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时、分、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

  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2.例2(一般的计算)

  (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4.练习十四

  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

  五、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