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

时间:2021-06-14 14:39:13 文言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范文

  第1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入选的文本都是千百年来的名篇佳作,其厚重和丰富不言而喻。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并未提高,反而呈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能力日渐低下的窘迫局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陷入教学目标单一,片面强化字词积累的困境。学生的学为考试简单应付,教师的教为巩固基础疲于奔命,二者陷入恶性循环。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到底是持一种怎样的心态,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哪些无法跨越的困难?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到底应当怎样调整,才能从教学的困窘局面中走出?进而改变学生学习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希望本文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范文

  1.文言文学习现状的思考

  1.1学生的畏难、不自信等主观心理因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文言文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时间的距离也成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其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句式倒装等内容确实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考试的角度,文言文的得分往往比较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答题时连蒙带猜,挫折感倍增。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更多地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实现,这加重的学习任务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效率。

  1.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曾经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除了高考考试的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基本没有兴趣。在这种功利化目的的驱动下,学生根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文言文之美,更不用说认识和学习文言文中古人优秀的品质和智慧文化的结晶,拿高分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全部动力。同时,从实用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失去了交际传播的功能。学生缺乏运用的意识,一旦离开考试的指挥棒,或者离开校园,文言文基本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继续。

  1.3教师重字词积累,轻文本内涵的教学方法降低教学有效性。

  很多学者批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强调字词,忽略文本内涵。虽然自主自发阅读的能力,需要有培养的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误区。钱梦龙老师曾说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作为教师确实不能只着眼于高考要求,只关注考纲中的考点,而忽略文本的深刻内涵;只注重字词积累让教师陷入教学目标单一的局面,课堂索然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教学有效性可见一斑。

  1.4文言文的社会基础薄弱,缺乏使用的文化氛围影响学习积极性。

  从客观原因上分析,大环境的缺失是文言文学习的致命伤之一。作为一种语言,一旦失去交际的功能,它的生存就变得举步维艰。同时,文言文文本的阅读氛围较淡薄,书店里与之相关的书籍不多,有读书习惯的人中阅读文言文文本的人少。在这生活节奏加快,网络阅读泛滥,游戏娱乐充斥的时代,能静下心来阅读文言文文本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汉字简化了,成语用得少了,语法被弱化了,文言文生存的空间日渐狭小。

  2.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2.1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和不自信的心理。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让学习主体觉得自己的付出会有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它学好。这份底气和信心才足以支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把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文言文字词句式语法中解放出来,感受一份来自文言文的简单美好。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文言文学习的信心首先可以让学生从获得成功体验开始。比如说选择阅读的文本可以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发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降低学生的畏难的心理防线,让学生做到不排斥,不畏惧,进而能慢慢喜欢。

  2.2关注字词的积累,更关注文本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中蕴涵着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其语言也是千锤百炼、文才斐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争取能更多扩展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而感受文言文学习之乐。比如《荆轲刺秦王》其故事性很强,学生对于秦王朝时代的故事大多比较感兴趣,不妨从故事入手,串起全篇的字词教学;《陈情表》中的祖孙感情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妨引导他们从自己生活的情感体验出发,感受李密的赤诚之心;《孔雀东南飞》是个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不妨联系当今的爱情速食或者爱情功利主义做一个比较分析;《劝学》的开篇极富文采也朗朗上口,不妨多诵读,感受节奏之美等等。

  叶圣陶老先生说:"古书非读不可。"选入我们教材的`文本,无不蕴含着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优秀文章的阅读熏陶,因此教师不可忽视文本内涵。

  2.3将文言文学习和课外生活联系在一起。

  提高文言文水平,单靠课内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课外阅读的补充势在必行。如果可以将文言积累、课外阅读和学生的兴趣联系在一起会更好。比如当下很多电影取材于古代文本,《画皮》、《赵氏孤儿》之后,《画壁》也随之而来,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阅读训练是否可以考虑从《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浅易趣味的文本入手,进行文本的阅读扩展。

  第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一、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偏重意义和内容的讲解,淡化语法知识的学习

