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五单元B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 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豪爽、  倔强、   勇敢、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 

(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五、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六、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21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课前准备:“负荆请罪”的教学录象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观看录象,引入情境

1、播放录象,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录象,这段录象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录象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录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

(1)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根据实际情景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 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

(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习作五  缩写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课前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五单元B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

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4.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

5.中班下册语言教案

6.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7.中班下册语言课教案

8.八年级地理全册教案

9.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10.七年级音乐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