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的实词教学

时间:2021-06-12 19:07:03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浅析文言文的实词教学

  【摘要】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通过比较词的音节、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比较词的古义和今义、比较词的感情色彩、比较词义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强弱、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浅析文言文的实词教学

  【关键词】文言文 实词教学 比较教学法

  阅读文言文时,如果不了解古今汉语在实词方面的差异,不掌握古汉语实词的一些特点,阅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古今汉语在实词方面的差异,深刻认识古汉语实词的一些特点,大幅度提高文言文实词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比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

  一、比较词的音节

  文言文中,双音节的单词占的数量比较少,大量的单词是单音节的。可是,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的单词占绝大多数。学生往往用学习现代汉语的习惯去理解古代汉语,把文言文中结合较紧密的'两个单词当作一个词来理解。在教学中这类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就需要作比较。例如《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节单词,意思是“妻子儿女”,在现代汉语里成了一个双音节单词,意思是“男人的配偶”。又如《曹刿论战》里的“牺牲”、《出师表》里的“卑鄙”、《兵车行》里的“东西”等,都和现代汉语里的“牺牲”“卑鄙”“东西”的意义不同,都需要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这些词语。

  二、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一个词起初只有一个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本义的基础上又会派生出新的意义。派生的新义就是通常所谓的引申义。比如“薄”这个词,《说文解字》是这样注释的:“薄,林薄也。”,这说明“林薄”是“薄”的本义。《活板》中“薄如钱唇”的“薄”用的是引申义;《促织》中“薄产累尽”的“薄”用的是引申义,是“少”的意思;《岳阳楼记》里的“薄暮冥冥”的“薄”,含“近”的意思,也是从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出师表》里的“不宜妄自菲薄”的“薄”是看不起的意思,是从“少”这个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等等。

  三、比较词的古义和今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些词古今都用,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不可随意以今义代古义。如“美人”,现在是指漂亮的女子,可是在“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中,却是当“妃子”讲。“亲戚”这个词,现在是指“跟自己的家庭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在《孟子二章》中,“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一句中,亲戚指的却是“父母兄弟等”。《隆中对》里“猖獗”一词古义是“失败,倾覆”,今义是“横行无忌”。“众人”这个词今义指“大家”,可是在《伤仲永》一文中的“泯然众人矣”一句中,却是指“一般人”。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汉语的词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却迥然不同。对古今词义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四、比较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就是指词的附加意义,包括褒义和贬义两种。有些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褒贬色彩有着明显的差别。如“牺牲”这个词,在《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中,是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于中性词,然而现在,这个词却是一个褒义词,是指“为了正义事业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卑鄙”这个词,现在是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带贬义,但是在《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中,当“地位低微和目光短浅”讲,不带贬义。再比如“爪牙”这个词,在古代当“猛将”讲,是个褒义词,在现代汉语里却是个贬义词,比喻坏人的帮手。“gou当”这个词在《儒林外史》“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gou当”一句中,当“事业”讲,是个中性词,现在成了贬义词,指“见不得人的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进行比较,不但有利于他们理解词义,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句子的深刻理解。

  五、比较词义范围的大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词的词义范围发生了变化,有的是词义所指的范围扩大了,有的是词义所指的范围缩小了。如“肉”这个词,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中的“肉”,是指鸡、猪、狗等几类家畜的肉。后来这个词意义就扩大了,现在我们一提到肉,绝不会仅仅理解成上述三种家畜,范围要大得多。“金”这个词,在古代泛指金、银、铜铁等金属。《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金”是泛指“金属”;《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里的“金”是泛指“所有坚硬的金属”。可是,现在“金”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指黄金,范围缩小了。“河”这个词在古汉语中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般河流,范围扩大了。“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则包括荤菜和素菜,范围也扩大了。再如,“天下”这个词古代指中国,现在则指全世界。

  六、比较词义的强弱

  有些词古今都用,但词义的轻重不同,也有必要加以比较,加深理解。如“仇”这个词,古今都有“双方不合、存在怨恨”的意思,但是在古代使用时,词义往往比较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仇”不能解释为仇恨,不是以刀相对,而是以言相对,语义不重。至于现代汉语里的“仇”,语义可要重多了,含有“不共戴天、你死我活”之义,多指“仇恨”“仇敌”等。又如“盗”字,在《智子疑邻》中“不筑必将有盗也”这句话里,是指“偷东西的人”,词义比较轻。在现代汉语里“盗”的词义可就重多了,多用来指“用暴力抢劫别人财物的强盗”。再比如“贼”这个词,在古代词义重,多用来指强盗,如《童区寄传》里的“二豪贼”的“贼”就是这样。现在“贼”的词义较轻,一般是指“小偷”。

  七、比较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如“坐”“跪”“跽”,这三个词表示的身姿、方式、情态有同有异。共同之处是两膝着地,区别在于臀部是否依着脚跟和上身是否挺直。“坐”,臀部依着脚跟,这种姿势比较安稳舒服。“跪”则臀部离开脚后跟,这种姿势比“坐”显得恭敬有礼。“跽”的意思是耸身直腰,这通常是心情急切或感到紧张时的一种身姿变化。又如“走”和“行”都是说明走路的动作的,但是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如《口技》中“几欲先走”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行”则同于现在的“走”,即“行走”。再如:“人”和“民”这两个词,所指的都是人类社会的成员。“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

  总而言之,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进行文言文实词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从而能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浅析文言文的实词教学】相关文章:

文言文实词整理05-17

文言文实词用法05-26

文言文实词集锦06-12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05-27

浅析文言文的教学价值03-15

浅析文言文教学体会06-06

文言文实词汇总04-13

文言文实词总结的内容04-15

高中必考文言文实词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