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3、把和化成分母是15的分数。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

师: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它们是异分母分数。 

转化后的后分母相同,我们称它们是同分母分数。 

由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相同的分母15是公共的分母,,我们称它为公分母。 

共分母15和原分母3和5有什么关系? 

(评析:学习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公分母,通过复习3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引出三个新名词: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公分母,分散了例1的难点。复习1帮助学生复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方法,为通分时准确快速地确定公分母作好了铺垫,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1、          滑雪运动员每分钟滑行 ,谁跑的速度快? 

师:凭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谁的速度快一些?谁能想办法来证明刚才的猜测? 

生1: =     因为  <   所以 < 滑雪运动员的速度快。 

生2:     因为﹤ 所以  <滑雪运动员的速度快。 

2、          引入新课:这种方法叫什么呢?他是怎样得来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题:通分) 

(评析:通过复习4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 

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较好地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同时课题的引出水到渠成 

(一)新授: 

1、          教学例1: 

(1)例1:把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提问:例1与复习3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告诉我们相同的分母是多少。 

讨论:你认为相同的分母(公分母)应是多少?为什么? 

交流讨论结果。 

提问:怎样把化成分母是18的分数?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看图说明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3倍得,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得,结果不变。 

(2)归纳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提问:从图上看,化成后的分数和原来的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化成后的分数的分母相同吗?我们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了怎样的分数?

师: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提问:例1是把哪两个分数通分的?结果化成了哪两个分数?和有什么特点? 

提问:例1是怎样把两个分数通分的?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3)做104页练一练 

(4)回头再看复习4,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通分可以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做一做例2。 

(评析:回头再看复习4,学生发现原来刚才那些同学所用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通分,而这些方法中,只有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的方法才是最简便的,再一次强调了通分的关键,学生也知道了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自然而然地引出例2) 

1、          教学例2: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       (2) 

提问:要比较的大小,先要干什么?通分时公分母应是多少?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强调书写格式。 

独立完成第(2)小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小结: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 

(一)巩固提高: 

1、          练习二十第1题 

2、          说出下面各组分数的公分母。  

3、              先通分,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4、          练习二十第3题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作业: 

1、          练习二十第2题 

2、          练习二十第4题的第3小题 

总评: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性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它来处理复习与例1、例2之间的关系,使这节课衔接恰当,自然流畅,让学生完全有能力解答例1、例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通分时,先提示,再试算,在试算后设计了一组讨论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地掌握通分的方法,安排较多的学生试算、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优势,加深学生对通分实质的理解。 

形象简洁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通分的概念、方法尽显其中,不但便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板书设计: 

通      分 

异分母分数 ---------  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大小相等 

通分 

通分教学反思

     “通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生汇报,教师板书两个。(选择异分母分数)

2.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自由讨论。

3 .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你准备怎么比?你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各小组确定一种方法,开展讨论研究,等一下分组汇报。

4.分组讨论学习。

5.请大家上台演示交流各自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概念。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我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通分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争论辩解的氛围中明

确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所以,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

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分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师:刘月霞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