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

时间:2020-09-12 08:31:33 醉翁亭记 我要投稿

醉翁亭记教学范文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醉翁亭记教学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醉翁亭记教学范文

  【新课探究】

  一、整体感知、讨论课文的结构

  1.朗诵全文。

  2.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朗读时,应通过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3.提问:本文共有21个“也”字,每一个都表示一小层的意思,如此层层相因,逐步推进,使新的艺术境界不断出现,内容不断加深。请看看,每一小层都讲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

  (l) 环滁一琅琊一酿泉一醉翁亭(亭的环境)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名的由来)

  ( 2)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风景画)

  (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人情画)

  (4)太守归---宾客从---禽鸟乐(归时情景)

  同其乐----述以文(点明主旨)

  4.提问: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讨论并归纳: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都暗 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宴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穴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

  5.小结:

  全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以“乐”为主线。

  第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山水乐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风景画)。仍点“乐”字。——四时乐

  第三段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人情画)。仍与“乐”有关。——宴酣乐

  第四段 写宴罢归时情景,并点主旨“同其乐”,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禽鸟乐——太守乐

  由此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 “文眼”,主旨之所在。

  二、分析第一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④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⑤“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⑥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醉翁亭也。):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3)分析描写亭的环境的写景

  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

  方式——自远而近,由大到小,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3.背诵此段。

  三、分析第二段。

  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思考与讨论

  (1)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解说: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从早到晚,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从春到冬,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小结: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3.背诵此段。

  四、总结

  1-2节的内容及词语。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找学生试背课文1-2节。

  【新课探究】

  一、分析阅读第三段:

  1.学生齐诵3节,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问题探究

  (1)整体分析,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2)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5) 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文中描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自己描述: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6)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二、分析第四段

  1.学生齐诵4节,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2.整体分析,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本段写了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5. 背诵此段。

  小结: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怕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三、问题探究:

  1.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醉翁亭记教学范文】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范文09-01

醉翁亭记教学目的范文12-13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21

醉翁亭记教学后记10-31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07-04

有关《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2-16

《醉翁亭记》的教学建议12-13

柳宗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2-13

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12-06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