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3-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为什么是看见的意思?

    見(见字原来是这样写的),儿指人,目指望人的眼睛,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干什么?(看)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骑振蝉

   2、记忆字形,骑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

     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开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让我们听听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 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 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

  教学反思:

  上完《所见》这首诗后,我感觉自己有许多不足。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就这一点,我处理的不够好,没有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所见》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鄂教版小学科学课件

2.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夏天和冬天》教案

4.小学信息《曲线工具的使用》说课稿鄂教版

5.《所见》教学课件设计

6.夜书所见赏析

7.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写作梦》教案

8.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2017~2018

9.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测试题

10.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