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赋文言文

时间:2023-06-02 08:39:53 赛赛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县赋文言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县赋文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县赋文言文

  夏县赋

  皇皇夏县,大禹故都。

  地嵌运城玉盆,道扼黄河要冲。北望太行,纳三晋之龙兴;南眺秦岭,邀江南之凤翔;东越中条,达中原之荣盛;西迈秦陇,通丝路之辉煌。更兼涑水青龙卧其中,鸣条清风万年长。古称安邑,轸分九州,得天地之毓秀,孕人文之厚重,堪称中国源头,敢言华夏发祥。

  唯我夏县,源远流长。人猿揖别,史迹昭彰;邈其缘耕,畋其弘农。母仪嫘祖,凤配轩辕,辅国纲以柔肠;养蚕缫丝,教黎苍以锦裳。洪水滔天,伟哉大禹,三过其门,劈五岭三山开道;八年于外,征千川万水归降,自兹九州奠定,地平天成。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登基立夏邦,纪元谱新章。然美玉无须避瑕,恋土何必护短。忆昔瑶台之上,曾是歌舞升平。夏桀宠爱妺喜,穷奢兴筑瑶宫。翻阅沉沉史册,犹闻民怨沸腾。长河落日,阅遍千载兴替;春花秋月,述说禹都过往。螽斯蛰蛰,瓜瓞绵绵,殆至商周秦汉,仍为国之雄城。

  唯我夏县,文脉恒昌。向为人文渊薮地,素来儒雅风流乡。礼乐雅集,诗书传承;图绘彩陶,文铭青铜;俊彦星驰,开来继往。巫咸巫贤,商代父子相;介氏子推,忠孝感苍穹;卫夫人兮,墨韵启书圣;名将薛嵩,边关戍大唐;谏官阳城,直言为奉公;司马温公,通鉴集大成;元朝归阳,教坛著华章;明代蔺芳,德孝映汗青。然则国势日蹙,华胄沉沦;邦家危殆,志士献身。康杰先烈,星火播洒河东;更有万千儿女,热血告慰国殇。前贤先哲,焉能尽数?后起才俊,风流竞相。维今文苑风光好,百花齐放春满堂。穿越时空,凝神脚下无双土;检阅岁月,灿眼心中第一邦。

  唯我夏县,水绿山青。波飞鱼跃,黄河壮其英姿;峰簇翠黛,中条展其秀容。盛时相际,风雨胥和;淑气所催,草木皆长。春则蝶舞蜂闹,遍野烂漫;夏则林静壑幽,晨露莹亮;秋则层林尽染,溪流拂月;冬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全国绿化县,早登龙虎榜;天然大氧吧,生态盛名扬。七山二川一丘陵,自古膏腴丰赡乡。欣看禹都,绿染城乡;湛蓝天空,溢彩流光。林网保田以幽幽,芳草护土益葱茏;稼禾欣荣于平畴,鸟鸣欢爱恋花香。不忘前人栽树功,今人尤为图自强。温泉热情,西瓜甘甜,葡萄酒香,绿茶芬芳,可谓是:特色富民好前程,旅游推出全域景。蓝图既定,筑大道以通逵;雄心乍展,竭赤城而招商。观乎条条高速,同时代以并驾;大西铁龙,着先鞭以风发;关公机场,舒劲翮以云腾;禹都山水,扬熏风以纳祥。

  噫吁哉!天以高远而受景仰,地凭博大而至盛强;人倚厚德而载物福,事赖众志而图伸张。唯今夏县,政通人和,百业浩荡蒸蒸上;热土泱泱,干群同心奔小康。嗟夫!五千史乘皆过往,九万鸿猷更峥嵘。值夫振我夏县,兴我桑梓,余为子弟,倍感悦奋,遂成斯赋,彰颂吾乡。期龙飞霄汉,盼虎啸雷霆,无负人杰地灵,誓超汉雄唐盛。春风古都,逸怀喷薄复兴情;盛世夏县,劲歌激扬中国梦。

