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九龄的死因

时间:2023-08-30 12:10:59 偲颖 张九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人张九龄的死因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人张九龄的死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死因:

  说起张九龄,大家估计会想起李白,想起张九龄的诗歌,却没多少人知道他当过宰相,只因其诗歌造诣太高,他做宰相时的功绩反而被忽略了。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字子寿,一字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那他的死因大家知道吗?

  张九龄的诗歌当首推《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起句自然,紧扣题目。颔联写,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颈联写,灭烛望月,清光满屋,露重更深,久久伫立,思念远方的人。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张九龄的写诗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他的《感遇诗》十二首也写得相当不错。

  说起张九龄的身世,这来头就大了,他自称是西汉刘邦手下的名士张良之后,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考据。少时就很聪慧,七岁就开始写文章,中宗时期开始做官,到玄宗开元年假,拜宰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这大概是由于他出身岭南书生,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也合乎他所说的张良后人,想西汉留侯张良之姿,温文尔雅。

  当上宰相之后,张九龄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选贤任能,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人,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当时唐朝虽然是开元之治,但仍存在许多弊病,直言向玄宗谏言,要求以王道之治,代替霸道之治,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然要开创一个像太宗那般的盛世,就必须严管刑罚,反对穷兵黩武,减轻徭役,扶持农业,使百姓生活富足,心灵满足,任用贤德之人,及时汇报各地情况,他的一系列政策管制,对开元盛世的拉开起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在朝堂之上,多次劝谏玄宗要居安思危,后宫中武惠妃得到专宠,多次想要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派人去游说张九龄,被张九龄据理力争骂退,维持了后宫中一段平息的时间。对于安禄山的谋反,张九龄可谓是最早预见到的人,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由此可见,张九龄在很早前就看出了安禄山是奸诈之徒,以后必然会作乱,建议早点杀了,但是玄宗最终不信,为了以示皇恩,反倒将其无罪释放。后来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盛唐迅速由盛转衰,玄宗逃往成都,途中思及昔日张九龄所言,追悔莫及。可惜,张九龄在李林甫的谗言之下,并未坚持多久,玄宗的轻易听信谗言,致使张九龄被罢相,之后更是贬为荆州长史。历史上很多名人宰相,要么死在流放途中,要么在流放地因病而死去。

  张九龄也未逃脱这个圈,公元740年,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纠其根本原因,小编觉得是皇帝的不信任,导致积火难消,终日愁苦,毕竟大臣们辛辛苦苦为国家大事操劳,贬斥贪官污吏,不顾性命地经常谏言,结果却因为皇帝偏信谗言,一朝被贬,流放他乡。任何文人在听闻时有感触,但都及不上亲身经历时的愁苦,那感觉估计就像是养了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一般,辛辛苦苦教育,最后还是被咬了。因此,积郁难消,久思成疾。

  人物介绍: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诗人张九龄的死因】相关文章:

诗人宰相张九龄10-28

诗仙李白的死因11-01

杨玉环的死因10-21

杨玉环死因04-18

杜甫的死因之谜10-13

孟浩然的历史死因03-22

张九龄墓03-22

张九龄族谱08-24

张九龄的诗11-04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