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煤》

时间:2020-11-12 20:24:53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煤》

  朱自清《煤》

  你在地下睡着,

  好腌,黑暗!

  看着的人

  怎样地憎你,怕你!

  他们说:

  “谁也不要靠近他呵!……”

  一会你在火园中跳舞起来,

  黑裸裸的身体里,

  一阵阵透出赤和热;

  啊!全是赤和热了,

  美丽而光明!

  他们忘记刚才的事,

  都大张着笑口,

  唱赞美你的歌r;

  又颠簸身子,

  凑合你跳舞的节。

  1920年1月9日北京

  《煤》写于1920年1月,在写作《羊群》之后不到一个月。在朱自清思想和创作发展的历程中,这是一篇重要的作品。经过对人生、社会、道路的探索、思考,他有了新的发现:那被深压着地下底层的煤,拥有巨大的能量。

  煤,在这里当然是一个象征的形象。诗的第一节写煤在黑暗的地下睡着,看到它的人都讨厌和怕它的腌,不愿靠近它。第二节写煤在火团中燃烧,黑裸的身材发射出赤和热,使世界美丽而光明。第三节写人们改变了认识,以歌声赞美煤,并随同它的节拍跳舞。全诗的象征意义浅显易解:伟大的创造力潜藏在被压迫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之中,虽然它们的身体是乌黑的、赤裸的,但它将会发出光和热来照耀光明的世界。诗中所写的原先人们讨厌煤的“腌”而不肯靠近,指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轻视工农群众的劣根性。当时是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分子嫌工农的手“脏”脸黑,不肯接近,但一旦认识到工农的伟大力量,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就会改变,而与工农相结合。

  咏煤的诗,古今都有。明于谦的著名七律《咏煤炭》是这样写的:“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位明代诗人咏物言志,借吟咏煤炭的品格,抒发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赞颂为人类造福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现代诗人朱自清咏煤,已经不是咏物言志,抒个人的怀抱,而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借煤的外形和内在的潜力,形象地表达一种理性的认识,已经超出了个人的抱负,是对下层民众的颂歌,它的内容和观念都是现代的,二者属于不同的时代。

  郭沫若的《炉中煤》是“五四”时期的`名篇,引人兴趣的是,它和朱自清的这首煤,都写于1920年1月,这两首同时却分别写作的作品,都以煤为咏吟对象,都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二者内容又有所不同。郭沫若咏的是炉中煤,朱自清咏的是地下煤;郭沫若仍是托物言志,以炉中煤的形象比喻自己炽烈的爱国感情,朱自清则以地下煤的形象象征被压在底层的劳动者及其创造光明世界的巨大能量。比较起来,朱自清的诗涵蕴的思想更深刻一些。

  朱自清这首诗毕竟又没有郭沫若那首诗的影响广泛,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原因在这首诗的艺术性上,整首诗是散文化的,完全不讲韵脚和节奏,语言不够精炼、生动,缺乏形象的描写,在构思上也创造不出意境,因而唤不起共鸣,也不耐回味。艺术上的粗糙,使它不能成为人们传诵的成功之作。“五四”早期新诗有许多是偏重于理性的直白,那时的倡导者过于强调口语,也多有散漫化的弊病,为了打破旧体诗的束缚,连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如简炼、形象、意境、含蕴和韵味,也一同抛弃了。其实,这些正是诗的特质。朱自清的其他诗作,有时也注意自然的韵律节奏和形象化,并没有完全这样散漫,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许是在探索新诗体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吧?从中我们也可以吸取有益的经验。

【朱自清《煤》】相关文章:

郭沫若《炉中煤》02-25

郭沫若《炉中煤》鉴赏11-22

郭沫若《炉中煤》全文赏析06-01

郭沫若爱国诗歌《炉中煤》10-04

朱自清春反思01-17

冬天朱自清散文12-05

朱自清散文歌声12-05

朱自清读书心得09-18

朱自清《背影》说课稿06-23

赏析朱自清《背影》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