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11-14 11:15:02 文言文 我要投稿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是故为君不劳,而为臣甚易:见一善焉,可得详而举也,见一不善焉,可得明而去也。

  及道之衰,上下交疑,于是乎举仇、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而谓之忠。见一善焉,若亲与迩,不敢举也;见一不善焉,若疏与远,不敢去也。众之所同好焉,矫而黜之乃公也;众之所同恶焉,激而举之乃忠也,于是乎有违心之行,有怫志之言,有内愧之名,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

  肤受之诉不行于君,巧言之诬不起于人矣,呜呼!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向道者,不亦勤乎!是故端居而念焉,非君人者之过也,则曰有司焉,则非有司之过也;则曰今举天下人焉,则非今举天下人之过也,盖其渐有因,其本有根,生于私其亲,成于私其身。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已矣乎,其终能复古乎!

  若高阳齐生者,其起予者乎?齐生之兄,为时名相,出藩于南,朝之硕臣皆其旧交。齐生举进士,有司用是连枉齐生,齐生不以云,乃曰:“我之未至也,有司其枉我哉?吾将利吾器而俟其时耳。”抱负其业,东归于家。吾观于人,有不得志则非其上者众矣,亦莫计其身之短长也。若齐生者,既至矣,而曰“我未也”不以闵于有司,其不亦鲜乎哉!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译文

  古代所说的公而无私的人,他选取、舍弃、举荐、辞退官员,不把亲疏远近作为选择的标准,只要他适合就可以了。那些下属看待上司,也只看他荐举与罢黜(人员)是否得当,不因(此人)与上司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上司产生怀疑。所以上司选择合理的标准实施自己的想法,内心坦荡不用担心下属猜疑;下面的人员约束自己谨慎行事,对上司确信无疑。所以,做君主的不用辛劳,做臣子的非常容易:看见一个适合的人(擅长此事的人),能够详细了解后加以举荐;看见一个不适合的人(不擅长此事的人),能够弄清楚后就不任用他。

  等到道义衰微的时候,上司与下属互相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举荐仇人、举荐儿子的事情,(只能)被记载在书传中被称道赞美,称之为忠。看见一个适合的人,如果此人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和自己关系很近,也不敢推荐了;看见一个不好的人,如果此人不是自己的亲戚或与自己关系疏远,也不敢不用了。大家共同喜欢的人,(如果他做得不对),矫正他的行为并不用他才显得自己公正;大家共同讨厌的人,要激励他并且举荐他才显得自己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违背自己内心的行为,有违反心意的言语,有让内心惭愧的名声。像这样的人,是世俗所说的'好官。

  唉!现在统治天下之人,不也很辛劳吗!做官的人,不也很艰难吗!做仰慕道义的人,不也很劳累吗!因此坐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这种情况,不是主宰天下的人的过错;如果说是做官的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如果说是当今全天下人(的过错),那么也不是全天下人的过错。因为它的发展是有原因的,它的来源是有根源的,产生于对自己亲人的偏爱,形成于对自身的偏爱。因自己不正直,就认为别人都这样。这种思想的确立原本长久,想根除它实在困难,不用一百年也必定得三十年,是不能成功改变的;不能做到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是不能成功改正的。算了吧,难道最终还能复兴古道吗!

  像高阳的齐生,他难道不能启迪我们吗?齐生的兄长,是当时有名的丞相,到南方出任地方官了,朝廷中的重臣都是他的老朋友。齐生在考进士的时候,官员因为这个原因多次委屈齐生(不录取他),齐生不这样认为,竟然说:“我的学问还没有达到,官员怎么会委屈我?我将精进我的学业来等待时机吧。”他对自己的学业有远大志向,东归还家。我观察当时的人,有不得志就怪罪上司的人是很多的,却不考虑自身的不足。像齐生,已经达到标准了,却说:“我还没有达到标准。”他不因为自己受委屈而向有司博取同情,这不也太少见了吗!我因此知道齐生今后一定是个好官,是能够复兴古道的人,是大公无私的人,是了解生命与自然的规律、不迷惑的人。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韩愈古诗作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次邓州界》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师说》 《上张仆射书》 《感春·辛夷花房忽全开》 《春雪·看雪乘清旦》 《晚春》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的原文及翻译12-11

韩愈《送高阳齐皥下第序》原文及译文10-24

《送高阳齐啤下第序》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16

韩愈《送石处士序》原文翻译及赏析08-08

送石处士序韩愈原文、翻译、注释10-16

韩愈的送石处士序原文10-08

送石处士序_韩愈_原文及赏析10-16

《送石处士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4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原文及翻译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