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

  一、书虫第一关

  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二、书虫第二关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3、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

  三、书虫第三关

  1、书虫鉴定会

  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

  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四、书虫第四关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五、书虫第五关

  1、想对小苗说些什么?

  2、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3、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任选其一)

  作业:

  1、采访一个想采访的人,写下采访记录。

  2、凭想象写作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

  听后感: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但这样的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强,则可以生成许多精彩;若无法应对自如,课堂就更显机械与生硬。执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睿智的教学技能,透过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东西在支撑着整个课堂,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化的理念在课堂中纯熟运用,整节课犹如李老师自已的说的那样: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闻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余香袅袅。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读后感

2.秋天的大树教案

3.中班语言大树真好教案

4.中班大树语言教案

5.描写大树优美句子

6.绘画《大树》的教案

7.社会教案《大树的医生》

8.

9.大树与男孩阅读答案

10.大树观察日记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