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贵在精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7-10-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结束了,回顾这两课时的教学,我反思一个问题: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该教给学生什么?该如何教?现在回过头来思考,我觉得自己有两点是非常成功的。

第一、抓关键词句,指导感悟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都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轻快的脚步”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词组的理解。立即有学生回答“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但随即有人提出反对:“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 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读诗歌语言,指导欣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有其固有的表达特点,音韵和谐,节奏分明,读上去琅琅上口。好的诗歌适合反复朗读,能够读出诗的形式美、韵律美与意境美。这首诗长短句相间,词句相映,节奏分明。如“荒滩,沟渠  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一句,植树地点的列举,点点分明,头脑中的画面也在不断的切换跳跃:沐浴着大好春光,每一处地方都有少先队员欢乐的身影,洋溢着他们欢乐的笑颜,映着一棵棵翠绿的幼苗,大好春色仿佛也被感动得摇曳多姿。语言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着阅读者的情感参与,在朗读时,语气的抑扬与快慢自然地流露出来,不难想象,随着读与悟的深入,学生朗读时,语气会先抑后扬,充满朝气,笑颜也会在脸上绽放开来。同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歌的押韵,通过朗读、点拨,学生找出了押韵的字。整首诗的韵脚是间句押韵,“植树”、“音符”、“幸福”、“版图”、“宝库”……气势连贯,行云流水,只要读上几遍,无须刻意记忆,如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语言与精神的种子也会悄然萌生。

我认为,一节语文课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东西,绝不能贪多,一篇文章的所有内容决不能面面俱到。那样表面上是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其实因为太多,学生根本记不了多少,学习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课堂教学贵在精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学校见习教师课堂教学随笔

2.高效课堂教学随笔

3.美术课堂教学反思随笔

4.课堂教学随笔怎么写

5.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6.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7.音乐教师随笔

8.历史教师随笔

9.教师数学随笔

10.教师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