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5-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4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识记四个词“聪明机敏、盖世无双、呆若木鸡、恍然大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苏东坡两副对联的前后的变化,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切莫骄傲自满。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苏东坡的生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学生质疑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六课--《发愤立志》,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发愤”、“立志”吗?

   2、指名说。

   3、鼓励学生根据题意,自主质疑。

   4、教师小结问题。

    (1)课文写了谁发愤立志?

    (2)他为什么要发愤立志?

    (3)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答。伺机简介苏东坡,板书两幅对联。

   2、师:看到这两幅对联,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3、生答。师: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动对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读课文。

  三、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苏东坡年轻时曾写下这样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齐读对联)。苏东坡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幅对联,他想告诉别人什么呢?

  二、研读课文1、2自然段。

   1、生答。(指导用骄傲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师: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别人是如何看待他这幅对联呢?

   3、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你们认为呢?

   4、指名答。解释:海口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夸的海口太大了。(“遍”、“尽”)

     过渡:是啊,他这口气不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苏东坡天下第一吗?(补横批:天下第一)看来,这渐渐骄傲的结果就会是狂妄自大。而苏东坡狂妄自大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三、研读课文第3--6自然段。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给描写苏东坡前后神态变化的词句作记号。

   2、师:一位白发老人的登门拜访,让苏东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生答:“得意”指导理解“盖世无双”,指导分角色朗读。

     生答:“红一阵,白一阵”、“汗涔涔”(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呆若木鸡”(指导联系上下文解词,体会心情:羞愧)

   4、师:苏东坡的神态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而那位老人呢?他的神态变化了吗?思考:苏东坡此时可能悟出了什么?(板书:发愤、立志)

    师:这幅对联苏东坡又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板书:学无止境)

   5、师小结引读:正因为苏东坡痛下决心,立下远大志向,从而学无止境,后来,才真正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四、思维拓展

   1、师:同学们,你们又从苏东坡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呢?(自由谈)

   2、收集苏东坡的优秀诗词作品,读读背背。

  附:板书

 

                 

   

[《发愤立志》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3.

4.

5.立志的名言

6.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7.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8.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夏天和冬天》教案

9.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017~2018

10.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