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张九龄

时间:2020-11-05 14:48:47 张九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

  《感遇其一》是我国唐朝大臣张九龄所写的一首诗词,意思这首诗词的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感遇其一张九龄

  作品原文

  感遇·其一

  兰①叶春葳蕤,桂华②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③,自尔④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⑥相悦。

  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⑧折?[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②桂华:桂花,“华”同“花”。

  ③生意:生机勃勃

  ④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⑤林栖者:山中隐士

  ⑥ 坐:因而

  ⑦本心:天性

  ⑧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白话译文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这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

  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诗文赏析

  赏析一

  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本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诗境意尽没有落空。诗意温和,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

  赏析二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传世。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于感遇其一张九龄】相关文章:

感遇张九龄其一12-21

张九龄《感遇 其一 》11-27

《感遇·其一》张九龄11-26

张九龄 《感遇·其一》11-18

张九龄《感遇(其一)》11-14

《感遇(其一)》张九龄11-13

张九龄《感遇·其一》01-29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09-04

张九龄感遇其一朗诵11-10

感遇张九龄其一注解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