  夏县简介

  夏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下辖6个镇、5个乡,总面积1352.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夏县下辖7个镇、4个乡。截至2022年末,夏县常住人口27.5312万人。

  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中条山雄居县东,鸣条岗横亘县城之西。夏县历史悠久,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和革命遗址共69处,其中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战争年代,先后有1258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解放后,夏县成为华北第一个亩产百斤皮棉的先进县;20世纪90年代,节水农业成绩突出,被列为全国总理基金节水农业示范县。

  2022年,夏县生产总值82.782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53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090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5.2:20:44.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夏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偏东南部,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2′—111°41′和北纬34°55′—35°19′,总面积1352.6平方千米。夏县县城位于中条山瑶台脚下西2.5千米处,距运城市30千米,距太原市398千米,距北京市917千米。

  地质构造

  夏县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中生界。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遍及辖区,但厚度不大,厚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山下平川地区及边山台地。夏县处于运城裂陷边沿,主要的地质构造为中条山山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位于中条山西北坡山脚下,呈向南东凸出的弧形,全长约120km,其演化到新生代时,相对中生代应力方向而反向活动,形成运城新裂陷,晚新生代断裂活动较为强烈,表现为中条山强烈抬升,运城盆地的强烈下降,沿断裂还有热水分布。辖区海拔在250—1583米之间。

  地形地貌

  夏县地貌可分为三大部分:东部山地、中部边山台地和西部裂陷盆地。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区、丘陵、平川三个区域。东部山地分布于县境内东南部,以中条山为主,呈北东—南西走向,地势高峻,石多土少,面积为91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9.4%;中部边山台地分布于县境内山地和裂陷盆地之间,多是黄土丘陵,称峨眉岭,从南到北,鸣条岗横贯其中的丘陵面积为13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8%;西部裂陷盆地分布于县境内北西方向,属运城盆地。涑水河和青龙河从县境穿过,流经地带为平川区,面积为2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0.8%。

  气候特征

  夏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为205天左右,年日照时长为2293.4小时。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平均气温为-5℃;夏季呈现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5.1℃;秋季往往出现阴雨天气,平均气温13.3℃;春季气温极不稳定,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夏季降水占45%,秋季降水占30%,冬季降水占5%。

  水系水文

  夏县受地形限制,可分为黄河支流水系、姚暹渠水系和涑水河水系三大水系,共有较大河流27条,其中直接入黄河支流的5条,通过姚暹渠入涑水河的22条。

  历史沿革

  夏

  禹分中国为九州。安邑属冀州,为侯国地。前22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

  周

  属晋国地,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此。

  战国

  称安邑。韩、赵、魏三分晋地后,魏斯治魏,都安邑。

  秦

  称安邑县,属河东郡,为郡治所在地。

  汉

  设安邑县,县治在今禹王城。

  三国(魏)、晋

  因袭旧制,称安邑县。

  北魏

  神麚元年(428年),为北安邑,在安邑南20千米处设南安邑。

  太和十八年(494年),县城迁至北安邑县城东7.5千米处,更名为夏,为夏县得名之始,属秦州河北郡。北周,改属安邑郡,郡治在今禹王城。

  隋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州,大业初年废州,县隶河东郡。

  唐

  废河东郡改虞州县属。

  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绛州。

  大足元年(701年),改属陕州,不久复属绛州。

  至德元年(756年),更名虞邑。

  乾元二年(759年),复属陕州。

  宋

  属陕州。

  金

  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

  元

  仍袭旧制。

  明

  属平阳府解州。

  清

  属直隶解州。

【夏县赋文言文】相关文章:

美人赋文言文06-12

东京赋的文言文07-09

毕业赋文言文07-28

心态赋文言文06-12

恩师赋文言文06-11

退休赋文言文03-04

文言文《月赋》及翻译03-31

小山幽居赋文言文06-13

寒窑赋的文言文赏析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