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当衣买书的故事

时间:2020-09-01 10:22:14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当衣买书的故事

  朱自清先生虽然是散文名家,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出版有《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文艺批评和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似乎是那一代学人所共有。这种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们读书、爱书有大关联。

朱自清当衣买书的故事

  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对哲学兴趣的一部《佛学易解》,就是从这家书局得到的。

  后来到北京大学读书,专业是哲学,朱自清就更喜欢佛学书了。当时佛经一类书多在西城卧佛寺鹫峰寺一带,他曾到寺里面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译名义集》等书。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价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领,紫毛皮。大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当铺在学校后门,转身就到。朱自清并没有过多考虑,因为想到将来赎回,便以书价作当价:14块。大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柜上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先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后来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但他子女多,生活一直较清贫,这大约也是他赎不出大的一个原由。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迁往昆明。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没有力量缝制棉袍,便到街上去买了一件马夫用的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一种式样较好且细毛柔软,但价贵,朱自清买不起,便买了一种粗糙但便宜点的`。

  这件披风由于太过显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贫的标志,以致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的笔下。但它却为朱自清进城上课拦挡了风寒,晚间又铺下当褥子,虽然说起颇叫人心酸。此时,再想想那件当出而不能赎回的皮大,叫人更感到读书人痴迷于书的程度。

【朱自清当衣买书的故事】相关文章:

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12-13

生命的华衣经典故事10-28

李清照买书中国历史故事12-24

曾子衣敝衣以耕的阅读答案07-08

中国名人故事:朱自清的清贫史09-09

当苏轼变成苏东坡后的名人故事11-26

张爱玲一个读书却不买书的才女作家故事10-02

买书与卖书的原文-参考12-16

温庭筠《舞衣曲》11-19

朱自清春的课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