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文教学方法

时间:2020-08-30 13:14:46 再别康桥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方法

  《再别康桥》含有极高美学价值,其想象之丰富,比喻之新奇,构思之精巧,令人折服,更重要的是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

  2、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个人的独到理解。

  【教学方法】

  本文是高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首新诗,本课的教学意在使学生培养起对新诗的欣赏兴趣,初步了解新诗鉴赏的基本知识,学习感受新诗语言和意境的技能。为此,本诗的教学采用如下方法:

  1、知人论世法:

  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与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康桥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种相似性。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现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

  2、品读入境法:

  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

  3、对比鉴赏法: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可以与古典诗歌的送别诗在告别对象、告别时的情感、告别时的氛围等方面构成对比,在对比鉴赏中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徐志摩。

  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 “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

  2、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3、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播放歌曲《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片断,出示《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再让学生说说读过的志摩的诗。

  二、初读诗歌,谈谈感受

  情境营造:

  正如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是他生命中三位女性永远的珍藏一样,康桥的生活和康桥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也是一个永远的情结。

  《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请自由朗读本诗。读后,用一句话说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次研读,鉴赏诗歌

  1、朗读指导:

  (欣赏配乐朗读,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注音:

  荇(xìng)斓(lán)畔(pàn)溯(sù)篙(gāo)

  语气:

  舒缓、低沉。

  节奏:

  轻柔、和谐、回环复沓。

  押韵:

  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2、内容研讨──读懂诗人:

  新诗的内容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诸如语言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现在,请大家任选一个学习主题,认真研读课文。研读过程中,在笔记本上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后,学生交流。

  可以将问题细化为: