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阅读理解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1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雨声录音、大雨图片、PPT等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学会分析课文的好词好句。

(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的手法和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并养成拿到文章先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够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本文的描写方法,学会分析文章的好词好句。

(二)难点:感受到作者对山雨的热爱之情,从而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问生听到了什么声音,能不能够想象这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生回答后PPT展出下雨的图片,引导出本课内容与雨有关。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内互相有感情地分段朗读,师点名生有感情朗读指定自然段。

2、师提问生本课分别写了山雨的什么内容,师引出本文是以下雨前、下雨时和下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请生为本课分层,并归纳每一层的大意。

3、生齐读下雨前的自然段(第一段),师提问生第一自然段写了山雨来之前是什么特点(静悄悄),并和生讨论作者的描写方法,为生讲解该段破折号的使用(为什么写跟着山风和云雾来)(破折号解释说明)。

4、生齐读下雨时的自然段(2-7自然段),师提问生在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下雨时山雨的什么特点(声音、颜色),并和生讨论作者在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把山雨的声音比作什么,是怎么写绿色的),为生讲解两处省略号的使用目的。(声音的延续、词语的延续)

5、提问生这几段是否有认为哪些是好词好句的,指名生分享并说明原因。(如“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比喻句;“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对比)

6、生齐读下雨后的自然段(8-10自然段),师提问生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山雨在走后有什么特点(静悄悄),并提问生为何要写鸟儿啼啭以及雨珠滴落的声音(对比突出山雨走得静悄悄)。

7、提问生这几个自然段是否有好词好句分享。(如“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拟人)

(三)新课巩固

生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师在静悄悄处和欢愉活泼处指正生的朗读),提问生是否观察过夏季午后暴雨有哪些特点,请生自由分享,生分享过后师总结大自然就是有这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的美景,希望生擦亮眼睛仔细、认真地去观察他们。

(四)作业布置

1、回家有感情地和家长朗读本文,并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和家长分享积累的好词好句,并说明原因。 

[《山雨》阅读理解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山雨》课件

2.《山雨》的课件

3.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课鸟的天堂教案

4.书法课的教案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7.《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8.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七课教案

9.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电和磁》教案

10.有关美术课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