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9-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文章特点可以用这么一句话的概括:简洁而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而深沉的情感,看似平铺,却不平常。可以说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感教育的文章,教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语文基础层面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感层面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体味亲情的力量(本文父子情深),进而通过这种亲情教育达到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理解父母。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生词。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和语言的佳句。

2. 读中感悟并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是如何的了不起;学以致用,能够学会从人物的外貌和语言以及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特点,并能应用到作文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2017-10-28 13:29:16)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3、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体会38小时有多长,平时这么长的时间,人们都干些什么,而父亲的38小时只是在干着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快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我让学生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课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到了什么,在老师的讲述下,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这时,我又提问:“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波澜。是有效提问。

这节课上完后,我及时的反思了本节课上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是有效提问。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3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及彼,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以读的方式和创设情境的方式并用,促进学生的感悟。让学生读得能达到“不知是他人之文,乃我之文也”的程度。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那种真挚的父爱。

2.适当的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1.让学生做批注式的阅读。把自己喜欢的或者认为好的在自由读的期间做上相应的记号,并且写下自己的感想。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声情并茂地朗读中体味和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深情导入,锁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导学生由地震一词想到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教师在伤感音乐的伴随下用带有沉重的情感的语言表达出地震给人们带来痛苦,生死离别,流离失所,特别是地震中的父母,护子情深,也一去不复返。(这样导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把握学习本篇课文的一个感情基调,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初步感知,夯实基础,训练概括能力

在这一板块,教师先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并识记的词语(如地震  混乱  安顿  昔日  废墟   坚定  挖掘   绝望   爆炸  叹息  悲痛  颤抖  拥抱),教师先指导学生认读并理解这些词语,然后让学生用一段话将全文讲了一件怎么样的事概括出来。这样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既让学生认识了生字,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老师要这样板书课题。适当加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理解“了不起的父子”。

第三板块: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我将着重从课文的重点句段入手,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到父亲和儿子是怎样的了不起。

我将分两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让学生理解父亲的了不起,这将主要从这么几个段落的解读:1-3段特别是第3段,让学生思考:父亲面对儿子被埋废墟的心情是如何的?对于表现父亲的心情的段落,我将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父亲的那种哭天抢地的痛苦和绝望的情绪;接着再从3-5段让学生通过读,理解即使众人都说毫无希望了并绝望的离开了废墟,父亲也没有因此而放弃解救儿子,然后再设问:是什么支撑父亲这样继续下去呢?让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承诺和爱,即:“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由此可见父亲的了不起。6-11段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进而让学生理解,此处的对话是从侧面来反映父亲即使面对废墟可能伤害到自己,也仍旧奋不顾身解救儿子和不论发生什么也要和儿子在一起的那种坚定心情。由此又可见父亲的了不起。12段是重点段落,这是将父亲的坚定和奋不顾身集中描写的段落。通过父亲挖掘时间之久的描写和父亲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即使艰难险阻也毫没有动摇对儿子的承诺,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第二个环节:将让学生理解了不起的儿子。我将从16-23段来教。重点从16段和23段两个段落来教。这两段都是通过对儿子语言的描写来反映儿子的了不起的。16段,着重让学生理解儿子的坚强和勇敢,以及对父亲的信任。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拥有的只有恐惧与危险,但是儿子却心里时刻牢记着父亲的承诺,相信父亲会来解救自己,并鼓励同学坚持着生的希望,可见儿子又是多么的了不起,临危不惧。23段,当新的出口开辟后,儿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同学,这种时刻为他人着想的精神,难道不能说是儿子的了不起的一方面。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理解儿子的获救,是父亲与地震废墟殊死拼搏,奋不顾身的结果,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无微不至的爱。

由此及己,由表及里。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教师适当的引导,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赞颂父亲的伟大,而是在教育我们孩子们要学会感恩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并理解父亲、母亲,以及许多关心自己的亲人。他们这些人都为了我们孩子能幸福、健康成长而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六、说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2.《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

3.《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

4.《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五年级

5.人教版火烧云说课稿

6.圆的认识人教版说课稿

7.人教版初中思品说课稿推荐

8.人教版圆的认识说课稿

9.小学英语人教版说课稿

10.圆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