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名作《论雅俗共赏》欣赏

时间:2023-01-09 12:16:13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名作《论雅俗共赏》欣赏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名作《论雅俗共赏》欣赏,欢迎大家分享。

  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说的是“雅俗共赏”体现了“自然而然的趋势”。即雅俗两方如何不可避免地存异求同,在对峙的同时走到一起。

  倘若简单划分,中国传统文化由两大块组成,一是雅文化,一是俗文化。前者是士大夫以上阶层的财富,后者是老百姓的家当。二者的对立和分离一直很明确,落实到文艺方面,就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隔阂。各时代的大致情况,朱先生有比较充分的介绍。用现代文化学的术语说,这叫作文化的“断裂”现象,即一种大文化中存在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对峙。

  但是,文化的发展总是处于动态,不停地变化,不停地冲突,也不停地对流。不同文化之间会在碰撞过程中完成部分的融合。现代文化学把这种想象称为文化的传播和融汇。文艺领域的情况大致相同。正如《论雅俗共赏》作者所指明的,雅文艺得时时俗化,向俗方让步,为的是争取群众,争取观众和读者,否则它除了被束之高阁以外没有其他出路;俗文艺要竭力向雅方靠拢、看齐,以得到正统和权威的认可,不然只能永远居于卑下地位。说到底,“雅俗共赏”的追求实为两种文艺的相互迁就,相互妥协,相互仿效,慢慢地走到一条道路上。当然,就这个说法本身来看,它由雅士们提出,是雅方处于主动地位时表示的宽宏大量,因此要伴随着 “以雅为主”,“俗不伤雅”的条件限定。但这些条件并不能避免雅方有时被俗方所改造,更不会阻止俗方登堂入室,跻身于雅文艺之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趋势。

  由于文化不断发展,雅俗方面相互融汇,所以雅文艺和俗文艺并非一成不变,相反会一再出现互易其位的结果。昨日之雅,可为今日之俗;今日之俗,可为明日之雅。每一轮雅俗对立而又雅俗趋同的局面,都是暂时现象,时间会改变它们的关系和位置。因此,在19世纪20世纪这个新时代,出现新一轮雅俗之别。新文化以及新文学尽管以平民化为方向,背叛了传统的贵族文化和贵族文学,但却形成了新的雅文化和雅文学,对大众来说,仍然属于“阳春白雪”一类。彼此之间有距离,甚至有隔膜,缺少共同语言。对立导向交融,新一轮文化融合开始进行,“雅俗共赏”、“通俗化”及“大众化”号召就是这种客观趋势的话语表现。作者希望看到在20世纪里完成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雅俗结合的事业。

  拓展:《论雅俗共赏》教案

  【学习目标】

  一、筛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二、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三、了解作者丰富的积累、理性的认识。

  【学习重点】

  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导言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割然开朗。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细致的阅读文本,用作者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作者与作品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相互补充。)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作品简析

  第一单元的总标题是“沿波而讨源”,意为通过文学现象来研讨文学的本质。

  《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提出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见解——从士人文化走向市民文化的过程。文章分析了雅与俗的特质,指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到“雅”再到“雅俗共赏”的变化。文章纵向梳理了文学的`发展过程,以史带论,史论结合,语言充满趣味性。在根据文章内容整理课后练习中“‘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的表格,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及原因之前,我们应该对作者谈到的雅与俗在文化方面呈现的特质有个整体的认识。首先,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雅人”指“士”,“也就是士大夫”,包括统治者;而“俗人”指的则是“民”,“小市民和农家子弟”,现代的“农工大众”。其次,所谓的“俗”,体现在文艺方面,表现为“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俗士的趣味”,更具体地体现为“口语化”,“做诗如说话”,“记述有趣味的杂事”。以这样的内涵来看待今天的文化,雅与俗呈现出来的对立与融合,的确对我们有很多的启发。

  三、整体把握课文,筛选有效信息

  1闭页霰曜⑸缁岱⒄沟拇视铩

  (唐以前、唐、宋、宋以后)

  2闭页黾蚴雒扛龀代社会发展特点的句子。

  (唐以前的社会发展特点可以由唐推出)

  3闭页鑫闹谐鱿值拿扛鋈宋锛八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4闭页雒坎孔髌贰⒚恐治奶宄鱿值氖贝及特点的句子。

  (快速有效地读课文,即长文短读;为下面填写表格做准备,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四、研读填表

  请整理你筛选出的信息,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表中可加一栏“作品、文体的特点”)

  五、作业

  1笔於量挝模思考表格内容。

  2笨纯次颐巧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朱自清名作《论雅俗共赏》欣赏】相关文章: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欣赏11-21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简介09-19

朱自清名作《威尼斯》欣赏08-23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阅读答案11-01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阅读及答案10-21

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阅读答案10-19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原文赏读09-19

朱自清论气节欣赏09-30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欣赏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