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仲》文言文

时间:2022-09-09 16:04:0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百家姓仲》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百家姓仲》文言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百家姓仲》文言文

  源流一

  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后裔高辛氏之臣仲堪、仲熊兄弟,属于以先贤名字为氏。

  黄帝曾孙帝喾,姬姓,名夋,号高辛氏,为五帝之一。帝喾属下有八个具有才得之臣,号称“八元”,与颛顼属下的“八恺”齐名。“八元”是:伯奋、伯虎、仲堪、仲熊、叔献、叔豹、季仲、季狸,这八个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在“八元”之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任姓,是商王朝开国君主汤的佐相仲虺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虺,任姓,名莱朱,奚仲之后,是商汤属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一代圣君商王汤。

  在仲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例如,周王朝的樊侯仲山甫,即其后裔。

  源流三

  源于姬姓,属于以先祖名、字或氏为姓。

  ①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祭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卿大夫、政治家,他是郑庄公身边的著名权臣,史书上记载他“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

  祭仲在郑国前后辅佐、扶立了五代国君,堪称春秋时期佐君最多的卿大夫之一。在祭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②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庆父,字共仲。因乱鲁而遭到贵族与国民的谴责,最后身败名裂。

  在庆父死后,其后裔子孙中有因避仇而改以先祖字为姓氏,称仲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③出自春秋末期卫国大夫仲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泉林镇卞桥村),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是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史称仲子,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在仲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④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公子彭生之后,属于以先祖氏为姓。

  公子彭生,姬姓,叔仲氏,是鲁桓公庶子公子叔牙之孙,在公子彭生的后裔子孙中,多称叔仲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庄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元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皇野,字子仲。在子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家族名人

  仲熊

  上古进名列“八元”的贤者。“八元”指当时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即《左传》提及过的:伯奋、仲堪、伯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李里、仲熊、忠肃共、懿、宣、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仲堪、仲熊,是被舜帝举为“布王教于四方”的人。

  仲虺

  曾作《仲虺之诰》,因而名垂青史。

  仲由

  春秋时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直率勇敢,仕卫为邑宰。

  仲并

  宋代进士,官至光禄丞。工诗文。有《浮山集》。

  仲仁

  北宋画家、高僧,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善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

  仲长统

  东汉哲学家,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仲大年

  宋代良吏,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

  仲兆琚

  又名仲八,清末民初江苏省赣榆县仲官河村人。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倾向革命。其事迹《海丰传》(已失传)上有记载。

  此外,仲姓名人还有:唐代有太常博士仲子陵,宋代有天章阁侍制仲简、好学强记的仲并,清有监察御史仲永檀……等。

  迁徙分布

  历史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仲姓大约有3万3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分布主要于湖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湖南为仲姓的第一大省,约占仲姓总人口的27%。明朝时期,仲姓大约有5万7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仲姓分布

  当代仲姓的人口大约有35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7%,为第二百四十五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辽宁、山东、上海,这四省市的仲姓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陕西、黑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40%以上。仲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湖北东北、河南东南、鲁辽大部、吉黑、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宁大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最高可达0.2%以上,其中江苏沭阳仲姓人口比例更高,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2%,居住了大约77%的仲姓人群。

  姓仲基本简介

  《族谱》便是共祖同宗之血缘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的历史典籍,是以血缘联络族人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据《史记》记载,仲姓为姬周遗苗,仲氏渊源可追溯到上古黄帝。因此,仲姓是我炎黄后裔数千年族系史中繁衍最古老、谱系最明确、辈分最清晰的家族之一。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巨人,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他与诸弟子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学说的基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儒学再次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国及东亚诸国组成的儒家文化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儒学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显。“仁政、德治、明礼、忠信”等儒学理念越来越被现代文明社会所青睐,成为人类走向未来、走向繁荣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考“仲氏族志”之纂修,始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56年)之《泗源志》;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更名为《仲氏志》;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复更名《仲里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曾续修,但又由于水灾及兵患,于光绪二年(1876年)方得以刊印。后一度失传。

  颇值得一提者,由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集体撰写、研究会理事长仲崇义先生领衔的《仲里新志》之修纂,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仲崇义先生是仲子的第七十四代孙,他于1955年由山东梁山迁往到黑龙江讷河。

  1986年7月,时任黑龙江省讷河县信访办公室副主任的仲崇义,借办案之机,回老家山东省梁山县拳铺镇李官楼村探亲,发现了完整的《仲氏族谱》,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故乡专门制作了铁箱,用石棉包好,派专人从梁山送到了黑龙江省讷河县。当时在全县只有一台复印机的情况下,县档案馆复印了《仲氏族谱》,原件“完璧归赵”。1987年5月29日,《新华社通讯》刊发了子路家谱在讷河县面世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黑龙江农村报》、上海《新民晚报》、山东《济宁日报》、《枣庄日报》、吉林《长春日报》、武汉《长江日报》等报纸均转载了这一消息,为扩大与仲氏族人的联系创造了条件。仲子第73代孙、原山东省邹城市政协委员仲伟铸,也在邹城找到了《仲里志》。仲崇义开始萌发研究仲子历史和学术之念。

  在长达十年的`仲子研究和考证过程中,仲崇义先生与仲氏故里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增强。特别是经新华社首次报道,《子路家谱在讷河面世》的消息被全国各大报刊转发,各地的仲氏族人得以进一步沟通,联系更加紧密。1996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在讷河成立,并于1996年在山东曲阜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初步达成编制《仲里新志》的框架意见。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以仲崇义先生为代表的仲氏后裔,历时18载,北呼南应,访今寻古,上溯厥源,下明流变,将2500余年仲氏一脉世系衍变予以清晰勾勒,完成了拜祖谒宗的寻梦之旅。其不仅仅是仲氏后人一部家族谱志,同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文字见证。

  《仲里新志》是在《仲里志》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当代思维和今人视角展示了仲子生平、仲子思想、仲氏文化遗产,并增录了后人对仲子的系统评介,仲氏姓源研究及仲氏后裔分支情况。全书以“仲氏姓源”开篇,统领全志,设先贤仲子、仲子集纪、仲庙、仲林、仲府等十卷。共43章53节,计45.3万字,附108幅照片和30幅图片。其以志体为主,兼取记、传、述、表、录等诸体,上起于仲子诞生之公元前542年,下限在公元2004年的仲氏分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文理兼备,扼要简明。特别站在现代学术之高度,溯仲氏源流、辑仲子史料、评仲子品行,为仲子研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种种因素的冲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文化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抢救家谱,无疑是致力于使中华民族文化免于断裂之善举。“敬天法祖,天、祖佑之”。愿每一位炎黄子孙皆以笃信之诚,为我中华民族的壮丽史卷上留下自己清晰的痕迹。

【《百家姓仲》文言文】相关文章:

百家姓范的文言文08-05

殷仲堪文言文阅读05-02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04-24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04-24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05-15

文言文《伤仲永》赏析04-04

伤仲永的文言文翻译04-03

陈仲子文言文翻译03-10

文言文翻译《伤仲永》03-24

百家姓·戚文言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