  纵观高中语法教学,我们看到教学中普遍纯在一种倾向,偏重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之所以偏重内容与意义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因为此,往往在教学中忽视了形式也就是语法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连最起码的实词和虚词都分不清楚,更无从谈及句子成分、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教学偏颇与中国文化文学的一个重视内容而轻视形式的传统是有紧密关系的。

  此外,学生语法基础薄弱,教学参差不齐也是造成语法教学困难的原因。初中对语法的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远远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由于语法知识的缺乏,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教学尺度很难把控。语法讲授过难会戳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简单又不受重视。因此,教学不在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为目标,而是以立竿见影的快速提高成绩为宗旨。这就将授课的中心放在内容和意义讲解上,淡化了语法的学习。

  (二)语法知识的缺乏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难以做到真正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除了基础薄弱原因外,主要问题语法知识薄弱。举例来说,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类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在《劝学》一文中,涉及“词类活用“非能水也”一句中有特殊用法的词,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水”属于特殊用法,但再问是什么特殊用法时,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是词类活用,更不要说是名词作动词了。这说明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何等欠缺,他们不知道能愿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谓语,所以学生不能判断出“水”在这里已活用为动词。因此,在讲授的时候当时感觉明白了,可是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还是不知知道怎么去解释。其原因就是取法语法知识。

  二、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

  (一)分析字形结构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直接联系。虽然随着的变化汉字的形体和语素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许多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还比较明显。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可以与现代汉字建立关联,提高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比如说,“贸籴粮食”一句的含义,首先弄清楚“籴”的含义。“籴”为会意字,根据它由“入”和“米”两部分组成,推断为“买进米一类的粮食”,联系上下文可以确定“贸籴粮食”即为“购买粮食。同时,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一部分表音(被称为“音符”),一部分表意(被称为“义符”)。比如,“王”和“玉”旁的字,大多与玉有关;“绞丝旁”与丝帛和布料有关等。如果我们熟练掌握字形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析词或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在文言文中相似的语言结构、句式构成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理解。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以”字是很难理解的,但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借助“用”字,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与“用”意义相同,再补出主语“屈平”,结合他的生平遭遇,就会弄清这两个词是被动用法,作“被任用”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典型语言构成和句式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一类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三)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功能

  在文言文中经常有一个词语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词性,充当不同的成分,进而导致不同的词义。但一定词性的词或短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是较为固定的,句子成分间的顺序也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结构规律推断实词乃至虚词的含义。同时有助于判定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实词活用、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文言特殊现象。如果能熟练掌握语法结构和功能在应对文言文时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四)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实词的组合关系

  在分析句型结构的时候,虚词、副词、介词、连词最易造成混乱。因此,要想获得争确的文言文解释,必须要明确这些此在句子中的位置、修饰关系、作用。通常来说,一个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组成。副词是常位于动词、形容词前,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介词,与其宾语组合成介词结构(又称介宾短语),修饰动词;连词,用在两个语言单位(词、短语或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在明确以上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判定词语间的关系,获得争取的句式解释。

  三、关于做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时代久远,词语构成灵活性多样,导致不易掌握使学生很难对其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法要有变化,不死板,不照本宣科,尽量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比如说,讲一些历史、幽默小故事、名人轶事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通过讲解、问答、练习、讨论、竞赛等提高同学的参与、探求的学习环境。培养同学自动自发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语文教学重点。

  古今汉语是有继承关系的,在语法上也有许多基本规则是一致的。因此,在讲授语法时,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强调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区别、重点、实用。这样有助于建立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的理解,提高实际联系能力,降低难度。同时,要重点落实字词句,注重整体系统性。选择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如字,词、句式结构进行重点讲解。例如:通假字、此类活用、基本句式构成等。

  (三)注重语法教学规律。

  文言文语法零碎、不成系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梳理,使之概念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定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它们的构成特点和一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文言文已经很久远,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乏味、兴趣不高。如果一贯以填鸭式的方式讲授,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从能结合学生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印发一些相关语法知识的文本材料,结合“随文学习”之所得,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教师再采用讲解、启发等方式“点一点”。经过这样的努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困境】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困境范文07-29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困境的范文07-29

教师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06-14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论文08-04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困境探索论文06-27

文言文诵读的困境与突围06-01

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的论文07-19

文言文诵读教学困境与建议论文06-18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